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未曾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但在历史中早已描写得淋漓尽致。其中,在抗日阶段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今天我们讲述的便是,一位名叫周保中的军长。他在抗战中表现得十分勇猛,为军队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周保中也应该被国家授予军衔。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他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便彻底消失在大众眼中。
这中间究竟有怎样的故事?据历史记载,东北抗联建立后,一共经历了13位军长,而周保中便是其中一位。我们都知道胜利是用鲜血换取的,中国牺牲的士兵超乎想象。并且,在东北那样的恶劣环境下,战争变得越发艰难。所以,抗联的13位军长只存活了三名。甚至,有两位军长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选择投靠敌方阵营。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
01战争的残酷
东北抗日联军于1931年成立,是为了防止日军入侵中国东三省。前后一共经历了13位军长,在战场中牺牲的就有8位。1936年,六军军长夏云杰在大干屯被敌军突袭身受重伤,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十分恶劣,最终血崩而亡。就在夏云杰牺牲后的第二天清晨,二军军长王德泰遭到了敌人袭击,辗转多次之后中弹而亡。
当然,战场上的牺牲并没有因此结束。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之一的赵尚志,在1942年被敌军的间谍诱骗,最终英勇就义。而他临死前最后悔的一件事,便是将十一军军长祁致中误会处死。其中,最令人悲痛的便是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1940年,在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杨靖宇为保证大部队撤退,一人与敌军周旋。最终,为国捐躯。
他们都牺牲在了最好的年华。当然,抗日联军中的两位叛徒最终也被判处死刑。在家国大义面前,李华堂与谢文东为了保命选择背叛祖国。刚开始,他们就派人与日军讲和,为日军提供抗联的具体消息。后来,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他们又加入了国民党。甚至,在国民党退居台湾后,成为了打家劫舍的土匪,实在是厚颜无耻。
而作为抗联幸存者之一的周保中,在军队中是士兵最为推崇的。但令大家意外的是,国家却没有为他授军衔。其实,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的牺牲无疑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他们一份功劳。但是,抗联的授衔人数只有10人,还不包括周保中。这个情况,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有部分网友认为,已经牺牲的杨靖宇有授衔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猜测。毕竟,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其他被授衔的人物都是在一次次战争中拼搏出来的。跟他们比起来,周保中却是逊色不少。而且,他所带领的军队人数也不过几千,跟其他大型战役比起来,他们算是游走在边围的游击战队。当然,各种缘由也是各有说法。
02周保中的经历
1902年,周保中出生于云南大理。由于家境富裕,从小就被父母送往学堂念书。只是,后来家中发生了一些变故,导致周保中未曾念完中学。无奈之下,周家父母只能将周保中带回乡下老家生活,自此以后周保中就开始了他的种田生涯。但随着日军的入侵,周保中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当他见到被残害的百姓时,便下定决心参军抗日。
在战场中,他表现得十分勇猛,哪怕自己已经身受重伤,依旧不肯退下前线。正是因为周保中这种不畏牺牲的精神,才让他带领军队多次夺得胜利。想必大家都知道,冬天的东北十分的可怕。然而,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周保中依然坚持作战。甚至,在冰天雪地中驻守整整一天,实在是令人敬佩。
不仅如此,周保中多次带领抗联军队,打入敌人内部。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奉献,直到身体出了问题被国家送往苏联医治。没想到是,周保中医治回国后,又遭到了国民党的追捕。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国家将其名字更改便是如今我们所知的周保中。也正是这次改名,让他逃过了国民党的抓捕。
正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所以国共内战结束后周保中便退离了军队。毕竟,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容乐观,在战场中也只是拖累。因此,他自愿离开军队,回到家乡云南,在一所高校中担当校长,这也是周保中没有被授衔的原因之一。回到家乡的周保中,特别注重学生的教育,既然不能在军队中发光发热,那就换一个领域为国家努力。
03初心不变
其实,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也有人曾问过这个问题。周保中只是笑笑回答道,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并没有丝毫的遗憾。在军队中,我可以上阵杀敌、在教育上,我依旧可以。在周保中看来,每个领域都有它本身的作用。他选择教育,也是在为国提供人才。毕竟,连最恶劣的战争都已经挺过,难道还做不好一校之长吗!
周保中的这番话,实在令人感动。他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年幼时家中突奉变故、长大后加入了抗战之中、一直到弃武从文,周保中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了国家的发展中。虽然,他并没有被国家授衔,但却被国家授勋。这代表,国家对周保中的贡献一直都看在眼里。哪怕已经过去多年,我们依旧会铭记周保中这种名族英雄。
04结语
其实,先辈们的付出都不会随着时间消失,他们的精神永远铭记在我们内心。回顾周保中的一生,无疑是精彩的。哪怕他已经不在军中,但依旧在其他行业为国家、人民奉献。又有多少学子,在他的培养下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