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他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在最后的战斗中,他全身八处负伤,依然死战不退,以铮铮铁骨,血祭中华。
他就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当他的遗体一路运送回重庆时,途经宜昌,十万军民自发相送。
日军飞机数次在天空盘旋,群众丝毫不惧,这庄严肃穆的场面也震撼了日军,罕见的没有投下一枚炸弹。
1940年4月,日军集中30万兵力,向随县、信阳等地靠拢,目的是占领宜昌,进而控制长江交通。
5月1日,日军兵分五路,向鄂北地区大举进攻,枣宜会战正式打响,战役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双方相互展开了包围与反包围,战况异常激烈。
日军一路向襄河东岸挺进,驻守在这里的右翼兵团遭到重创,但同时,整个战区在悄然之间,也形成了对日军的包围。
张自忠很清楚,这是一场硬碰硬的大对决,在战前就写好了遗书,抱定必死信念。
5月7日,张自忠率领左翼兵团东渡襄河,在黄龙垱、浴山一带歼灭日军7、8百人,这一战极大鼓舞了部队的士气,随后乘胜追击,在枣阳南部截击南逃的日军,再次取得胜利。
为了牵制住撤退的日军,张自忠不惜孤军深入,5月14日,率部向大洪山北麓的南瓜店进发,并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此时身陷险境的日军,不顾一切的对张自忠的部队进行反扑。
5月16日,张自忠的部队仅余1500人,被6000日军团团包围,日军从凌晨开始,就向张自忠的阵地发起了轮番进攻。
日出时,第一道防线失守,日军占据了有利地形,使用重炮攻击张自忠的阵地,张自忠下令部队退至南瓜店十里长山。
日军的攻击并没有停止,战至中午,张自忠左臂已经负伤,此时若是放弃阵地,张自忠其实是有机会突围的,但他根本就没有撤退的念头,督促部队坚决应战。
下午4时左右,张自忠身边已经没有可以战斗的部队了,日军嗷嗷怪叫着冲了上来,却猛然看到血泊中站起了一个人,眼睛死死盯着冲上来的日军。
日本兵在距离张自忠3米的时候,被他的威严所震慑,竟然止住脚步,愣在了那里。
身后的日军指挥官朝张自忠开了枪,击中了将军的头颅,此时日本兵才反应过来,用刺刀刺向将军。
张自忠终于倒在血泊之中,纷纷细雨也无法冲刷掉大地上的殷红血迹,时间仿佛已经停止,只有这壮烈的画面成为永恒!
日军将张自忠的遗体带走,但张自忠的下属得知消息后,组成敢死队,拼了性命夺回将军的遗体,一路护送回重庆。
蒋介石亲自迎灵祭奠,毛主席挥毫写下“尽忠报国”的挽联,年仅49岁的将军,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国家与民族。
在得知张自忠战死之后,他的妻子绝食七天,以死殉情,人们将他们夫妻二人合葬,供后世永久祭奠。
就是这样一位忠烈的抗日民族英雄,却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汉奸。
1937年,日本已经不满足仅仅占据东北,开始对京津地区虎视眈眈,并想不费一兵一卒占据这里。
便主动拉拢京津地区的长官宋哲元,邀请他到日本访问,但宋哲元却安排张自忠前往,殊不知这其实是日本的一个阴谋。
在张自忠抵达日本之后,日本各界开始广泛宣传张自忠亲日,甚至表示永不和张自忠的部队开战,这些言论一时之间在国内广为流传,人们对张自忠的立场产生了怀疑。
随后“七七事变”爆发,张自忠又不得不与日方接洽,试图和平解决两国争端,但日军还是毫不犹豫的开进了北平。
这让张自忠百口莫辩,舆论一边倒的指责他是汉奸,张自忠只好辞去所有职务,并逃离北平。
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张自忠再次出山,与日军开始了正面战场上的较量。
1938年2月,日军板垣第五师团支队向临沂进发,时任59军军长的张自忠奉命前往迎敌,临沂战役拉开帷幕。
当时驻守临沂的是庞炳勋,曾和张自忠结怨,原本两人都是冯玉祥的部下,但庞炳勋背信弃义,曾经突袭过张自忠的部队,致使张自忠险些命丧疆场,两人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
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张自忠抛开往日恩怨,率部昼夜奔袭,前往临沂驰援,张自忠的59军赶到战场之时,驻守临沂的部队已经伤亡惨重,城池岌岌可危。
板垣师团素有“铁军”之称,实力不容小觑,张自忠在思考战场形势之后,命令部队从侧背方对日军发起突袭。
一举歼敌千余人,板垣师团吃亏后也放弃攻城,转而和张自忠部在沂河两岸展开混战。
鏖战七昼夜,张自忠将板垣师团击溃,彻底粉碎了日军会师台儿庄的计划,牵制住板垣师团,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的战场形势。
此战过后,张自忠以赫赫战功洗刷了自己“汉奸”的骂名,再无人提及此事。
1939年,张自忠又参加了随枣会战,这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大战,日军为了彻底掌控京汉铁路,在冈村宁次的主导下,对鄂北的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
张自忠率部歼灭日军辎重部队,迫使日军不得不放弃攻打襄阳,为整个战局的扭转做出了贡献。
12月,张自忠率部参与冬季攻势,率部从正面主动进攻日军,成建制歼灭日军一个旅团,并配合84军发起反攻,这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军唯一一次正面战场上的战略性进攻。
由此可见,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中不可忽视的功勋将领。
1940年,他被追认为陆军上将。
1982年,又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张自忠将军人如其名,为国尽忠,死而无憾,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哪怕洒尽热血,也要将侵略者赶出国门。
而今,在重庆北碚区梅花山上,将军和他妻子的合葬墓静静伫立,经常有人自发的前去祭拜,如今的中华盛世,终如将军所愿。
参考资料:
央视网:《百战经典|碧血丹心张自忠》
央广网:《[纪念抗战不能忘却的那些人]张自忠:忠勇铸造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