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熙宁年间,皇家工场中的工人认为门巷既弯曲又狭窄,请求改直拓宽方便出入。神宗认为这是太祖创始的,必有远虑,于是没有批准改建。
后来,很多工人由于工作太苦,心生背叛,拿着兵器想夺门而出。结果只有一个老兵站在巷口,就把他们全部堵在了里面,反叛的人竟一个都出不去,全部被擒。
又一次,神宗在后花园里走着,看见有人养公猪,问他有什么用途。
饲养的人说:“从太祖以来,就命令要从小把它养大,再杀掉,换养小的,几代都没有改变,也不知道做何用处。”
没有多久神宗便下令停止养猪。几个月后,宫内忽然出现施放妖术的人,需要用猪血去克制,但却找不到。
有人因为上面的两件事,说神宗虽有远虑,但是思虑不足。其实,这两件事反映的不是宋神宗的思虑,而是他对待财政资金的态度。
神宗没有批准皇家工厂巷门的扩建,是因为他理解了赵匡胤设计的初衷了么?没有,他只是把太祖必有远虑作为拒绝的理由而已。后来事情的发展,证明了宋神宗不批准改建是正确的,但是不能说明他懂得了赵匡胤最初设险固守的用心。神宗只是歪打正着而已!
而他下令停止养猪,为什么没有想到太祖必有远虑呢?堂堂开国皇帝专门命人养猪,日理万机的太祖对这种小事居然如此重视。更奇怪的是,猪养大后杀掉继续养小的,这种奇怪的举动,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但是神宗在这件反常的事情上,偏偏没有去深思细悟太祖的“用意,并且果断下令停止养猪。
这反映出的是他对太祖在其中的远虑没有给予重视,也透露出他考虑到的是其他层面的问题。
那么,一件事,他顾及了太祖的远虑并维持不变,而另一件事,他却忽略了太祖的用心并废除了太祖的设置。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
其中的关键,是钱的问题。
扩建门巷,是要花钱的事。而停止让人养猪,却是省钱的行为。神宗对待两件事的不同做法,不是因为他对太祖远虑的态度有变化,而是因为他考虑的根本就不是太祖的远虑。他考虑的也不是事情本身的意义,而是采取的行动会对国库资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神宗作为支持王安石改革的开明君主,在位时面临的是财政困难的形势。他之所以坚定支持安石变法,是因为他太想改善国库收支、富国强兵。
财政是提升国力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了钱,什么政策都难以推动下去,什么富国强兵之道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神宗深知国库资金的重要,为了开源节流,可以说是处处用心。上面的两件小事上,透露出的正是他节约国库资金的心思,而更深处,则是神宗实现国富兵强的殷切希望,和成为一代有为之君的远大理想!
#历史#
?
#历史故事#
?
#历史回眸#
?
#平顶山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