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人躲在炮楼里,我军久攻不下,一老红军得知后说:这还不简单
迪丽瓦拉
2025-08-17 08:03:51
0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2年春天,安徽省凤阳、定远一带抗日游击队,奉命拔除根据地附近日本据点,打破日本人推行的“囚笼政策”。

然而面对日本人铜墙铁壁般的炮楼防守,装备武器严重落后的新四军迟迟无法取胜,日本人的炮楼宛如一根刺扎进了每位新四军将士的心里。

就在大家为此焦急万分之时,一位老红军却胸有成竹的表示:“这还不简单!”说罢献上了自己的良计。

那么,这位老红军究竟想到了何种妙计?新四军又是否能够按照此计,将日本人的据点拔掉?

百团大战破“囚笼政策”

1940年夏天,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我军抗日队伍迅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

八路军、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接连失利,日本军队开始将矛头逐渐转向愈发强大的共产党军队。

为了应对我军部队,日本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名为“囚笼政策”的战术,即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力图做到对占领区的全面掌控。

日本人的目的是分割各地区逐渐连成片的抗日根据地,并对其逐渐蚕食。

“囚笼政策”一经推出首先应用于华北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地势开阔平坦,铁路、公路发达,非常适合敌人控制网络的形成。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人,中共中央立即做出反应。

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决定集中八路军120师、129师、晋察冀军区部队,发动了以破坏敌人据点、交通线为进攻重点的大规模战役。

此次战役的主要目的就是打破敌人的封锁,使日本人的“囚笼政策”破产。

1940年8月8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向各部队下达了行动命令,此时参战队伍已经增至105个团,于是彭老总将此次战役命名为“百团大战”。

按照两位老总部署,百团大战首先起于正太路。8月20日,彭老总在太行山腹地下达了出兵命令,正太路破击战打响。

18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以及其他炮兵、工兵、游击队伍,向正太路阳泉至石家庄一带发起进攻。

129师在刘邓二位首长的带领下,破击正太路阳泉至榆次路段。120师师长贺龙、关向应集中20个团的兵力在同蒲铁路段发起大规模战斗。

各部队经过数日激战,正太路被彻底攻破,交通线陷入瘫痪状态。

9月10日,我军各部队第一阶段破击战宣告结束,朱、彭二位老总随即命令部队转入休整状态,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日军增援部队。

第一阶段战斗的胜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军周密的部署、突然的袭击,仓促应战的日伪军只能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所以我军指挥部对取得的战果并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是立即投入到了接下来的战斗准备中。

不过随着正太路的被毁,标志着日本人的“囚笼政策”已经流产大半,从这点上来讲百团大战已经取得了胜利。

为了扩大战果,八路军指挥部决定继续出击,攻占交通线两侧战略要地,以摧毁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

9月16日,第二阶段战役打响。晋察冀军区率先行动,发起涞灵战役,集中兵力试图攻破涞源、灵丘两座城池。

随后,八路军386旅打响了榆辽战役,经过一周激战我军共消灭日军近千人,战果颇丰。

与此同时,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方向的战役,再次向同蒲铁路日本守军发起了进攻。

10月1日到12日十余天时间里,我军共计攻克敌人据点20多处,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百团大战取得了丰厚战果,考虑到日军接下来的反攻,中共中央立即命令大部队四散开来、躲避接下来的日军大扫荡,第三阶段战役开始。

八路军各部队指挥官审时度势,适时作出反扫荡的行为。于是从10月中旬开始,双方军队在华北战场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争斗。

太原、太岳、晋西北等地纷纷掀起反扫荡浪潮,单单晋西北地区的军民,在与日军的对拼中就歼灭了2500多日伪军。

1941年下旬,晋西北的日军全面撤离,其他地区的日本军队也纷纷收缩防线。

第三次百团大战作战中,我军以灵活多变的指挥战术,成功化解了日军的大扫荡,甚至在对峙中屡屡占据优势。

百团大战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不仅大大鼓舞了八路军、乃至全国抗日武装力量的信心,更是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妄图通过所谓的“囚笼政策策”封锁我军的阴谋。

在那之后,日军华北方面最高指挥官岗村宁次为报百团大战之仇,集中几十万兵力向华北地区杀来,我军被迫转入防守阶段。

与此同时,在华北各处战场仍然上演着破击交通要道、拔除日军据点的游击战,这一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彻底摧毁日军的“囚笼政策”。

安徽定远、凤阳山根据地一带的抗日游击队,就正在执行着这一艰巨任务。

敌军炮楼难倒新四军

1942年春天,日军沿着定寿、定沪铁路向安徽方向袭来,并以铁路沿线据点和碉堡为依仗,试图对安徽凤阳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包围。

凤阳山地区不仅地理位置特殊,属于易守难攻之地,此地更是一直活跃着一直自从1928年就成立的地下党组织“臧陈党支部”。

这是安徽定远第一个中共党支部,这个组织的出现大大团结了周围地区的百姓。

从此这里逐渐兴起了一大批诸如民众自治会、穷人队的组织,大家自发为了革命斗争而奔走。

抗日战争爆发后,各组织人员纷纷加入到了共产党一方,共同为抗日效力。

1938年2月15日,定远县被日军攻陷。然而臧陈党支部并没有被捣毁,而是一直活跃在该地区,为组建敌后抗日力量四处奔走。

在臧陈党支部的领导下,定远地区的抗日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这一批革命人士也就此成为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此外,该地区的定远县人民政府和新四军二师六旅十八团,也一直让日军耿耿于怀。

于是该地区的日军乘大扫荡之势,妄图彻底消灭该地区的反日力量。

然而活跃在这一地区的新四军十八团不仅没有坐以待毙,反而选择了主动出击。

这一方面是因为百团大战的胜利给了队伍信心,另一方面将士们也深知“囚笼政策”的可怕性。

如果任由敌军大规模控制铁路、据点,那么不管是臧陈党支部还是该地区的抗日武装,都会面临慢性死亡的下场。

于是,作为十八团团长的陈庆先果断作出决定,联合各乡镇武装游击队伍,向该地区的公路、铁路、据点、碉堡发起袭击,誓要打破日本人的封锁。

当时的定远地区毕竟远离扫荡中心,且本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并不强大,所以相应的日本人也并未再次部署太多兵力,这就给了我军可乘之机。

在正面对抗中,十八团的将士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凭借人数很快取得了优势。

敌军据守的铁路、公路大段大段落入我军手中,然而狡猾的日军眼看无法取胜,便躲到了据点和碉堡中。

随着越来越多交通要道落入我军手中,我方部队开始对这些据险以守的据点和碉堡进行拔除。

可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日本人那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炮楼竟然宛如铜墙铁壁,一般的炮火杀伤根本不奏效。

按照以往的战斗经验,对付这种坚固防御共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炸药进行爆破。

这种方法简单存粗暴,也最有效。可是十八团的战士在尝试了一两次之后,发现用炸药爆破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

当然,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炸药量太少,不足以摧毁钢筋铁路的炮楼。

1943年秋天,陈庆先派遣新兵连的战士乔装打扮成当地老乡,借机接近了炮楼,并对其结构做了基本了解。

可传回来的情况却让人倍感头疼,因为日本人的炮楼可不是纯靠水泥和转头糊起来的,其中还有很复杂、牢固的钢筋结构,炸药量少了根本不起作用。

但对于缺粮少弹的新四军来说,每一发子弹都十分珍贵,又何来那么多的炸药进行爆破?

况且这才只是敌人的其中一座炮楼,倘若敌人后面的炮楼和防御工事都是如此坚固,那又该如何破敌?

所以,新四军必须想出一个行之有效且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拔掉敌人的炮楼。那么,究竟该怎么做呢?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什么好主意。

毕竟能够杀伤炮楼的常规武器飞机、坦克、大剂量烈性炸药,他们全都不具备。

一时间,新四军十八团对日军的进攻陷入了停滞状态。然而就当大家为此愁眉苦脸时,一位老红军战士献上了一个良策。

此人名为臧德新,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老革命。臧德新正是定远本地人,小时候家庭贫困的他只能在地主家中放牛。

彼时,生活的贫困、官府的腐败,让本就富有正义感的他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革命道路。

1928年,生性秉直、为人仗义的臧德新在当地组织了一批仁人志士,创办了一个叫做“红枪会”的组织,专门来保护本地的乡民。

后来臧德新在好友兼共产党人方建平的介绍下,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定远地区最早入党的几人之一。

组织中的大多数成员也随臧德新投入到了革命战争中。在那之后,臧德新成为了臧陈党支部书记、定西特委委员。

后来因为叛徒出卖,臧陈党支部受到破坏,臧德新只能暂时放弃任务,转入地下工作。

直到抗日战争爆发,臧德新再一次重回臧陈,并成为了定凤抗日游击队当中的队长。1939年春天,臧德新正式成为新四军十八团的一名作战参谋。

说起作战经验,整个十八团当中就数臧德新最丰富的,而他本人又年纪大、经历多、资格老,想出克敌制胜的办法来也不奇怪。

当他表示攻克炮楼很简单时,众人立刻围了上来,想要听听他的妙计。那么,臧德新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办法呢?这种办法又是否能够奏效?

高粱杆炒辣椒

“既然炸不掉,那就捣乌出笼!”

众人一时间没有听懂他话中的意思,于是他解释说:“这是我们本地的一句方言,就是如果不能直接炸掉炮楼,那就逼他们出来!”

这句话听起来很轻松,也的确很有道理,但敌人就是因为知道打不过才龟缩炮楼中的,那又该怎样把他们引出来呢?

紧接着臧德新又说出了自己的办法:用烟熏。

他表示,小时候家里只要有老鼠,大家就会用烟将老鼠从洞内熏出来,这个方法放在日本炮楼上也同样适用。

当初日本人为了防御工作,特地没有给炮楼留窗户,仅有几个架设机枪的小洞。

如此一来,只要在炮楼底部将火烧起来,上面的日伪军立刻就会陷入火海之中,就算不被烧死,也一定会被烟熏的逃出来。

臧德新表示:“现在正好是深秋,田间地头满是高粱秸秆,烟熏工具储备很充足。”

另外,他还想出了一个更狠的方法,那就是将干辣椒掺入秸秆当中混合燃烧,给日本鬼子来个“高粱杆炒辣椒”。

等到大火烧起来后,再搞几个风箱过来,届时这团烟雾定会让敌人吃不了兜着走。臧德新一席话说完,立刻引来众人的一致赞成和叫好。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把高粱秸秆和辣椒带到炮楼下并点燃?众人思来想去之下,只能计划先策反一位炮楼内负责守卫的伪军。

说干就干,十八团的战士们兵分两路,一队人马负责收集高粱杆和红辣椒,臧德新则是亲自出马对伪军进行策反。

当地的百姓得知了新四军的计划,纷纷主动送上秸秆和辣椒,这项工作很快完成,接下来就看臧德新能否成功了。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甚至一开始臧德新就遭遇了瓶颈,因为这事多少有些无从下手。

所幸后来一个名叫童志海的地下党员提供了帮助,他利用金钱和关系成功买通了一位叫做张长云的伪军守卫。

轮到张长云值夜班时,新四军战士们闻风而动,立刻将一捆捆塞着红辣椒的高粱秸秆搬到了炮楼下。

很快,日军炮楼就燃起了熊熊大火,刺鼻、呛人的浓烟滚滚而上。旁边的新四军战士见状,立刻鼓动了风箱,继续给日本鬼子“加料”。

正在睡梦中的日本人被浓烟呛醒,发现无处可逃之后立刻准备拨通电话求助。

他们还不知道,就在大火烧起来的那一刻,臧德新已经带人将炮楼的电话线剪断。炮楼中的敌人彻底陷入了慌乱,甚至已经有人开始出现晕厥。

而在炮楼底下负责“添柴烧火”的新四军战士也不好受,烟熏火燎之下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不过相较于炮楼内日本人的惨状,他们的遭遇已经好上了很多。气急败坏的日本人开始拉掉机枪保险,对着炮楼四周就是一顿扫射。

然而在昏暗天色和浓烟的掩护下,日本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目标,只能用机枪发泄着内心的怒火。

随着炮楼内的烟雾越来越浓,日本人也终于忍到了极限。忽然间,五个日本鬼子从炮楼大门冲出,径直朝着后方跑去。

可十八团的战士早已经将炮楼围的严严实实,三个鬼子被当场击毙,另外两人借助浓烟逃过了我军的封锁,朝着远方逃去。

就这样,这个让新四军十八团上下头疼了好一阵的炮楼,就这么被轻轻松松拿下了。

事后,所有人都对臧德新的方法赞不绝口,烟熏法也成为了众多抗日根据地破袭日军炮楼的杀手锏。

结语

臧德新从“烟熏老鼠”中吸取经验,想出了烟熏炮楼的办法,并成功将敌人从中逼出,最后拔除了日军据点,他的智慧和经验不得不让人感到敬佩。

其实臧德新的“烟熏法”,与共产党军队创造的游击战、麻雀战、地道战殊途同归,都是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创造出适合我方部队使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战斗方法。

臧德新的这次献计也再次说明,没有最好的破敌之策,只有最合适的降敌之法。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全线占领东三省,东北地区正式沦陷。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此时的...
原创 西... 你能想象吗?在1949年的西南解放战争中,有一支部队,他们身穿破旧的农民服装,手持陈旧的枪支和弹药,...
原创 神... 扁鹊,原名秦越人,今河北任丘人。因医术精湛高深,被世人尊称为“扁鹊”、“医祖”、“神医”。 其实,在...
原创 年...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过分显眼或才华过分突出之人,如果懂得收敛藏拙,就一定会被别有用心之...
原创 杨... “源儿,你知道当年为什么要打倒你爸爸吗?” 1996年,刘少奇之子刘源来看望杨尚昆,杨尚昆看着刘源那...
原创 诸... 诸葛亮出道的故事很是传奇,三顾茅庐、一举从龙,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历史佳话。但这段故事,往深里想一想有...
拜根兴:和池田温先生交往的几件... 2023年12月11日,日本著名史学家、敦煌学家池田温先生辞世,享年92岁。值池田温先生去世一周年之...
原创 吴... 1948年夏,国民党方面决定,加强华中、华东方面进剿力度,以确保东北稳定、华北稳固。 一时间,徐州行...
原创 他... 原上海市委书记王一平,曾担任过华野八纵政委,一生奉献于党和人民,家教严谨著称,子女皆为普通工人。 王...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俑 ... 中新网西安12月20日电 题: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俑 与秦文化亲密接触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
原创 袁... 在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的画卷中,三国时期以其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和英雄辈出的战争故事闻名。在这个时期,有...
原创 柴... 柴进完全是被逼上梁山的 一说起梁山,必然要加上两个字,合称“逼上梁山”。为什么这么说呢? 但凡能够活...
原创 邱... 1949年1月中旬,安徽萧县的张庙堂附近,一群当地居民在挖掘埋葬国民党军队的坟地时发现了一具与众不同...
原创 朱... 引言 抗日战争中存在着这样一位老英雄,他曾经跟随红军度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做过朱德的警卫员,如今早已...
原创 大... 汤恩比博士是历史领域的奇才,被誉为历史界的爱因斯坦。尽管他在中国文化方面有着高度评价,但对于大多数人...
原创 秦... 历史上啊,有很多神童。他们虽然年纪小,但本事可大了。像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大家...
原创 张... 世人皆知张灵甫骄狂自大,然而再骄狂之人,也有胆怯惧怕的时候。 张灵甫曾在1946年9月间,在一次战斗...
原创 为...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很快衰弱,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于改革本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
原创 项... 项羽是秦末起义中最为著名的人物,其在巨鹿之战中击败秦军主力。可以算得上灭秦第一功臣,如果没有巨鹿之战...
原创 黄... 引言 三国时期的蜀汉阵营,五虎上将齐名,每一位都是英雄豪杰,其中关羽和黄忠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两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