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之间进行的一场长达4年的世界级大战。最终以协约国取得胜利而告终,事后看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确在总体实力上不如英国为首的协约国。然而有一个关键性的计划,曾经给了德国改变劣势的机会。
然而这个计划却以失败收场,这个计划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施里芬计划。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为大家分析了施里芬计划的可行性,以及施里芬计划为何失败。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施里芬计划是有可能成功的。那么问题来了,施里芬计划如果成功击败了法国,又会为一战的局势带来哪些影响呢?
法国被击败的一战,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如果法国被击败的话,那英国是否能够维持自己在欧洲大陆上的陆军,的确是个问号。或许会出现二战那种大规模撤回本土的可能,但问题在于,抵抗意志的不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以二战战败的法国为例,之所以英军会没有立足之地,是因为法国举国投降。然而一战的情形来看,就算施里芬计划成功击败了法国,德国也不太可能向二战那样对法国进行军事占领。我认为法国战败的结果,最多就是再割让一些土地给德国。甚至如果俄国的威胁过大的话,德国为了快速结束西线战事,可能还会给法国非常优厚的议和条件,换取法国退出一战。
毕竟当时的法国人很仇视德国,德国人却不怎么仇视法国人。这在一战结束后整个调转过来,胜利一方会受到失败一方敌视。因此德国有战略眼光的话,体面的和平是最好的方法。而如果对法国宽大处理,英国就会以留在法国本土的形式,继续保持欧洲大陆的军事存在。但明面上德国是看不到任何英国军队,这对德国来说是个威胁,但无足轻重。
而后德国将所有兵力集中到西线的话,那么俄国必定不是德国的对手,而会节节败退。但俄国的战略纵深让他短时间内不会被击败,相反德国还会陷入非常不利的局面。就算拿到东欧的整个俄国精华区,俄国国内的反战革命情绪,也会让德国的占领不稳,会陷入消耗战。
意大利在法国被击败后,应该会遵守盟约,对协约国宣战。但他的作用在法国战败后,几乎可以等于无。最多就是提供同盟国兵源,以及在殖民地与英国作战。那美国呢?美国在法国战败,协约国处于劣势之后还会加入协约国吗?我认为应该会,因为美国本身就是被英国人骗上战船的。
由于英国在美国大量融资借债,使美国不可能承受英国战败,无法偿还的风险。因此不让英国战败,成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在这种利益的趋势下,无论处境多么艰难,美国一定会加入协约国。而这样一来,双方就会陷入长期的消耗战。如果战斗意志都很坚定的话,最后我认为胜利的,仍然会是协约国。
英国牢牢掌握着整个世界的海洋霸权,长期的封锁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承受的,德国也不例外。各位网友对此又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