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德军在莫斯科,宁愿被活活冻死,也不去抢苏联人的衣服?
迪丽瓦拉
2025-08-04 16:03:00
0

引言

1941年,德国在精心筹划许久之后,执行了巴巴罗萨计划。

德军兵分三路,从三个方向以闪电战的形势进攻苏联。希特勒最初计划在三个月之内攻占苏联首都,同时也是苏联最为重要的经济、政治中心莫斯科。

苏联因为对德国的战略防备不足,战争开始时,苏军节节败退。转眼间,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就在这里,德军侵略的步伐也在此停止了下来。

一、战争之前

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1939年,刚刚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苏联人做梦也没有想到,仅仅两年之后,德国人就会把军队开往苏联进行侵略。

在这一条约签订之时,德国已经做好了侵略准备,但是他们还有一个后顾之忧,那就是如果开战后苏联掺入战争,那么德国将会面临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腹背受敌的情形。

这对德国来讲是非常不利的,并且当时的德国对同时与多个大国进行作战也并没有信心。

而当时苏联则是为了扩张领土,从而获取更加宽阔的战略纵深,为自己卷入战争时,赢得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于是,两国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签下了《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签订之后,德国就立马向波兰发动了闪电战。不久后,波兰被击溃,德国将侵略的箭头指向了西欧的各个国家。而此时,苏联为了扩张领土,集结军队占领了芬兰。

苏德两国的关系,此时看上去还十分友好。然而,在和谐的假象之下,德国纳粹正在密谋一个更大的阴谋。

二、巴巴罗萨计划

在德军闪电在1940年闪电一样的占领法国后,希特勒开始计划下一步侵略苏联的战略部署。

这并非他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计划。在他宏伟的战略版图中,苏联早就划为了日后希特勒帝国的一部分。希特勒和他的幕府、将军们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和计划,制作了一份周密的作战计划——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德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入侵苏联。在希特勒闪电战的策略方针下,德军攻势势如破竹,迅速的占领了苏联的许多领土。

战火瞬间弥漫到莫斯科城下。这是苏联最后的阵地,苏军决定在莫斯科拼死一搏,斯大林在红场的阅兵仪式更是鼓舞了无数红军战士的信心。

在莫斯科,德军遭到了在整个欧洲大陆前所未有的抵抗,部队停滞不前,后勤供给不足,之前“三个月攻占苏联”的口号在此破灭。德军在莫斯科和苏联红军陷入了漫长的绞杀战中,伤亡惨重。

其实,在这场战争开始之前,两国的统领都犯下了错误。

刚刚在西欧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的希特勒此时无比自负,他认为当下的德军天下无敌,战力第一。同时在芬兰战场上,苏军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取得艰难的胜利。

这和德军的作战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认为此时的苏联内部已经腐败不堪,红军的战力也不足为惧。

所以,他极其自负的制下了三个月攻占苏联的口号。尽管他的参谋们告诉他一旦入侵苏联,德国将会面临战线过长,而且两国铁轨尺寸不同等后勤问题。

希特勒对此不以为然,他甚至没有准备德军的冬季物资,因为他认为在冬天之前就能击溃苏联。

而斯大林这边犯的错,则是错误的估计了局势。

尽管开战前,有无数情报告知他德国有对苏作战的预谋,而斯大林则是认为这些情报都是英法等国想要让苏联卷入战争的假情报。

并且他坚信德国不可能在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两年内就侵犯苏联。这使得苏联边界的驻军没有做好充足的战争准备,导致战争开始时苏军的节节败退。

三、莫斯科的严寒

德国在经历了前期作战时的所向披靡之后,很快他们就在莫斯科战场上陷入了被动。

而德军陷入被动一方面,是苏军已经熟悉了德军的作战意图。并且经过阅兵之后的苏军士气高昂,在莫斯科英勇作战。还有一大原因就是当时莫斯科寒冷的天气,带给了德军非常大的困难。

当时,莫斯科气温骤降,在十月气温已经跌至零下三十度左右。这让习惯了温暖天气并且没有冬季战略物资的德军战力锐减。有些在前线的德军,甚至没有用来抵御严寒的棉衣。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有疑问,既然德军自己没有冬季物资,那他们为什么宁愿活活冻死,也不去抢夺苏军的物资呢?

实际上,并非当时的德军愿意冻死也不去抢夺苏军的物资,而是他们根本抢不到苏军的物资。

苏军当时实行“坚壁清野”战略,即苏联先与德军进行交战。如果之后的战事吃紧,需要撤退,苏联就将所有的百姓和物资都进行转移;如果有实在无法转移的物资,就直接放火烧掉,总之是不留给德军一点可以使用的物资。

这使得德军在占领了苏联的土地之后,无法缴获任何冬季物资。他们就算想去抢夺,也找不到可以抢夺的对象。德军只能从苏联人民和士兵的尸体上,找到一些可以御寒的棉衣,但这对于在莫斯科众多缺衣少粮的部队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就这样,德军既无法从自己的后勤部队中得到冬季物资,也无法从苏联人那里抢夺到任何有价值的物资。他们只能在寒冷中进行作战,这给德军造成了非常大的伤亡。

莫斯科的寒冷使得德军陷入泥沼,此时德军冬季物资准备不足,后勤补给不到位等问题暴露无遗。

当时的德国国内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战略物资不能及时生产,后勤运输等也存在困难。而当时的苏联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战略物资非常充足,战士们能够得到充足的补充。

另一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当时苏联采取全民参战的策略,百姓们都投入生产,国内产值很高。

而德国则不能采取这种方式,因为这与希特勒给德国人民的承诺相悖。他答应要给德国人民一个安全、富足、轻松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当上国家元首的原因。

德国在苏联战场上表现的问题,最终也造成了他们的战败。归根结底,失败的原因是德国综合国力的不足。

毛主席当年在知道德国入侵苏联的消息后就预言德军必败。不论是德国的失败还是苏联的胜利,背后都有许多的原因等着我们去总结。而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西顿.艾伯特.苏德战争1941-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俄... 俄罗斯,作为国土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似乎总和很多形容词绑定在一起。例如,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第一的...
春节上榜!“非遗”总数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
原创 用... 刀笔吏不能做公卿,小人物不能掌大权,五千年的历史早已印证了这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熟悉历史的朋友...
原创 犹... 要说起世界上命运最悲惨的民族,人们肯定会首先想到犹太人,因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犹太人都没能拥有自...
原创 二... 日本战俘在苏联境内的生活也比较有趣。1945年11月,第一批5000名关东军战俘被苏军专列押送至坦波...
原创 加... 加拿大,这个国土面积达到998万平方公里的国家,仅次于俄罗斯,比中国还要大,但其现役部队总兵力却仅为...
原创 侵... 前言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华民族一次浴火重生的考验。整整十四年,鲜血染红了...
原创 古... 古埃及的金字塔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意义。它们不仅是法老的陵墓,更是古埃...
原创 在... 时光荏苒,如同白驹过隙,昔日的漫漫旅途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蜕变,如今已化作高铁与飞机的轻盈穿梭,将世界...
原创 北... 北宋年间,两次相隔二十六年改革均以失败告终。 一场是宋仁宗年间的范仲淹变法,史称“庆历新政”;一场是...
原创 赵...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晚,天气陡变,大雪飞降,寒气逼人。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光义入大内,摒退左右...
原创 历... 戈尔巴乔夫是俄罗斯史上最大的罪犯,是一个把权利扔在地上,让一些歇斯底里的疯子捡起来的怯懦者——普京 ...
原创 如... 《——【·前言·】——》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个错失的良机,一位将军的命运就此改写。1863年5月...
原创 史... 史上生育能力最强的帝王:一生娶500多名妻妾,生育800多位子女 1672年,摩洛哥菲斯城内,一场惊...
原创 铁... 南斯拉夫曾是欧洲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在二战后,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力量,连当时的苏联都要忌惮,不敢轻...
原创 中... 气吞山川敛六合,身世如谜议千年,这话用来形容秦始皇,很是贴切。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惹人热议的,除了他...
原创 斯... 历史是客观的,但同时也是有立场的。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否伟大,需要站在他代表的民族、国家和立场上,...
原创 非... 在非洲西南部的纳米比亚,确实存在这样的部落——辛巴族。这个部落的女人不喜欢穿衣服,会用红泥涂抹身体来...
原创 建...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
原创 就... 就凭大清留了那么多疆土,就不能彻底否定他,明朝那是真挫 明朝君王没有开疆扩土的意识,而且喜欢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