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抗日战争进入尾声,日军已经在战场上呈现溃败局面,抗战即将胜利。在此前提下,我党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召开。这次会议距离六大已经有17年的历史了。因此,七大的召开,在我党历史上意义非常重大。
七大一中全会
七大的会期长达50天,创造了我党党代会会议时长的记录。会议完成了三大历史任务,为党的下一步前进目标指引了方向,通过了新党章,并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
在6月11日的闭幕式上,毛主席发表了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号召全党全军在抗战结束后,继续与顽固的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两座大山彻底移除。
6月19日,七大一中全会选举了五大书记处书记,他们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毛主席、朱老总、少奇同志、周总理和任弼时。同时,这次会议还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
五大书记
位于五大书记之首的就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他的生平就不用再做过多的介绍了,通过七大的召开,再一次确立了毛主席在我党我军中的领导地位,主持全党的全面工作,是党和军队的主心骨。
朱老总在五位书记中是最为年长的一位,他早年响应孙先生的号召,参加保卫国家,曾经参加过反帝反军阀的多次北伐战争。后来,朱老总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经周总理介绍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以后,朱老总一直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并且在抗战时期,亲率军队奔赴抗战一线。此次朱老总当选书记,依旧兼任总司令,主要负责军队工作。
少奇同志也是我党坚贞不二的无产阶级代表,早年领导了著名的安源工人大罢工,进入抗战时期后,他主要负责中原局的工作,在敌后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皖南事变后,他协同陈老总一起将处于困难之中的新四军带出了沼泽,还逐渐扩大了南方的抗日根据地。此次少奇同志主要负责土改和城市改造工作。
周总理也是一位军事将才,不但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对反动派的第一枪,还曾经主持指挥了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西安事变后,周总理代表我党到西安全权处理了该事件,促进了全国抗日局面的形成。周总理这次当选,主要负责外联和统战工作。
任弼时是1922年入党的,曾经和少奇同志一起赴苏联学习,大革命失败后,任弼时长期从事地下工作。抗战开始之后,任弼时主要负责后勤管理工作,此次当选,其工作侧重点也在这一方面。另外,任弼时还是七大的秘书长,是开会期间最忙碌的代表。
两位候补书记
除了五位书记之外,本次会议还产生了两位候补书记,这是为什么呢?抗战胜利指日可待,国民党方面邀请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并且采用了舆论战术,将我党拒绝的路给堵死了。毛主席当然也不惧怕远赴重庆,但还是做好了万全之计,将党的工作交给了少奇同志主抓,候补的两位书记在毛主席和周总理出行期间也会主动开展工作。
这两位候补书记分别是彭真和陈云。彭真早年积极投身于党的宣传工作,曾经因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关押了6年时间。抗战爆发后,彭真主要担任北方局书记,负责党的建设工作。彭真建国后担任过北京市市长,后来当选人大委员长,是著名的“八大元老”之一。
陈云也是“八大元老”中的一员,早年在上海从事地下党秘密工作,进入抗战之后,长期在新疆从事革命宣传工作。回到延安之后,陈云针对边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经济发展策略。建国后,陈云的工作重心依旧在经济工作方面,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期,成为了我国主抓经济工作的一面旗帜。
七大之后,各位书记分头开展工作,为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各项工作的快速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