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趣味古迹探秘
编辑|趣味古迹探秘
听说关注我的人,财神爷都偏爱几分!想要财运爆棚,就从点个关注开始吧!祝您财源滚滚,好运连连!
川军阀的江湖:12条“龙”与16句“杨森说”背后的爱恨情仇
民国,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也是一个枭雄辈出的时代,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军阀割据,混战不休,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
而在这场大戏中
,四川,
这片天府之国
,
也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舞台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民国四川军阀的那些事儿,看看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如何演绎出一出出充满爱恨情仇、权谋争斗的江湖故事
一、“龙”的传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要理解四川军阀的格局,得先明白一个词——“派系”,
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少林武当
,
四川的军阀也分了好几个山头
,
每个山头都有自己的老大、势力范围和独门绝技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保定系”、“军官系”、“速成系”和“武备系”这四大家族
先说“保定系”,顾名思义,这个派系的头面人物大多毕业于赫赫有名的保定军校,论资历,
那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刘文辉,这位被戏称为“金龙”的四川王,就是“保定系”的扛把子,他手握重兵,
占据着四川最富庶的地区
,
可谓财大气粗
,威震一方
但“保定系”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那是家常便饭,像邓锡侯、田颂尧、刘斌这三位,
原本是刘存厚的左膀右臂
,也是保定军校的同窗好友,按理说应该是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可权力这东西,
最容易让人迷失
,
最终他们还是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分道扬镳
,甚至刀兵相见
与“保定系”分庭抗礼的是“军官系”和“速成系”
,“军官系”以李家钰和罗泽洲为首,
人称“遂宁王”和“顺庆王”
,他们出身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是根正苗红的“川军”,而“速成系”的带头大哥则是刘湘,他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手下猛将如云,包括杨森、潘文华、王缵绪等等,
是当时四川势力最大的军阀派系
这两家本来井水不犯河水,
但随着实力的壮大
,地盘和资源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
最终演变成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
,
还是刘湘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手腕
,笑到了成为了四川的霸主
除了这三大家族,
还有一些小派系
,比如以尹昌衡、胡景伊为首的“武备系”,
他们在辛亥革命后一度风光无限
,
但随着其他派系的崛起
,逐渐走向了衰落
二、“龙”的故事:江湖恩怨,真真假假
四川军阀的江湖
,从来不缺精彩的故事,
这些故事有的真假难辨
,有的却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甚至演变成了各种传奇和传说
四川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用五种不同的“龙”来形容当时最有名的几位军阀:刘文辉有钱有势,被称为“金龙”;刘湘与刘文辉争斗不休,侄子辈还敢挑战叔叔辈,
被称为“孽龙”;邓锡侯为人狡猾多变
,像“水晶猴子”一样,所以被称为“水龙”;田颂尧性格木讷,做事缺乏远见,被称为“闷龙”;而杨森则像个“滚刀肉”一样,
四处征战
,
居无定所
,被称为“滚龙”
这些称呼虽然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这些军阀的评价和印象
除了这些民间传说
,
还有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
,
也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20世纪30年代,摄影师孙明经在西康省考察时,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地的学校校舍都修建得宽敞明亮
,
学生们的穿着也很整齐
,
而一些县政府的办公场所却破败不堪
,孙明经感到很puzzled,就问一位县长:“为啥你们县政府的房子还不如学校好呢?”
这位县长苦笑着回答:“刘主席(刘文辉)说了
,
如果哪个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
,
那县长就等着被枪毙吧!”
这个故事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却从侧面反映了刘文辉治下的一些情况
三、“杨森说”:一个军阀的“奇葩”语录
在四川众多军阀中,杨森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奇葩”,
他不仅打仗有一套
,
还特别热衷于搞一些“奇葩”规定
,
而且还把这些规定整理成册
,编成了一本语录,美其名曰“杨森说”
“杨森说”的内容五花八门
,无所不包,
从军队的管理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事无巨细,
都要插手干预
杨森规定,军队里吃饭必须使用公筷,
谁要是胆敢用自己的筷子夹菜
,
那就等着挨罚吧
,
他还要求士兵们要勤剪指甲
,说蓄指甲既不卫生,又显得懒惰
除了军队管理
,
杨森还特别热衷于“教化”百姓
,
他在四川各地张贴自己的语录
,要求老百姓严格遵守
“杨森说:禁止妇女缠足!”、“杨森说:夏天在茶馆、酒肆、大街及公共场所打赤膊是不文明行为!”
这些规定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可笑,
但在当时
,却成为了杨森统治四川的重要手段,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
,
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树立自己的权威
四、结语:历史的镜鉴
民国四川军阀的历史
,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乱世悲歌,
这些军阀们
,有的雄才大略,有的阴险狡诈,有的残暴不仁,有的却也心怀百姓,但无论如何,他们最终都成为了历史的过客,
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反思历史、警示未来的宝贵财富
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这段历史时,
或许会对那些“龙”的传说、“杨森说”的奇葩规定感到好笑
,
但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教训
,
珍惜和平
,远离战争,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仅用于传播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