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秦始皇陵经历了项羽军队、赤眉军、黄巢起义等无数人的破坏和盗挖,但是历代王朝基本上都是持保护的态度,再加上秦始皇陵的地上封土的规模实在太大,普通的偷盗者也没有太大的能力真的把这个地宫挖开,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地宫的情形,给后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司马迁的记载到底是真是假?2003年一项科学探测为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其实自从这个兵马俑被发现或者说被正式发现,确定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之后,国家就尝试过采用的新技术来探测一下,就想知道里面到底啥样的,还和德国展开过合作进行探测。不过上个世纪因为这个技术实在不够先进,效果始终不理想。一直到2003年国家通过最新的技术又进行了一次探测,这一次可太有收获了,终于摸清了地宫里边的大致布局。
首先整个地宫距离地面大概有30多米深,相当于10层楼那么深,然后整体它是一个长方形的,长170m宽145m,大概2万多平方米。专门放秦始皇嬴政棺材的墓室就在地宫的正中间,高大概15m,占地大概是400㎡,也是一个长方形,然后在这个墓室的周围还有两层的宫墙,里边一层的是石质的,外面一层是土墙,这个土墙大概有8m宽,30m高,高度接近地表那个封土的地面。而且在陵墓周围的地下还存在着庞大的排水系统,保证了地下水不会渗入地宫,太先进了。这是2000多年前探测扫描,也证实了墓室目前确实没有进水。这次的探测也发现了,在地宫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墓道,不过一般的帝王陵墓的东西南北四面都会有通道,而秦陵地宫只有两个墓道,那么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建,这其实也是一个谜团。
不止地宫充满了神秘,就连能看到的封土里面也另有乾坤。封土看似是一座山,现在高大概是51m,上面也有树有草,但扫描发现地面之上的封土里面其实埋藏着一座高30m的台阶式的土台建筑,而且有9级台阶,越往上就越窄,陵墓的封土里有巨型的建筑,这是以前没有发现的。这个建筑和埃及的金字塔非常像,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之一,像著名的胡夫金字塔非常宏伟,为什么古埃及人要建造金字塔?金字塔也是埃及的法老当时的最高的领导人他们去世后的陵墓,因为他们认为人死之后灵魂不会消失所以只要保护好尸体,300年后就会在极乐世界里复活永生。
埃及人特别重视修建金字塔陵墓,公元前2000多年就已经开始建造了,而秦始皇陵地宫封土的外形居然和金字塔的外形有些像,那个时候要从埃及到中国,2000年前其实很难,因为当时航海技术没有这么强,从陆地上过来就更难了,所以说大家就在猜测难道是不是有人真的过来过?参照了埃及的金字塔,因为埃及的金字塔里面也发现过水银。水银在古代有防腐的作用,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就是秦始皇陵里使用了水银。专业人员在通过对地宫的扫描之后发现地宫里确实汞含量超高,整个金属汞分布面积大约有12000㎡,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这说明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是非常可信的地宫里确实有大量的水银。当时人们怎么把这个水银注入到陵墓的?能汇成一个地下的江河湖海?这真的是谜团。因为水银它的温度稍微一变,它有可能会改变形态,所以说怎么拿到地下,而且路上怎么运输的,都不敢想象,2000年前的我们聪明的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的?
有学者就说了,秦始皇陵里的水银江海代表着天下的山川江海,这就反应了秦始皇,他希望在另一个世界的统治延续。而且地宫中的水银也不是毫无规律,根据探测陵墓的东南、西南的水银反应更强烈,西北、东北反应弱一些,这说明东南,西南水银多一点,我国东南方向就是大海,而且东南地区江湖也多,这是不是巧合?所以还是古人视死如是生这样的观念,活着要统治人间的王国,死也要做一个另一个世界的帝王。包括封土的9级高台有学者也说,这可能也是秦始皇在效仿昆仑山,咱们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上住着西王母,西王母就是一位神人,而且还给过后羿不死药,所以九节高台是秦始皇的通天之路,秦始皇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升天成为神仙,可以永生不死,其实他活着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他到处去寻找那个仙丹,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活几年。然而天不如人愿,最终暴毙了,所以有的时候人一定要知道这个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陵还有一点不寻常的地方,就是它的朝向,中国古代的帝陵大多都是坐北朝南,但是秦始皇陵是坐西朝东。兵马俑在东边,代表着就是部队卫兵应该在前面保护着地宫,秦始皇陵地宫在西边前面是兵马俑,所以是坐西朝东的。考古人员也确实发现秦始皇陵的正门是东门关于这个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认为说秦始皇对东海仙山有很深的向往,对长生不老药有很深的渴望。根据《史记》的记载,秦始皇曾经的派方士徐福去东海那找长生不老药。徐福据说是鬼谷子的学生博学多才,秦始皇派他到东方去找长生不老药,所以秦始皇陵面向东方,有人就猜了,这是不是在等徐福送好消息回来?不过后来研究就发现,其实坐西朝东并不是秦始皇陵墓独有的特点,而是秦国当时很多君王陵墓的特点。根据考察在陕西境内能发现的近千座秦墓,绝大多数都是东西向,尤其是在秦公陵园里的30多座大墓,这些墓里埋葬的基本上都是秦始皇之前的那些秦国国君的陵墓,奇怪的是他们全都是坐西朝东的,这可能和当时的秦国的一些习俗有关,不过到底怎么回事?历史上确实没有记载,我们也只能是猜测了。
墓室中还有没有秦始皇本人?没有打开地宫谁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别的考古来大胆的猜想一下,比如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就发现了辛追夫人墓,辛追夫人是西汉初期人,秦始皇去世没几年她就出生了,他们的年代离得比较近。当她的遗体出土的的时候,全身的皮肤还保存完整,连毛发都在,身体的肌肉还有弹性,手指上的纹路都还很清晰。科学家们发现在她的胃里还有大量甜瓜的籽儿最后还推断出了死因,要知道她可是2000多年前就去世了。亲追夫人的遗体之所以保存的好,和下葬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埋得深、封闭环境、气温很低,有真空的环境,所以大家就推测了,既然新追夫人的遗体都可以保存下来,那只要秦始皇墓室里也有这样的条件,极有可能他也会被保存下来,如果有一天真的到开棺的时候肯定全世界都会震惊。
根据对秦始皇陵的探测,我们还发现秦始皇陵是一个仓惶收尾的工程,兵马俑坑有4个坑,但是只有三个坑里边的有陶俑,第4个坑里是空的,这是耗时39年的大工程,为什么收尾的时候这么仓促?第4个坑里还没有来得及放陶俑就封上了。秦始皇陵一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后将近两年才修成,秦始皇去世之后,继位的是秦二世胡亥,胡亥把老爸秦始皇埋进去,然后基本上就开始了秦陵的收尾工作,也就是回填这个墓土形成了今天的封土,胡亥当年为什么仓促收尾?就这和当年秦朝的历史就有关系了。
秦始皇在巡游途中去突然世,赵高、李斯等人合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即秦二世。这一过程导致了秦朝统治阶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秦二世政权不稳,对于秦始皇陵的修建重视程度和管理力度都大不如前。秦二世继位后,其统治残暴,引发了更多的民怨和反抗。秦朝内部的政治局势极度不稳定,各地纷纷爆发起义,朝廷自顾不暇,无法集中精力和资源来完成秦始皇陵的收尾工作。
秦始皇陵工程浩大,修建时动用了大量人力。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全国局势动荡,秦朝统治摇摇欲坠。为了镇压起义,秦二世不得不将修陵的劳力征调去组成军队。这使得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缺乏足够的人力,无法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例如,原本参与修陵的刑徒被大量抽调到战场,导致修陵进度受到严重影响。农民起义的爆发使秦朝的统治秩序被打乱,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受到极大冲击。秦朝政府需要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军事开支和镇压起义,无法继续为秦始皇陵的修建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没有了资金的保障,工程的进度被迫放缓,很多原本计划中的建筑和装饰无法完成。秦始皇去世时,秦始皇陵的主体工程虽然已经基本完成,但仍有一些附属工程和细节部分尚未完工。而秦始皇的突然离世使得工程的时间变得非常紧迫,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下,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修建工作,只能仓促收尾。
胡亥命令秦始皇没有子女的嫔妃殉葬,胡亥行径残暴,残害手足,将自己二十多个兄弟姐妹处死,胡亥只做了三年的皇帝,最后被赵高追杀途中自杀。公园前207年,刘邦进入关中,继位的子婴被废去帝号,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