站笼:不动刀枪,让人活活站死,比满清十大酷刑残忍,枷号终极版
迪丽瓦拉
2024-11-02 19:07:31
0

原标题:站笼:不动刀枪,让人活活站死,比满清十大酷刑残忍,枷号终极版

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是什么?

笔者认为是站笼。

虽然不动刀枪,不像凌迟那样血肉模糊,但站笼是死刑,就让你站在笼子里,几天几夜,活活站死。

站笼是特制的,高度固定,大概在1.8米左右,人进去之后,脖子卡在笼子顶,脑袋露在外面,如果身高没有超过2米,都难逃折磨。

脚底下垫着砖块,随着用刑时间推移,一块一块抽走,受刑人要么踮起脚尖,让脖子松快点;要么吊着脖子,让脚松快点。

踮着脚尖,卡着脖子,肯定也睡不着,就这么硬生生耗死你。

站笼是死刑示众,一直站到死。有些身子弱的,一天就死了;身强力壮的,估计能扛几天。头一个尝试站笼的外国人——法国神父马赖,身子骨就是好,活活站了4天才向上帝报道。

笔者认为能够速死的都不算酷刑,像砍头、腰斩什么的,就那么一瞬间的事。很多人说凌迟也很惨,其实凌迟虽然看着吓人,其实割不了多少刀,受刑人就麻木了,没了知觉,大脑受不了痛苦把感官系统关闭了。

站笼不一样,直到真正的死亡来临之前,受刑人都是保持清醒的,能够体会到钻心的痛苦,通过让人极度疲劳+剥夺睡眠致死,这太残忍了。

站笼行刑的过程还有很多花样。

比如说把砖头全部抽走,在受刑人脚底绑上沙袋;或者将砖头换成石灰,让受刑者踩着石灰,在烈日下暴晒,石灰产生的高温会让受刑者的皮肤逐渐被腐蚀。

这样的话虽然痛苦,但却减少了受刑的时间,所以有时候,犯人家属会买通刽子手,让犯人速死少受点罪。

受到站笼刑罚的人是怎么死的呢,是不是跟绞刑一样窒息而死?

其实并不是,绞刑是通过压迫脖子周围的肌肉,使人窒息而死;站笼并不会给脖子那么强的压迫力,受刑人真正的死亡原因是神经高度绷紧到极限后的猝死。

奇怪的是,站笼死法如此残忍,竟然还有死刑犯通过贿赂的办法主动要求被站笼处死,因为中国古代都希望能留全尸,如果死无全尸,可能下辈子没法投胎转世。

站笼的来历

很多人认为站笼是清朝满族官员毓贤发明的,此人确实是个酷吏,在山东任职时,为了震慑犯罪,竟然在两个月内用站笼处死了370个人。这些犯人中,确实有江洋大盗,但其实也有不少小偷小摸,甚至无辜百姓。

毓贤

自古酷吏没有好下场,这个毓贤庚子国难时主张利用义和团,后在洋人的压力下,被慈禧赐死。

其实站笼在明朝就已经被大规模使用了,站笼又叫立枷,是枷号的终极演化版,中国人真的将木头作为刑具玩出了花。

立枷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在南北朝的北魏时期,正式成为了官方的刑罚,直到清末才逐渐被废除。宋朝时,可能觉得过于残忍,立枷被限制使用,但到了明清时期,又开始大行其道。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个酷刑爱好者,连这位爷都觉得立枷过于残酷,不能滥用,于是对受刑人的身份和可以使用立枷的官府做了限制。

可惜明朝特务机构横行,太监、锦衣卫可不管那些,站笼又开始被滥用,喜欢炼丹的嘉靖皇帝曾经再次对站笼的使用做出限制。

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魏忠贤,就经常用这种酷刑对付东林党人。

清朝时,站笼成为官方刑罚,站笼的使用达到巅峰。

为什么站笼又叫做立枷呢?

仔细看一下枷号跟站笼,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用木头把头固定起来。如果再用笼子把犯人固定住,不就是立着的枷号。

枷号有多残忍?

说起枷号,历史更加悠久,这也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酷刑。

大家在电影中应该都见过了,《水浒传》里的好汉们,不少都戴过枷,就是把手跟脖子都用一块板子固定住。枷号有两个要点,一是枷有多重;二是枷要戴多久。

比如武松犯的案子较轻,大闹飞云浦时就戴着铁叶盘头枷,这是种七斤半的小枷;卢俊义的罪名是勾结叛军,再加上他武功高强,所以戴的100斤死囚枷,如此重枷,足以让人生不如死。

清朝时,又发明出终生枷号。

戊戌变法失败后,陷入疯狂的慈禧将怒火撒到了光绪身边的太监身上,慈禧认为其中一些太监串通宫内外,扰乱大局,其中4个当场乱棍打死,剩余的一半永远枷号,另一半枷号2年。

你可别以为永远枷号就真的能一直枷号到老,重枷之下,这些犯人往往活不了几年,就被这木枷折磨死了。

你想想,戴着这么一块大木头,手也没用了,必须有人帮忙天天喂饭、喂水、进食、排泄,晚上也睡不好觉。

所以枷号跟站笼一样,只要戴着就是折磨,一直到死,无非就是时间更长了。

笔者对枷号的深刻印象还来源于电视剧《洪武大案》,有个可怜的老人,因为实在饿得不行,偷了一袋粮食,竟被头戴枷锁关进大牢,因为交不起20贯松铐费,结果被戴枷关了整整三个月。

老人哭着向朱元璋请求:“陛下,这枷、这铐太沉了,我实在是受不了了!” 朱元璋一怒之下将狱卒全部革职查办。

这个情节不禁令人潸然泪下,古代这些可怕的刑具,到底多少次用在了可怜的普通老百姓身上?

人性的恶

人类是这个地球上唯一一个会折磨同类的物种,古今中外,人类将多少创意用在了发明酷刑上,恐怕已经难以统计。

人类为什么对发明酷刑乐此不疲?笔者不知道,但这反映了人性的恶。

幸好,清朝就已经废除了所有肉刑,站笼、凌迟此类的刑罚已经彻底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我们国家也正走在废除死刑的路上,这都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笔者始终认为,严刑峻法震慑不了犯罪,酷刑发明家朱元璋已经用自己肃贪失败的案例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全国的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由蒋介...
原创 有... 好的,我已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保持了原意并增加了一些细节描述。以下是修改后的版本: ---...
原创 曹...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逝。曹叡在临终时没有亲生子嗣,于是立下了年仅八岁的养子齐王曹芳为皇...
原创 清... 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是指在清朝开国过程中立下显赫战功,并被授予世袭罔替亲王或郡王爵位的八位皇室宗亲...
原创 醇... 我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皇阿玛因病驾崩了。他的一生不易,继位时,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虽然还能勉力支撑,...
原创 周... 对于熟悉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们来说,周瑜这一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东吴“四大都督”之首,是连曹操都极为...
《汴京听风录》:以文学想象打开... 作家南飞雁日前出版了新作《汴京听风录》,并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发式。 《汴京听风录》围绕澶渊之盟后的...
原创 美... 众所周知,毛主席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可谓针锋相对,双方都希望能将对方一举打倒。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某...
原创 史... 越举之事历来为众人所不齿,然而历史上类似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就在唐代,唐高宗宠爱武则天,唐玄宗钟情于杨...
原创 1... 好的,我会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细节,并尽量控制字数变化不大,给你改写如下: --- 1918...
在“地质博物馆”里智能掘进 二衬台车在开展定位工作。   刘 瑜摄 操作员在指挥隧道内作业。   刘 瑜摄 工人在进行爆破钻...
原创 李... 1989 年,恢复自由的张学良第一时间找到历史学家唐德刚,指着《李宗仁回忆录》连声感慨:“写得好!你...
原创 历... 改写后的文章: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雄伟的工程著称,世界各地都对中国的“建筑狂魔”赞叹不已。从现代的...
潜伏在台最长间谍李志豪,199... 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还是一片充满机遇与未知的土地。彼时,广州军区游泳运动员李志豪怀揣着 “出去闯...
汉中发现确认旧石器遗址38处 本报讯 (记者 赵茁轶)6月29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陕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旧石器专项调查队多次奔...
原创 如...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这位千古一帝,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突发重病,不幸逝世。这一事件,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原创 一... 历史缝隙中的微观叙事 在杜牧 "一骑红尘妃子笑" 的千年喟叹里,马伯庸将笔触探入历史褶皱,以七品小...
原创 唐...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高丽屡次侵扰新罗边境,唐太宗李世民为调解两国冲突,派遣使者奔走于高丽与新...
原创 为... 在古代,青楼文化深受人们关注,大家习惯性地把这种现象称为“逛花园”。在这里,男性能享受多种美好与刺激...
原创 忽... 很多人对元朝并不抱有好感,原因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顾历史,会发现如果没有元朝,中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