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茂公病重,皇帝送来药,为何太医刚走,他就把嘴里的药给吐了?
迪丽瓦拉
2025-08-17 00:04:15
0

公元669年,年届古稀的唐朝重臣李绩(即徐茂公)卧病在床。当太医带着皇帝李治和皇后武则天赐下的御药走进府邸时,这位"多智近妖"的老臣不得不恭敬接过。然而,待太医离去,他却毅然将口中药物吐出。面对惊慌失措的儿子,这位经历过大唐王朝兴衰更迭的功臣只是悲叹:"我山东田夫耳,位三公,年近八十,非命乎!"这番看似无奈的话语背后,却暗藏着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作为从瓦岗起义到大唐建立的见证者,他在太子之争中的明哲保身,以及在武则天问题上的站队选择,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无可奈何的结局。十五年后,他的坟墓被掘,棺椁被毁,诉说着一个乱世功臣的悲凉命运。

从山东田夫到大唐重臣

在隋末大乱的时代,山东出了一位叫徐世绩的人物,字懋功。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他与翟让、单雄信一同创立了瓦岗军,在河南一带占山为王。

这支起义军最初由翟让担任总瓢把子,单雄信是二当家,徐世绩位居第三。随着形势发展,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凭借个人才能很快取代了翟让的位置,但徐世绩依然保持着老三的地位。

瓦岗军在与王世充的较量中失败后,徐世绩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投奔了李渊的大唐阵营。凭借着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他以"加盟"而非"投降"的姿态进入大唐。

李渊对这位新盟友十分重视,赐予他李姓,改名为李世绩。这种待遇在当时并不多见,与另一位加盟大唐的燕王罗艺享受着同等的礼遇。

然而大唐统一天下后,朝廷内部却暗流涌动,分裂成了以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为首的两大势力。面对这种局面,罗艺选择了支持太子李建成,而徐茂公则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

玄武门事变爆发后,李世民成功登上皇位。新皇帝对于那些曾经支持太子的人物进行了清算,罗艺就此被除去。

虽然徐茂公在这场夺位之争中保持了中立,但这种态度并未让他得到新皇帝的完全信任。李世民虽然将他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排名却在倒数第二位,这与他的功绩极不相称。

随着时局的变迁,徐茂公的名字也在不断改变。李世民登基后,为避讳"世"字,他的名字又从李世绩改为李绩。这三次改名不仅反映了他的人生轨迹,也折射出他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

在民间传说中,徐茂公与诸葛亮、刘伯温并称为三大半仙。但与这两位名臣相比,徐茂公的影响力却逊色许多。诸葛亮留下了《马前课》,刘伯温创作了《烧饼歌》,这些作品被后人视为预言历史的神作。

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文学大家,分别创作了《出师表》和《卖柑者言》等传世名篇。相比之下,徐茂公却未能在文学创作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御药赐下却难解命运悲凉

贞观二十三年腊月,长安城内飘起了鹅毛大雪。年过七旬的李绩躺在府邸的内室,重病缠身的他已经连续卧床多日。

御前太医背着药箱,踏雪穿过府中庭院,匆匆赶到李绩的病榻前。他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皇上李治和皇后武则天非常关心李绩的病情,特意为他送来了御赐的汤药。

这份殊荣让府中上下都感到振奋。李绩的几个儿子立即跪地叩谢皇恩,而后将父亲扶起,准备接受这份来自皇家的恩典。

太医将药碗递到李绩手中,恭敬地说明这是皇上和皇后亲自挑选的方子。李绩接过药碗,向着皇宫方向拜谢,随后将碗中药汤一饮而尽。

太医见李绩服下药后,便开始收拾药箱准备离开。临走前,他还不忘叮嘱府上的下人要细心照料老大人,等待药效发作。

府中下人送走太医后回到内室,却看到让人震惊的一幕:李绩正在将刚才服下的药汤吐在一个瓷盆里。这个举动立刻让屋内的人陷入了恐慌。

李绩的长子第一个反应过来,立即上前询问父亲是否觉得身体不适。其他人也纷纷猜测是不是老大人被什么邪祟缠身,建议请道士或巫医来府上做法。

面对众人的惊慌,李绩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摆了摆手,制止了儿子要去请巫医的提议。

李绩看着惊魂未定的儿子,缓缓道出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我本是山东的一个田夫,能够位居三公,活到快八十岁,这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了。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的事,何必再去求医问药呢?"

这番话说完,屋内一片寂静。李绩的儿子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应父亲的这番话。府中的下人们也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任何声响。

从这天起,李绩再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他将自己的生死交给天命,静静地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对于一个经历过隋唐两朝更替、见证过无数政治风云的老臣来说,这种选择似乎蕴含着某种深意。皇帝送来的药,看似是一份隆重的恩典,但他宁可放弃这最后的求生机会。

这一幕很快在长安城中传开。有人说李绩是因为年事已高,看破了生死。也有人说这位老臣是在用这种方式向世人表达什么。但无论如何,这成了他人生最后的重要抉择之一。

皇宫中得知李绩拒绝继续治疗的消息后,太医们也不再登门。御赐的药物成了他在朝廷中最后一次受到的恩典。

这场发生在长安城内的往事,成为了解读这位传奇人物晚年心态的一个重要线索。从一个山东田夫到位极人臣,他的选择始终充满着智慧与深意。

乱世智者难逃宿命纷争

贞观年间的太子之争不仅撕裂了大唐朝廷,更将许多重臣推向了悬崖边缘。李绩作为老一代功臣,在这场角逐中的处境尤为微妙。

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势力分庭抗礼的日子里,朝中大臣几乎都被裹挟其中。曾与李绩同为投唐功臣的罗艺,毅然投入了太子李建成的阵营。

李绩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既不倒向太子,也不投靠秦王。在朝堂上,他总是谨言慎行,对两派之争都不表态。

这种游走于两派之间的做法,在当时看来颇为高明。玄武门事变爆发时,支持太子的罗艺迎来了灭顶之灾。

然而李绩的骑墙之术并未为他赢得新皇帝的完全信任。李世民登基后,虽然将李绩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给予的排名却在倒数第二位。

这个排名与李绩的功绩极不相称。从瓦岗起义到投奔大唐,他为李氏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远超过许多排名在他之前的功臣。

李世民对李绩的提防从未放松。在一次微不足道的过失后,李世民立即以此为由将李绩外放为官。这道调令背后的用意不言自明。

面对突如其来的贬谪,李绩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智慧。他没有任何怨言,立即收拾行装,欣然接受了这次外放。

如果李绩当时表现出哪怕一丝不满,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更为严酷的结局。正是这种识时务的态度,让他躲过了李世民最后的追杀。

在外放期间,李绩更加谨小慎微。他不参与任何政治纷争,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地方政务上。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让他得以在夹缝中生存。

从此,李绩的政治生涯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阶段。他虽然位居高位,却始终如履薄冰。每一个决定,每一个举动,都要深思熟虑。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李世民驾崩。新皇帝李治即位后,朝廷的政治风向又起了变化。武则天的出现,让本就复杂的朝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这种情况下,李绩不得不再次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他在太子之争中的经验告诉他,在这个新的时代,他必须更加谨慎。

这些复杂的政治经历,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李绩在晚年会拒绝皇帝赐下的药物。从他的角度来看,每一份恩典背后都可能暗藏杀机。

这位在乱世中凭借智慧周旋的老臣,用他特有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明哲保身。然而历史最终证明,即便再怎么谨慎,也难逃时代的洪流。

血脉难延祖茔终被毁掘

李绩在临终前召来了自己的弟弟,向他托付了一个重要使命。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位饱经沧桑的老臣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嘱托。

他让弟弟照看自己的子孙,但这份托付中还隐藏着更深的用意。他特意提到,若发现后代中有人玩火,就要代他除掉这些子孙,绝不能让他们连累整个家族。

这番话暴露了李绩对武则天政权的真实态度。在支持武则天上位的过程中,他背叛了自己所属的元老派系,这让他始终无法安心。

元老派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等人的下场就在眼前。他们的家族被连根拔起,这种结局让李绩不得不为自己的后代担忧。

公元669年,李绩在一个寒冷的冬日离开人世。他的葬礼规格很高,朝廷派重臣主持,显示出对这位功臣的尊重。

然而李绩的预言很快就应验了。他去世仅仅十五年后,他的孙子徐敬业做出了一个改变家族命运的决定。

徐敬业联合其他反对势力,举起了反抗武则天的大旗。这次起义声势浩大,一度让武则天政权感到震动。

起义军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矛头直指武则天。徐敬业发布的讨武檄文,更是在民间引起强烈反响。

武则天对这次叛乱进行了雷霆镇压。叛军很快被击溃,徐敬业也在战斗中身亡。但武则天的怒火并未就此平息。

她下令对李绩家族进行彻底清算。不仅活着的族人遭到株连,就连已故的李绩也未能幸免。

武则天派人深入李绩的陵墓,将其棺椁砍毁。这种对死者的羞辱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李绩生前苦心经营的政治平衡,在这一刻彻底崩塌。他害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家族最终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这个结局或许能解释为什么李绩在临终前会拒绝皇帝送来的药物。在他看来,自己的结局早已注定,何必再做无谓的挣扎。

这位被称为"多智近妖"的谋士,最终还是没能化解这个政治难题。他在玄武门事变中的骑墙之术,在武则天问题上的明哲保身,都未能让家族免于覆灭的命运。

从山东田夫到大唐重臣,从叱咤风云到家族覆灭,李绩的一生诠释了乱世中一个聪明人的悲剧。他的故事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历史对李绩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有人说他过于圆滑,有人说他过于谨慎。但无论如何,他的结局都证明了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聪明才智也难以突破命运的枷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秦... 毛主席曾在他的作品《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原创 李... 公元663年,新城公主生了重病,唐高宗李治知晓后,兴建建福寺为妹妹祈福,希望妹妹能够早日康复。 可惜...
原创 聊...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王朝,虽然隋朝并没有延续很长时间,但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
原创 晚... 抗日战争初期,作为八路军总指挥的朱德,因其神秘的形象而备受关注。许多记者都想要一睹他的风采,其中国民...
原创 冀... 导语:影视剧中我们看到的特工都是无所不能,上天入地,是非常厉害的存在。但事实上,现实中的特工就是普通...
国内首次!天津考古重大发现! 专家考察考古发掘现场 2024年12月16~17日,由天津市文物局指导,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
原创 越... 01、 洪水将军,原名武元博,曾用名鸿秀、阮山、李英嗣,越南河内人;是“开国将帅”中唯一一位外籍将军...
原创 大... 一部《大秦赋》,说不尽的战国纷争之纵横捭阖,一部《大秦赋》,道不完的权贵博弈之帝王心术。秦国,原本积...
原创 他... 1948年2月,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归建晋冀鲁豫军区,并以独立师为主,加上太行军区地方部队两个旅组建13...
原创 诸... 诸葛亮儿子,因说了6个字被孔明挥泪斩杀,刘禅直言:心疼丞相! 文|葩姐 相信大家对诸葛亮这个人都是非...
原创 赵... 历史上三国时期是著名的乱世,而我国素有时势造英雄的说法,因此在三国时期,也是名将辈出的时期,盘点三国...
原创 春... 众所周知,越王勾践在灭亡吴国后成为春秋最后一个诸侯霸主,《墨子》、《荀子》、《四子讲德论》等经典也因...
原创 九... “中共最神秘的军事领导人”,这是《西行漫记》中的描述;“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这是毛主席评价的话;...
原创 诸... 三国时期涌现了诸多杰出的人才。其中,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最为出众。诸葛亮受到刘备的重用。诸葛亮对刘备...
萧何计杀韩信,是萧何一生中的污... 恰恰相反,非但不是污点,反而是人生高光时刻。 一 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萧何和吕后合谋计杀韩...
原创 周... 周恩来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始终为人民服务,把自己和人民放在一起的人,他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搞...
原创 朱... 统治天下容易,但要平步青云却很难。一个人要从底层跃升至帝王之位,必须具备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而更难...
原创 唐... 古代有传说的四大美女,提起她们常令人联想到那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句话中的“羞花”,说的正是杨...
原创 诸... 诸葛亮和董允死后,最高兴的人是谁? 诸葛亮自从接受了刘备托孤后,一直兢兢业业地治理着蜀国。刘禅在他的...
原创 号...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组建了8个军进行北伐,这八个军算是国军的起家部队。在北伐的过程中尤以第四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