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多看了几眼的帅小伙,害惨了建文帝,成就了明成祖朱棣
迪丽瓦拉
2025-08-05 18:33:15
0

今天不谈小说写作,

今天聊聊历史人物:李景隆。

在我写第一部有关于大明的历史小说时,竟有一个小读者在底下评论说

“李景隆是大明的战神”

,当时我就有点蒙了。

“难道我这个历史学渣写错了?”

“李景隆,这个将军二代,什么时候成战神了?”

我对大明历史并不熟悉,呃……说实话,我对所有历史朝代都不熟悉[捂脸]

我都是临时抱佛脚,需要的时候才查看历史资料,毕竟是一介历史学渣,对历史不感冒。

重新看了一下《明史》关于李景隆的传记,我这才明确了一点,我这个学渣没有胡编。

从《明史》记载来看,李景隆肯定不是大明的战神,他是屡战屡败的“将军二代"。

之所以小读者会认为李景隆是战神,可能是因为他之前看过有关李景隆的历史架空小说。

一想到这,我忽然觉得,我那本断断续续更着的历史小说还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虽然它很扑街,不好看,但它至少不歪曲历史,不会给读者传递虚假的历史知识。

不谈小说,还是说说明朝的李景隆吧。

在《明史.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中,李景隆的事迹记载在他父亲李文忠的名录下。

李文忠有三个儿子,

名字都是洪武皇帝朱元璋所赐

,长子叫景隆,次子叫增枝,三子叫芳英。

如果有谁说朱元璋是个文化不高的人,我铁定第一个反对,仅从这取名字的本事上,就可以看出老朱的文化还是不错的。

能靠自己的本事当上皇帝的人,绝对是个聪明人,这种人要是没文化,那肯定是骗人的。

聪明人不一定就是高文凭,小时候没怎么上学,不等于就没文化。

即便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可能比不过那些饱读诗书的书呆子,但他决不至于没文化。

有文化的暴君更加可怕。

李景隆的名字是皇帝赐予的,可见李家与老朱家的关系不一般,李家在大明的地位也不一般。

李景隆,字九江,从小就是个聪明的孩子,能通读典故,长得有十分俊俏。

史书是这样描述的:

“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意思是说,李景隆长得高,身材伟岸,眉清目秀。每次他上朝时,动作举止都很优雅,连明太祖朱元璋都忍不住多看他几眼。

李景隆长得俊,这一点应该没有错。

但朱元璋多看他几眼,并不代表朱元璋喜欢美男子。

朱元璋并没有喜欢男人这种怪癖,不搞基,这一点从老朱的子女数量之庞大就可以证明。

对老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被老朱多看几眼并不一定是好事。

王菲的《传奇》中有一句歌词:“

只是因为

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看一眼美女,可能会心动,被美女看上,可能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但如果被朱元璋多看一眼,那真不是什么好事。

只是因为在群臣中被朱元璋多看了一眼,后来,有人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

为什么朱元璋会对李景隆“数目属之”呢?

朱元璋多看李景隆几眼,这引起了我的好奇。

所以,我这个历史学渣查了一下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的结局。

百科资料里,是这样描述的: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赐葬钟山。

李文忠真的是病死的吗?

《明史》有关李文忠“病死”的记载比较有意思

,我按自己的理解,翻译如下: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因为军队扩张导致粮草不足,太祖决定增加田租赋税,李文忠为民请命,请求减免税赋,太祖便答应减税。

李文忠卸甲辞官赋闲在家,像儒生一般恭谨温顺,朱元璋十分喜爱和看重他。

因此,李文忠家里经常有很多来客。他曾多次跟客人说,他劝皇帝减少杀戮,又劝谏皇帝不要征讨日本,还说皇帝对宦官过于严苛,这并非是“天子不近刑人(皇帝不要宠信太监)”的本义。

因为这样,

李文忠逐渐违逆朱元璋的旨意,越来越不合朱元璋的心意,免不了受到朱元璋的谴责。

洪武十六年冬天

,李文忠生了病。

皇帝朱元璋亲自前往李文忠家探视,并派淮安侯华中照顾与医治李文忠。

第二年三月,李文忠逝世,年仅四十六岁。

皇帝朱元璋怀疑是淮安侯华中毒死李文忠,削掉了华中的淮安侯爵位,将华中的亲属流放到建昌卫,给李文忠治病的医生连同他们的妻儿全部处死。

朱元璋亲自吊唁李文忠,追封他为岐阳王,谥号“武靖”,供奉与太庙,在功臣庙中挂肖像画,位列第三。

看完《明史》中有关李文忠的这番记载,我心中的阴谋论不自觉地出现了。

李文忠真的是病死的吗?

是不是淮安侯华中下毒毒死的?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死为李文忠治病的医生,连同医生的妻子儿女都一并杀干净?

假如我是写小说,那我肯定妥妥地解释为:朱元璋因不满李文忠背后说自己的闲话,屡次跟自己唱反调,这才暗中叫人毒杀了李文忠。

而淮安侯华中不过是朱元璋一石二鸟之计,顺手削爵杀人的借口。

至于那些医生与他们的妻儿,那就更简单了,杀人灭口。

补充两点:

一、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丧母,十四岁时朱元璋将他当儿子养;

《明史》:“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

二、淮安侯华中的结局也是死,至于怎么个死法,历史资料记载不多。

华中,淮安侯华云龙子,定远人。洪武七年袭。岐阳王李文忠之卒也,中侍疾进药,坐贬死。二十三年追论中胡惟庸党,爵除。

不过嘛,这篇是讲历史的文章,不是写小说。

所以,这李文忠到底是不是病死的,我就不下结论了。

总之,我觉得,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死得比较诡异。

所以,当史书中说朱元璋多看了英俊的李景隆几眼,我就觉得……[思考]嗯,李景隆这小伙子挺俊的[呲牙]

被朱元璋多看了几眼的小伙子,李景隆,在他爹李文忠死后的第三年,即洪武十九年,承袭了他父亲的爵位。

朱元璋十分看好李景隆,多次派李景隆在湖广、陕西、河南一带训练军队,还让他负责西边边疆的马匹买卖。

后来,李景隆还被提拔为进入左军都督府,加封太子太傅。

再后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成了建文皇帝,李景隆被建文帝委以重任。

李景隆为建文帝立下的第一件功绩是抓捕周王朱橚(sù),或许,这也他为建文帝做出的最大贡献。

说了这么多,现在才开始进入正题:

到底李景隆是不是大明的战神呢?

他爹李文忠可以算是明初的战神之一,但他李景隆差远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史书记载里,李景隆就没有打过打胜仗。

一个大胜仗都没有打过的将领,怎么可能称得上【战神】这个头衔呢?

李景隆参与的战争都在靖难之役当中,打了两场规模空前的大仗,然而,他都败了。

因为他的对手是明初最擅长打仗的藩王——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的明太宗(明成祖)朱棣。

如果说这个时期还有谁有资格称得上是战神,那么,李景隆绝对不够格,或许,朱棣称得上。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建文帝听从黄子澄、齐泰等人的建议进行削藩,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起兵。

同年九月,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伐,征讨燕王朱棣。

结果,李景隆败了。他率领五十万大军,却连只有世子朱高炽坚守的北平城都没能攻下。

从大宁借回朵颜三卫的一支精骑兵,朱棣与北平守军两面夹击李景隆,使李景隆败退,南撤至德州。

这是身为大将军的李景隆第一次与燕王朱棣交手,结果李景隆败了。

在这一战之前,朱棣对李景隆的评价很低:

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

李九江志大而无谋,喜专而违众,……数子皆匹夫,徒恃其众耳。

朱棣的这番话是实事求是,还是为了鼓舞燕军的士气,如今我们不得而知。

书写历史的,几乎都是胜利者。

这段话对李景隆的评价是否真实可信,这里不做探究。

但李景隆战败这是不用怀疑的,是李景隆自己用事实上证明了朱棣的话。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李景隆再次与朱棣打了一场大战。

这一次,李景隆掌握的兵力依旧多达六十万人,人数有没有水分不得而知,但李景隆又败了。

这次战败后,李景隆被召回京师南京。

如果李景隆这个打了两场大败仗的将军还能称为战神,那朱棣就是战神之王了。

返回京师的李景隆被追究战败的责任,黄子澄甚至请求皇帝杀李景隆以谢天下,但仁慈的建文帝朱允炆没有这么做。

李景隆一生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是,在朱棣率军围困京师南京时,他与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投降燕王朱棣。

曾经作为北伐的大将军,李景隆两次与燕王朱棣在沙场上较量,但最后李景隆竟然帮助燕王攻入京城,成为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的最大助力。

这比小说更像小说,这个戏剧性的背后肯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当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大火后神秘失踪,燕王朱棣即位,李景隆最终被朱棣“玩死”,被软禁致死。

这就是“将军二代”李景隆的戏剧性一生。

现在再回头想一想,李景隆真的算不上大明的战神,或许封个“战五渣”还差不多。

与同时期建文帝的将领相比,仅就与燕王朱棣对战而言:

李景隆不如盛庸与铁炫,至少盛庸与铁炫在济南城胜了朱棣,在东昌再次打败朱棣;

李景隆也不如平安,平安也有打败朱棣的本事,只是天时不好,运气差了些;

李景隆也不如徐辉祖,徐辉祖也打得朱棣没有脾气,险些燕军就退兵了。

所以,李景隆根本就称不上战神,与他的“将军二代”身份挺符合的,也符合朱棣给他的评语。

李景隆不是战神,他爹李文忠或许称得上战神的名号,但战场上不流行拼爹的。

片尾曲,请倾听这首美妙歌曲,这句动听的歌词:

只是因为

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掉你帅气的容颜……

啊啊啊——你个帅气的小火鸡……你的名字叫做——李景隆……

【文人鬼:一家之言且当鬼话听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魏...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在这个时期虽然是最为混乱的一个时期,但是也是历史上人才最多的一个时期。可以说,在这...
原创 在... 前言: 历史真的如我们所知那般简单吗?英雄与叛徒之间,是否存在着我们未曾探索的灰色地带?当一份尘封已...
原创 1...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回顾陈赓将军最后的日子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让人铭记,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就...
原创 降... 军阀时代的中国,风云变幻,政局动荡,而军阀曹锟却以一副“大老粗”的形象,出人意料地成了河北大学的创办...
原创 慈... 前言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女性之一,她在晚清时期掌握了大清帝国的实权,但不是利用权力来为国...
原创 《... 窦昭和苗安素是闺蜜关系,两人自幼相识,感情深厚,一起经历了很多困难,互相信任。 《九重紫》窦昭和苗安...
原创 志... 战争无论在任何时期都是极其残酷的事情,所以今天的人们都在为和平做着不懈的努力。我国在近代历史上可以说...
原创 狄... 狄仁杰,如今很多人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就是“神探”,而有关狄仁杰推理断案的影视剧也是层出不穷,比如...
原创 封... 封神演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仅次于西游记的神话传奇故事小说,其大气磅礴地描绘了武王伐纣的过程,也详细阐...
花脚大仙分享:《湘见万年—文物... 湘见万年 ——文物里的湖南故事 (衡阳展)之五 衡阳市博物馆特展 花脚大仙分享 《湘见万年—文物里的...
原创 苏... 在历史的河流之中,总有一些深沉的时刻,让它们的余波久久未能平息。 苏联帝国,一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它仿...
原创 汉... 刘病已(汉宣帝)能当上皇帝,堪称中国历史最神奇的一段故事,即便汉武帝活过来,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江山会...
原创 老... 老秀才一句话,惊出红军将领一身冷汗,毛主席立即下令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至四川大渡...
原创 如...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遗憾的事情,有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则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有的...
原创 谁...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从后世的结果论来看,马谡丢失街亭一战,把蜀汉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战争彻底...
原创 和... 作者:韩雪丽 提到黛玉和亲,自然是因为,她所居的潇湘馆,后来海棠诗社里,她的别号是潇湘妃子,所以认...
原创 真... 真实的朱元璋是怎样的?史学家:马皇后的真实遭遇,就是最好解释。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经历...
【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今天(1...
原创 黑... 黑奴贸易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悲惨故事,而是全球范围内人类尊严与自由的重大损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被成功复刻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12日,江西汉代考古暨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馏器考古实验专家论证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