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我党与国民党签订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我党在10月正式将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八省境内15块游击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叶挺担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
新四军初建时,编制奇特,不同于一般军级单位。一开始,我党设想将新四军编为两师四旅八团,隶属于八路军。
但是,面对国共合作大局,我党领导决定在未得到国民党承认之前,不主动公布这个设想。叶挺在南京面见蒋介石,但蒋介石拒绝了新四军的编制方案,甚至拒绝为其拨发经费。叶挺愤然辞职,蒋介石为避免激起激烈反弹,被迫做出一些让步。
经过反复协商,最终我党同意新四军不隶属于八路军,改为直属所在战区。新四军不再辖师、旅、纵队,而改为直辖四个支队。这一波三折的原因主要在于南方地区是蒋介石的大本营,他不愿意给新四军一个真正的军编制,同时也拒绝让新四军隶属八路军。
新四军得到国民政府批准后,下辖四个支队八个团。这八个团的代号合起来,形成了一句革命口号:“保持发扬优良传统”。
新四军战士们英勇无畏,无论是面对百姓还是外敌,都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忠诚。他们在南方抗战中发扬光大,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8年1月8日,军政部核定了新四军的编制和请求。
蒋介石虽然同意了我党的关于新四军编制的要求,但是却设置了很多限制,包括经费标准等。新四军战士们在各种压力下,依然奋勇前行,无惧艰险,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总的来说,蒋介石虽然一度限制了新四军的发展,但他未曾想到,这一举动实际上为中共在南方保留了战略支点,为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1938年,新四军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四个游击支队,每月发给经费一万五千元,归陈总司令指挥。
尽管在编制问题上曲折波折,但新四军始终奋发向前,不畏艰难险阻,为抗日斗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