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号荆公,临川(在江西省)人。他向皇帝宋神宗提出了变法主张,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变法前王安石被誉为“当世圣人”;变法后,王安石被众人辱骂为“大奸臣”。宋徽宗封其为“舒王”,宋钦宗却认为他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王安石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和散文被世人称赞。
(一)主张变法
王安石出身于下级官僚家庭,王安石自幼跟随父亲转游宦途。
王安石十九岁那年,父亲王益病逝。王益为官清廉,官俸是他一家的经济支柱。王家只好遣散仆人,靠积蓄维生。王安石一度悲痛欲绝,深感人生无常,他对佛学产生了兴趣。
以王安石的才华,很有希望博取功名,但必须等三年孝满才能进京赶考。
王安石21岁时赴京考试,中了进士。王安石在鄞县(隶属浙江省宁波市)为官时,开始认识到北宋土地兼并严重,深知农民的生活艰难,萌发了变法的思想。
王安石当过20多年的地方官,严禁部属敲诈勒索百姓。王安石整顿吏治,限制豪强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和高利贷的盘剥。每遇灾荒之年,王安石便下令开仓借粮给农民,等到农民收获以后再还给官府,而且利息很低。
1058年,宋仁宗命王安石为提点江东刑狱。王安石回到京师后,向宋仁宗禀奏万言书,全面分析了北宋的社会状况,提出选拔人才、革新政治的主张。
1068年,宋神宗继位,当时北宋内忧外患,危在旦夕,西夏、辽国大举入侵,王小波和李顺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北宋每年要向西夏、辽国支付大批岁币。北宋政府陷入重重困境之中,宋神宗急于找到有才能的人来辅助他?最后,他看中了王安石。
宋神宗调王安石来京商议国事,在金銮殿召见了王安石。王安石对宋神宗说:“陛下,想当年,齐桓公任用管仲,称霸诸侯。秦孝公任用商鞅,统一中国。可见,只有变法,北宋才能转危为安。”接着,王安石谈了很多变法的措施。宋神宗听了以后,龙心大悦。
后来,宋神宗提升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又提升为宰相,实行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官僚保守势力的反对。保守派认为王安石大逆不道,还把天灾人祸都推到了王安石等变法派的身上。
保守派大肆散布流言蜚语,使宋神宗开始怀疑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王安石却说,只要各地的官吏勤于治政,人一定能够胜天,灾害就能减少。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颁布了一系列新法。新法的实施使北宋转危为安,出现了复苏的景象。
这一年春节,爆竹声此起彼伏,百姓们喜笑颜开。王安石见了,对推行变法充满了信心,写下一首诗《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一年的河北地区发生了旱灾,农民纷纷逃荒。保守派污蔑这场灾害是变法带来的,还把天上出现彗星,说成是变法造成的。高太后也在宋神宗面前哭泣,逼宋神宗废除新法。宋神宗只好罢免了王安石。
(二)文学创作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有一首诗《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被千百年来的人反复吟诵,堪称炼句的典范。特别是“绿”字,更被人们认为用得传神,没有任何字能够代替。
那时,王安石的家在金陵的钟山,而王安石在长江北岸和京口(今镇江)任职,公务在身,无法回家,春来时只能隔江遥望瓜洲。“绿”字用在此处不仅色彩鲜明,还能使人联想起春草绿的时候游子思归的情景,与下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紧密连接。
王安石深知创作的甘苦,而且他主张写作要有新意。
王安石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例如,王安石和史学家刘放非常要好,他们常聚在一起,切磋诗文。
一天,刘放吃完饭后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正在吃饭,侍从把刘放请到王安石的书房中用茶。刘放发现桌子上有篇《论兵》的稿子,拿过来读。读完以后,刘放偷偷地把稿子放回原处。
王安石吃完饭以后来到了书房,问刘放:“贤弟,最近有哪些好文章呀?”刘放的记忆力很强,说:“我写了篇《论兵》,正想修改呢!”接着,就把王安石的《论兵》大声背诵了一遍。王安石认为这是巧合,心想作文绝不能和别人的雷同,因此,等刘放走了以后,拿起《论兵》的稿子撕毁了。
刘放知道以后,十分钦佩王安石严谨的创作态度。王安石的散文富于哲理,风格雄健,独树一帜;王安石的诗歌,特别是晚年写的七言绝句,佳句迭出,在宋代诗人中堪称领袖。
(三)再度为相
熙宁年间,宋神宗再度任命王安石为相。
回到相府后,王安石马上招拢旧部,壮大力量。王安石从各地召回了李定、程肪、赵子几、吕嘉问,继续推行变法。
1073年(熙宁六年)六月,王安石在市易法上进行变革。在一些城市增设了市易务,还在河北实行“便籴法”:根据农民田亩收入的多寡,提前支借钱和物,丰收后,农民把米麦还给当地政府。这样北宋政府每年就能节省给河北运输军粮的费用三十七万贯。
王安石建议在陕西使用交子,交子便于携带,能在异地银号汇兑。1075年(熙宁八年)八月,王安石下令把官户应交纳的免役钱减一半。
吕惠卿处处与王安石作对,王安石暗示台谏弹劾吕惠卿。经过调查,吕惠卿等与苏州官员及豪绅大户形成了政治小集团,吕惠卿利用权势,向大户借了四千多贯钱,在苏州购买田产。十月,吕惠卿担任陈州知州。
1074年(熙宁七年)三月,神宗派人给曾布送密旨,希望他把市易司妨碍百姓的事情奏明。曾布联合魏继宗,首先向吕嘉问发难。曾布对神宗说:“路上的行人都涕哭不止,盛赞陛下关怀百姓。”
神宗希望增加赋税,用于收复失地。王安石的建议经常被神宗否定,王安石说:“天下的大事就像煮羹,下边添一把火,上面随手加一勺水,羹怎么能煮熟呢?”
熙宁九年春,王安石再次提出辞职。神宗不批准。十月,神宗同意王安石辞职。1079年(元丰二年),神宗封王安石为荆国公。
神宗于1085年(元丰八年)三月去世。
王安石的变法历经八年。在这八年中,王安石一人独挑大梁,众谤集身。八年后,王安石以精疲体衰恐误国事为由,毅然引退。
此后,不到一年,王安石费尽苦心改革的新法,全部被废除,旧法又恢复实行。
宋神宗死后的第二年,王安石带着遗恨去世了,时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变法宰相,是满腹经纶,才思敏捷的文学家。在他身后长达千年的岁月中,人们对他始终存在大褒或大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