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而据范晔的《后汉书》记载,在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倭奴国便已经派遣使者前来朝贺。自此之后,一直仰慕中华文明的日本,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派遣使者前来学习先进的政治体制、文化等改进自己的国家。
但是,在近代史揭开篇章日本经过黑船事件后,开启了明治维新,国力的崛起也让日本人逐渐不可一世。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资源的匮乏、市场的狭小的以及改革不彻底所残留的军国主义思想,最终也催动日本走上了侵略的道路。彼时式微的我国、东南亚乃至美国都成为了它侵略的目标。最终,在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之下,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也以失败告终。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密苏里号受降仪式举行。
面对日本的投降,许多国家本着大义选择了接受,但是也有一个是唯一的例外。这个国家就是澳大利亚,它们不仅拒绝了日本的投降,甚至还将十七万日本战俘进行了杀害。
那么澳大利亚为什么不接受日本的投降,甚至还要杀害十七万日本战俘呢?
“玉碎”计划
1945年,由于日本与菲律宾的巴丹半岛战役的失败,让日本遭到了巨大的损失,没有半岛的掩护,日本本土彻底暴露在美国的坚船利炮之下,东京城可以说岌岌可危。
日本落得如此地步,早在一年前就有显示。在菲律宾的莱特岛附近,美日就曾经爆发火一场空前的大海战,当然以日本战败而结束,这次海战致使莱特岛重新归属菲律宾,日本再也不能在莱特岛转运东南亚的各种资源到日本,并且日本对于海外作战军队的补给线也被美军彻底切断。
面对轴心国的步步败退,战线也逐渐转向日本本土,日本上空的战机也逐渐增多,日本的重点城市开始成为同盟军轰炸的目标,就是为了让日本军工产业彻底瘫痪,因此在1945年,日本的各大城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轰炸,近百万人伤亡。
但是这样的袭击并没有受到日本战争狂热派的重视,他们依然感觉战争的天平是朝向自己的一面,于是开始计划“一亿玉碎”。在日本流行一种棋,叫做将棋,而“玉”被当做青少年的代表,所以日本的“玉碎”计划则是用一亿青少年的生命当做赌注,或许他们已经不在乎战士的生死,只在乎近似虚晃的胜利。
在“一亿玉碎”的宣传下,日本男女皆兵,甚至战场上出现了不少的童子军,年龄都不超过十岁,他们已经做好了为天皇牺牲的准备,只不过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让他们的念头彻底打消。
日本投降
在进入1945年后,美国对于日本的攻击逐渐加强,日本本土留下的军队战斗力并不强劲,于是在美国先进武器以及强有力的攻势下连连败退。而远在中国的日军除关东军依然能够保持较强的战斗力外,其余部队已经节节败退。
作为三大轴心国之一的日本能够坚持到如今地步已经非常不容易,毕竟其他两国已经宣布投降,于是在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发布《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投降,否则就会加速他的灭亡,但是公告传到日本后,日本上至天皇、首相,下至激情四射的百姓,无一人同意。再加上日本要实行所谓的“玉碎”计划,为了减少损失,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震惊日本乃至全世界。
经此一役的日本天皇这才着急起来,开始召开会议,商讨是否结束战争,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的问题。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苏联也对日宣战,一旦拒绝投降,那么日本很有可能会被美、苏两国瓜分,虽然当时日本将中共东北作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但是那时候苏联已经进军东北,将东北的日本军全部歼灭,在这样的状况下,日本只能宣布投降,保留天皇名誉,接受《波茨坦公告》。
澳大利亚不接受投降
在二战之前,澳大利亚逐步实现了从英国殖民地到英联邦独立国家的转型。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资源也让它实现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面对日本人的侵略触手的扩张,澳大利亚也难以幸免。由于实力上的差距,日本人很快攻破了他们的防线,还曾经俘获过一支人数多达十三万的英国军队,在其中就有十分之一的澳大利亚人,而根据《日内瓦协议》规定,被俘虏的士兵是不允许受到虐待的,这是国际上的惯例,但是日本却不这样,他们让这些俘虏接受了非人的折磨,最后再拿刺刀狠狠刺死,这件事也被澳大利亚人民牢牢记在心中。
在同盟国势力逐渐崛起后,日本的扩张的步伐受到了阻碍,在塞班岛战役中,美军将领麦克阿瑟成功切断了日军补给。而彼时的新几内亚岛上的十七万日军的后勤补给也被澳大利亚截断,没有了后勤补给留给这群日寇的结局可想而知。
可是,彼时日本天皇在原子弹的打击下宣布了投降,但对于澳大利亚而言,这样的投降可谓是无耻至极。最终,这群留在新几内亚岛选择投降的战俘也成为了他们报复的对象,几乎全被杀死。
总结
战争的残酷性,毋庸置疑。日本人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仅我国便有超过二千万同胞伤亡,这场战争中,日本人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而在这背后,也要求我们以史为鉴,勿忘国耻。
参考资料:
俞天任《浩瀚的大洋是DU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