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在中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人,李斯绝对能排进前三。要多惨有多惨?先被腰斩,再诛三族。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丞相,最后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更有意思的是,他的死因居然是因为说了句大实话。这事说来也是够讽刺的。
话说秦始皇驾崩后,李斯这位老臣本该顺理成章地辅佐新君,结果倒好,一场由赵高设计的“指鹿为马”闹剧,直接把他推下了万丈深渊。
在被收押的那段时间,李斯写了一封遗书给他儿子李由。这封信说的啥呢?“赵高此人,我早就看出他是个祸害,可惜啊,为了权势,我装聋作哑。如今落得如此下场,也是报应。”
这话传到赵高耳朵里,顿时火冒三丈。你想啊,本来他还想给李斯一个体面的死法,现在可好,非得让这位前任丞相死得难看不可。
于是,赵高找到秦二世胡亥,说李斯在狱中还在诽谤朝廷。秦二世一听就火了:“这老东西,都这时候了还敢放肆?”
接下来的酷刑,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史记》记载,李斯在咸阳市被腰斩,他的家人也都被处死。整个过程中,李斯一直在喊冤:“我对不起始皇帝啊!”
李斯在狱中最后写下的一段话,堪称千古名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说白了就是:“我多想能和你再牵着黄狗,一起去打兔子啊,可惜没机会了。”这话说得,连赵高听了都沉默了一会儿。
要说李斯这人也是够倒霉的。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秦始皇统一文字,结果用这些文字记录下来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他自己被腰斩的经过。这事儿,说出来都够闹心的。
更有意思的是,李斯平时最爱用的一个典故是“尾生抱柱”,说的是一个傻小子在等人时,水涨上来也不走,最后淹死了。他总是用这个故事来讽刺那些死脑筋的人,结果到头来,他自己何尝不是另一个“抱柱等死“的人呢?
有史料记载,李斯被处死时已经七十多岁了。按说这么大岁数了,随便找个理由给他个体面的死法就得了。可赵高和秦二世偏不,非得让他死得难看。这里面最讽刺的是,当初李斯帮秦始皇定律法时,就主张“重罪重罚”。结果到头来,这项法律第一个就拿他开刀。
李斯死后,秦二世还专门派人去看他的尸体。据说当时有个官员看完回来就说了句:“这就是不忠不义的下场。”这话说得,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暗讽赵高。
不过,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李斯死后没多久,赵高就被他的女婿阎乐给杀了。秦二世也被赵高逼得自杀。短短三年,这些参与了李斯之死的人,一个都没落得好下场。
有意思的是,后来的人写李斯的故事,总喜欢把他写成反面教材。说他贪恋权势啊,见风使舵啊,背信弃义啊。可你仔细想想,在那个时代,但凡当官的,谁不是这样?李斯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他太聪明了,聪明到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权势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所以说,李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官场上,有时候“说真话”比“说假话”的代价更大。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大家都不说真话,那这个世界岂不是要乱套了?
到最后,李斯临死前那句大实话到底是什么?据《史记》记载,他说:“世间最可怕的,不是奸臣当道,而是君主愚昧。”这话要是让秦二世听到,不把他腰斩才怪呢!
你看,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它告诉我们,有些人死得惨,不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说对了一句话。这句话要是放在和平年代,说不定还能被当成至理名言,可偏偏说在了最不该说的时候,说给了最不该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