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深邃的政治智慧及复杂的性格特征,成为了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然而,即便如此雄才大略的曹操,在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中,也留下了几处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曹操最不该做的四件事——杀错两个人,放错两个人,否则,或许曹操一统天下的愿望完全可以实现。
杀错之一:错斩吕布。
吕布,号称“飞将”,武艺超群,是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猛将。虽然吕布性格见利忘义,多次弑主,但其在战场上的勇猛无人能敌,是曹操平定北方的一大障碍。
然而,当曹操在白门楼擒获吕布后,却因刘备的一句“公不见丁原、董卓之事乎?”而决定斩草除根。若曹操能网开一面,收吕布为己用,以其勇武加之自身智谋,天下间能与之抗衡者将大大减少,一统之路或许会更加顺畅。
杀错之二:误杀高顺。
高顺,吕布麾下大将,以忠诚和勇猛著称,其统帅的“陷阵营”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白门楼之变中,高顺与吕布一同被俘,却未得曹操半点怜悯,最终惨遭杀害。
高顺不仅是一员难得的良将,更是一位懂得治军之道的帅才。曹操若能留其一命,加以重用,不仅能在军事上增添一大助力,更能在治军理念上得到宝贵的学习机会,对日后的魏国建设大有裨益。
放错之一:放走刘备。
“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展现了曹操对刘备的高度评价,却也埋下了日后大患的种子。曹操在明知刘备胸怀大志、非池中之物的情况下,却因一时疏忽,让刘备得以借故逃脱,最终成为自己统一大业的最大障碍。
若曹操能在青梅煮酒时便果断除去刘备,或至少严密监控,不让其有机会发展壮大,三国鼎立的局面或许不会形成,曹操一统天下的进程将大大加速。
放错之二:未留关羽。
关羽,忠义化身,武艺高强,是刘备麾下的头号猛将。曹操曾以礼相待,试图收服关羽,但关羽始终心系刘备,最终“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身边。
从战略眼光来看,关羽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介武夫,他是刘备集团的重要支柱,更是日后蜀汉建立的重要基石。
若曹操能不惜一切代价留住关羽,不仅能在军事上获得一位无敌猛将,更能在政治上瓦解刘备集团的核心力量,对于实现统一大业无疑是重大利好。
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每一步棋都至关重要,而他在这四件事上的决策失误,无疑为他的统一大业增添了重重阻碍。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正是这些遗憾与波折,构成了三国时期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也让后人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总能从中汲取无尽的智慧与教训。
上一篇:原创 聊元代:看元代文人画的发展
下一篇:原创 尴尬的西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