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代还是当今,贪污腐败都是民之所恶,而惩治贪官污吏也是一个永不过时的问题。纵观中国历史,每一个朝代都会颁布法律,采取许多措施来打击贪官污吏,而最严厉的莫过于明朝朱元璋时期了。
作为历史上最接地气的皇帝,朱元璋从一介草芥一路做到皇帝,其中艰辛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他乞丐出身,当过工人,做过和尚,经常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对于那时的他来说,或许每天都有饱饭吃才是他最大的愿望。
后来朱元璋参与了反抗元朝的起义,在这条奋斗之路上,朱元璋见过了太多太多的黑暗。
贪官污吏狼狈为奸,官官相护;王公贵族纸醉金迷,压榨百姓;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最后只能在角落中悲惨死去。看到这些的朱元璋异常痛心,于是他立志要让百姓过上好的生活。
一、明朝初建,大力反腐
朱元璋参与起义之初或许想的是填饱肚子,让他没想到的是,起义军越来越壮大,这使得他开始想象未来的样子,朱元璋开始想着推翻元朝后建立一个让人们安居乐业的王朝。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定国号为明,明太祖朱元璋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一任皇帝明太祖,他终于可以大展身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管理天下了。
经过自己努力才成为一代君主的朱元璋一路见过多少黑暗,但最让他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在朱元璋看来,就是因为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才会让人民没有饭吃。于是甫一上位就开始反腐,而且回顾历史,明朝治理腐败的强度可以说是封建王朝中最大的。
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就把治理国家的重点放在了惩治贪官污吏上了。他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典条律来明确贪污的定义,还将大量残酷的刑法用于贪官污吏身上。在朱元璋看来,“刑乱国”就要“用重典”。
朱元璋认为他刚刚建立的明朝就正处于“乱国”状态,应该用“重典”来治理。于是他就命令丞相修订《律令》,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最后顺利推出《大明律》并颁行天下。
在这部《大明律》中,朱元璋将贪污腐败列为仅次于谋逆谋反等十恶重罪之后,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贪污腐败之人的痛恨。
除了修订法律之外,朱元璋还设立监察机构,让官员之间互相监察。即使这样,朱元璋仍然觉得不够,于是发动全民参与进来,设立“登闻鼓”等绿色通道,让百姓监督父母官。
二、“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的完?”
朱元璋惩治贪污的狠戾不仅仅在于法律严,监察密,还在于惩治手段狠。大明建国初期,由于可用官员比较少,所以如果一个官员贪污了还有戴罪立功的可能,但在后来,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不复存在了。
后来,朱元璋就下令加大惩处力度,凡是发现贪污超过六十两,一经查实,就要受到砍头剥皮的惩罚,而且还要填上稻草,放在衙门里陪着下一任官员办公。而贪污不足六十两的就会受到流放的惩罚。
朱元璋时期最著名的反贪污事件就是驸马欧阳伦事件和胡惟庸事件了。欧阳伦是朱元璋的女儿安庆公主的驸马,可谓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了。
欧阳伦身居高位,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谋私,贪污了许多,朱元璋知道后,就下令彻查,最后证实了确有此事,不顾女儿的哭闹阻拦,下令诛杀了驸马欧阳伦。
尽管朝堂的大臣都劝朱元璋三思,女儿向自己下跪求饶,但朱元璋仍然认为不杀他如何让天下人臣服,还下令再有求情者就和欧阳伦同罪,最后欧阳伦还是被杀了。
在权贵中,除了欧阳伦因贪污被杀之外还有丞相胡惟庸。熟知历史的人应该对胡惟庸并不陌生。作为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开国大臣,胡惟庸在大明建立后就坐上了左丞相的位子,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身处高位,手握重权,但却没想着为国家做好事。身为左丞相的胡惟庸,宫廷内外的事情无论大小基本上都要经过他的手,所以,胡惟庸也经常左右朝廷的政策。
最开始的胡惟庸并不敢大肆贪污,只敢收一些小恩小惠,在小事上做手脚,为自己的下属打点,过了一段时间也并没有人发现他做的小手脚。除此之外,胡惟庸认为自己身居高位,皇帝应该会对自己做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胡惟庸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他开始明目张胆了起来,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私,为自己开特权,他将国家为数不多的战马霸为己用,朱元璋知道后虽然生气但也没办法杀掉胡惟庸,毕竟这是一位开国重臣,于是将他痛骂一顿之后就让他回去了。
胡惟庸见自己犯下这等重罪最后也只是受了一顿骂而已,变得更加大胆起来。他逐渐开始结党营私,发展自己的势力,将戍边的将士逐渐拉拢成自己的队伍,贪污掉大量军费。此时的朱元璋虽然知道胡惟庸的所作所为,但仍然下不定决心去杀他。
但是胡惟庸并不知道朱元璋已经知晓了他的所作所为,依然我行我素。洪武十二年,胡惟庸想要趁着藩属国进贡的功夫,瞒报贡品数量,从中获利,被朱元璋发现,此时朱元璋仍然想要为胡惟庸留一丝面子。
但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胡惟庸被发现后,不仅不思悔改,还想要把罪名诬陷给礼部,这让朱元璋十分愤怒,直接就把胡惟庸扔进了死牢,并下令彻查胡惟庸案。这一查让朱元璋吓了一跳。
原来,在胡惟庸贪污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张贪污腐败的大网,他们不光贪污,还想要谋反,甚至企图推翻朱元璋。事态的紧急让朱元璋不得不把处死胡惟庸提上日程。
于是在处死胡惟庸的刑场上,朱元璋也难得地出现了。这时的胡惟庸也因为马上就要面临死亡的恐惧而变得疯狂起来。
他挣扎着向朱元璋大喊:“天下谁人不贪污,你杀得完吗?”朱元璋听到这质问,只用了一句就让胡惟庸闭上了嘴,朱元璋掷地有声地说:“焉知杀不完?”
胡惟庸案对于大明而言,不仅仅是惩处了一个贪官那么简单,更大的作用在于它对其他为官者的震慑作用。从此,大明的重臣都对朱氏王朝忠心耿耿,不敢再借着自己的声望贪污腐败。而朱氏王朝的后代帝王也以朱元璋为榜样,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