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安石改革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结果是失败的,改革的流毒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大明晚期张居正的改革却取得了成功,为大明续命五十年。
同样是改革,为什么王安石改革会失败呢?
人才准备不足
大明张居正隆庆元年,进入吏部任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之后进入内阁做了次辅,吏部尚书。
到了万历皇帝登基,他做了首辅。
之前张居正做了大量的吏治整治,作为吏部尚书,培养了自己的队伍。使得之后改革的执行力提高。
王安石中进士后,一直外任职,仁宗末年,曾经《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改革,未被采纳。
英宗继位,屡次征召王安石赴京任职,都被他拒绝。宋神宗做颖王时,王府的记事参军韩维说起王安石,很多观点非常符合他的观点。于是他登基后,立刻召见了王安石长谈。
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和司马光进行了著名的“延和殿廷辩”。让神宗下定决心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史担任参知政事准备开始变法。
但在京城王安石没有人才储备,他可用之人并不多,吕惠卿是他推荐给神宗的,在前期是他的助手,俩人情同师徒,后与王安史有矛盾,关系破裂。
变法期间,朝中的保守派反对变法,王安石选用的人,一些是投机分子加入到改革派,一些没有经验或能力不足的人,导致改革派内部分裂。
变法的主要人员吕惠卿、蔡京、章惇、蔡卞、曾布、李定,这些人到了变法晚期,内部矛盾激化,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依靠这一帮人还指望变法成功?
到了变法晚期,王安石的儿子痛恨吕惠聊,而邓绾已经巴结上了吕惠聊。在邓的帮助下,吕拜了宰相之位。
吕惠聊借着郑侠的案子,开始攻击王安石,他罢黜了王安石的弟弟,在邓绾的帮助下又把王安石牵连在山东的一个谋反案中,企图彻底铲除他。
改革派之间,自己相互攻击,怎么能进行改革?
只有培养出一个源源不断的,支持自己变法的利益群体,改革才能持续进行。
当权者反复摇摆
大明张居正改革,万历皇帝年纪小没有摄政,太后信任,大太监冯保,他有着绝对的权力。
反观王安石,只有皇帝支持,而大宋皇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大部分反对,这样的局面需要皇帝的清醒认识。
宋神宗继位后,面临的是大宋的三冗问题,处处缺钱,他急于要改变这个状况。
当他遇到王安石后,对于他的改革观点很赞同,但是朝中的保守派都是反对的。他决定和王安石一起改革,但整个朝廷对于改革的认识不到位。
之前宋仁宗和范仲淹搞过庆历新政,持续一年就无疾而终了。
年轻的宋神宗,对改革思想认识不足,王安石改革是富国,要将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全部收归国家所有。
到了宋代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大官僚和大商人结成了利益集团,非常稳固,现在改革就是要动他们的蛋糕。
改革就是要切下利益集团的蛋糕,去补国库和平民,阻力可想而知。
社会发展,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提高,没有专业化协作,社会财富的总量是无法增长的。
不在民,就在官。这个官,是指皇帝,而民,是士大夫,而王安石是士大夫中的一员,从一开始就不可能。
面对这样的改革,皇帝意志不够坚定,面对反对声音,经常做出一定的让步与妥协。
熙宁七年,宋神宗也对王安石变法产生怀疑,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
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但是改革派内部分裂,王安石又得不到支持,他无可奈何提出离职。
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他对皇帝、同僚实在太失望,再加上儿子去世,没有了改革的动力和信心。舍弃一切只为报国的王安石来说,这或许是一种最深层的绝望。
王安石性格执拗,是非分明,他的赤子之心始终是为国为民。
核心问题
王安石改革方案,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他确实思想太超前。他要颠覆原来的传统制度,不是像张居正这样的修修补补的改革,因此要获得成功,非常困难。
王安石试图突破帝国财政的根本性限制,获得更多的税收。
北宋商业发达,但是本身社会还是农业社会,王安石试图以商业行为增加财政收入,其实在北宋的框架内是无法成功的。
商业活动,需要个人产权基础,以及健全的市场中间组织,这些在大宋是无法实现的。
资本主义商业,16世纪荷兰才孕育出来系统的解法。老王实在太超前了。
王安石寻找新的财富源泉来增加国家收入,商业社会需要朝廷的各项支持,但南宋是农业社会,需要在国家制度与运行原则上有整体的转型。
北宋当时的官僚以及朝廷管理财政制度,还没有商业社会的管理经验,无法支撑国家向商业社会的转变。
首先要改变官吏的教育和选拔方式,科举是要培养国家精英,对商业是毫无概念,也没有服务的意识,要培养合适人才,也需要几代人。
大宋官吏以民众为导向提供服务,对民主制度提出了要求,在北宋是毫无可能的。
在北宋社会的框架内这些转变基本无可能,王安石改革不是大明一般性的的财政改革。
王安石在北宋时,就想用朝廷行政手段精确的掌控和调节市场。即使在今天社会也无法实现,更不要说在遥远的北宋。
后记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是扶植起一个新的利益集团去对抗旧的利益集团,这样会成功。
但是王安石改革,并没有新的利益集团,就没有利益共同人,这样的改革怎么进行的下去。
他思想太超前,在北宋的环境下无论如何不能成功。
张居正的改革,没有触动地主集团利益,只是修修改改,百姓的生活依然比较苦,在他任内改革成功。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