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曾言:蒋介石手下有三员猛将,但凡他重用一个都不会败
迪丽瓦拉
2025-08-17 09:02:30
0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大西南的陆续解放,1949年12月,蒋介石只得在无尽的不甘中仓皇败逃台湾。该消息一出举世震惊,世人对此众说纷纭,有人深感意外认为手握巨大优势的他不该快速败北,也有人觉得应该应分,有这样一位昏庸的“领袖”国民党的失败早就能够遇见。

这些言论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不过要是说对于此事谁最有发言权,那除了毛主席外便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了,而关于蒋介石战败的原因,毛主席曾这样说过:

“老蒋手底下并非没有能人,尤其是那三员猛将,但凡他重用一个都会给我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说的这三人究竟是谁,蒋介石又为何不愿重用他们呢?

抗日名将薛岳

首先这第一个人相信不少人都很熟悉,此人不是旁的,正是在国民党内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薛岳,还不单是在国民党内,薛岳的威名甚至连欧美列强都有所耳闻。

当然了,薛岳的威名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靠着实打实的战功拼出来的。

早在军阀混战时期,薛岳在孙中山先生的麾下便十分出名,作为国父的警卫营长他更是有着粤军三剑客之一的美誉。

北伐战争时期,薛岳在战争中亦是立下了赫赫功勋,他先是领兵肃清了江西全境,随后又接连收复了杭州、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可以说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他足以登上功劳簿中的前几名。

而靠着这份战功,薛岳也受到了蒋介石的重用,从而得到了前去剿灭“赤匪”的任务,在这期间和其余的国民党反动派不同,他并没有轻视工农红军的力量反倒是每战必尽全力,这份态度和精神就连我党都不禁感到敬佩。

当然了,我党也没有看错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果真是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作为国民党主力将领的他,不辞辛劳不畏生死,先后转战三个战区(第一、第三、第九),打出过很多漂亮仗。

例如在淞沪会战时期,薛岳就曾率领第十九集团军屡次击败日军精锐部队,可以说若不是日寇靠着海上力量从杭州金山卫登陆,对中国军队形成了包围之势,那战局的结果还尚未可知。

还有在长沙会战时,薛岳同样是战功赫赫,彼时作为第一战区总司令的他亲率五十二个师与日寇展开血战。此战之前没人认为中国军队能够获胜,但实际情况却惊呆了世人,历时二十余天的战斗后,在薛岳的英明指挥下中国军队不单胜了,还第一次对日寇的有生力量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据战后统计,此次会战日军总计伤亡4万余人,少佐以上的军官更是损失了40多人,这样的成绩令中国军队士气大振,不过相同的,日军亦是气急败坏,所以为了挽回尊严他们当即调动了十二万大军发起了第二次反击。

战前日军信心满满觉得上次只是个意外,这次一定能打的中国人找不到北,可让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的是,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竟然败的更惨,在薛岳“天炉战法”的指挥下,我军总计歼灭日寇五万余人,取得了一场更大的胜利。

此战过后薛岳名声大噪,不单国民党内对他推崇备至,就连美国和我党都对其无比敬佩,那么既然如此,既然薛岳这么能打,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又为何不重用他呢?

原来,蒋介石并非没重用过薛岳,在解放战争刚刚开始之际,他甚至一度将对方视为了剿灭“共党”的中坚力量,又是让他出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又是给到了他兵权,就是希望这位抗日名将能够一举击溃解放军,将优势牢牢的锁定在自己这边。

然而不幸的是,薛岳并没有抓住这次机会,哦不,准确的说是他太倒霉了,刚一踏入战场就遇到了我军百战百胜的粟裕将军,他第一时间就发觉了薛岳分兵合围的战略意图,并采取了逐一击破的战术战法。

趁着薛岳刚刚分兵没有防备之际,粟裕将军在第一时间就发起了宿迁战役,不仅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还一战全歼了国民党第69师和第26师的三万余美械精锐部队。

其实损失了三万人在战争时期并不算什么大事,薛岳也不是没有反击的机会,可以说只要让他缓过劲来,熟悉了我解放军的战术,那未必不能重新挽回局势。

但遗憾的是,蒋介石并没有给到他将功补过的机会,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第69师和第26师的两位师长都是蒋家父子的心腹爱将,为了给到心腹们一个交代,也为了以儆效尤,蒋介石这才把薛岳撤了职,并且调到了大后方赋闲。

薛岳这一歇就是整整两年,等到蒋介石再度想起他、将他请出山时,战场局势早已大变,即便他再有能力也抵挡不住人民的洪流与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而在广东、海南战役接连惨败后,这位抗日名将就这样成为了蒋介石的“背锅侠”,最终落得了个晚年交不起房租的凄惨下场。

“战神”孙立人

这是其一,其二便是被誉为国民党“战神”的孙立人。

孙立人此人和大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一样,都是出身名门的富家子弟,但和那些人的不学无术、专攻心计不同,孙立人完全就是个学霸,而且还学什么会什么,成年后听说清华大学极具盛名,通过短短几个月的学习便以安徽省状元的成绩考入;进入大学校园后他又被篮球运动吸引,短短几周就成为了彼时国家队的主力后卫。

清华毕业后孙立人在家族的支持下赴美留学,中途听闻国家爆发战争,他又投笔从戎辗转进入了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军事。

在人才辈出的军事学院里,孙立人的能力同样不遑多让,就连美军方都曾向他伸出过橄榄枝,以高官厚禄为饵希望将其留在美国。

然,对于这般优厚的条件孙立人却选择了拒绝,学成后他毅然返回国内投奔了蒋介石,蒋介石亦是被他的才学深深吸引,故而没有丝毫犹豫便将南京党务学校教官一职交给了他。

在这之后孙立人的仕途可谓是平步青云,抗日战争期间他被特批提拔为了团长,随后又被编入了中国远征军之中,升任为第三十八师师长,进入缅甸参与作战。

当然了,孙立人也没有辜负国家的信任,仁安羌战役中他以劣势兵力击败了日军的一个精锐师团,救出了被围困的英军装甲师;缅北反攻中,他又靠着神奇的指挥先后两次击败了整个东南亚日军中最为精锐的久留米十八师团。

这样的战绩还有很多,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孙立人在缅甸战场俨然成为了日军的噩梦,这份战功别说在国内了,就算是英美两国都钦佩不已。

靠着缅甸战场的功勋,孙立人凯旋归国后先是被任命为第一军军长,随后又被蒋介石调去了至关重要的东北战场。

东北三省的重要性世人皆知,毕竟就连毛主席都曾坦言道:

“就算我们失去了所有根据地,只要东北还在,那革命就还有希望。”

因此蒋介石能将孙立人派去东北,便足以见得他对这位抗日名将的信赖之深。

不过说到这里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那就是既然解放战争之初蒋介石对孙立人如此信任,后来又为何会突然转变态度呢?

其实这也不能光怪蒋介石识人不明,之所以不被重用孙立人本身也是存在许多问题的,据笔者分析原因大体有三点,首先便是他的那与众不同的行事风格。

要知道在国民党高层中,大部分高级将领都是出身黄埔,而这群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即不管他们背地里怎么贪、怎么捞钱、怎么刻薄,明面上却还是要装作正人君子。

这是国民党部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毕业于美国军校的孙立人却不然。孙立人此人讲究的就是一个自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更不懂什么叫做人情世故,因此很多国民党军官都曾被他得罪过。

其次,孙立人高调骄傲的性格也为他造成了许多麻烦。

在国民党军中,孙立人一直是一个“怪胎”,而这种“怪异”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便已然暴露无遗。

彼时国民党还并未取得全国的政权,手中的钱粮自然也不多,不少高级将领甚至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原先十分体面之人为了避嫌都尽可能的穿着简谱,可孙立人却是个例外,无论何时他都穿着一套干净笔挺的美式军装,那架势就好像在说:

“我和你们都不一样,我比你们高级的多!”

这还不算,解放战争初期孙立人不是被派去东北作战了吗?在前线他也同样是无比骄傲,面对顶头上司杜聿明的命令,他曾多次当面顶撞,对于同级军官他更是一百个瞧不起,只要谁一说什么战略战术他便是一脸的鄙夷,丝毫不顾及对方的面子。

所以早在这时,驻扎在东北的国民党将领们便对孙立人意见颇大,手底下的将士更是多次暗示他要收敛锋芒。可即便如此孙立人却依旧毫不在意,不仅不在意他甚至还愈发狂妄,在进攻四平的战役期间,他竟公然违抗了蒋介石的命令,在大战将至之际孤身一人跑去了英国接受起了英国女王的授勋。

一军之将为了他国的荣誉擅离职守,这等行为别说蒋介石了,就是任谁也接受不了。

最后就是孙立人的情商实在太低,甚至低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而说起这个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那就是著名的美国四星上将史迪威。

史迪威与孙立人的关系极佳,不单是私人交情,就连在缅甸作战时他都会经常给予孙立人的部队帮助,这在我们看来可能没什么不妥,但大家要知道两点,第一本国将领与他国将领亲密是军中大忌,第二蒋介石本人与史迪威的关系十分恶劣,尤其是抗战结束后,他更是将对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这两件事都是国民党内人尽皆知的,但孙立人却依旧坚持与史迪威交好,这可真算是情商为负啊。

基于这三个原因,外加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的党派之争严重,也就难怪之后他一直坐冷板凳了。

“小诸葛”白崇禧

这是其二,而这第三位没有被蒋介石重用的国军将领就有意思了,他的名字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没错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而他之所以在解放战争中没有大放异彩的原因也很简单,大体分为两点,其一是较低的政治手段,其二就是对局势的认知。

我们先说前者,白崇禧此人在战争上的天赋和能力是人尽皆知的,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曾靠着足智多谋被蒋介石“求着”任命为了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

当然,白崇禧也没有让蒋介石失望,在龙潭、徐州、镇江、武汉、南京等战役中他接连大破敌军,打的孙传芳找不到北、将唐生智打到投降,可以说负责任的说,若是没有白崇禧的智谋,北伐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胜利,中国更不可能那么快统一。

这份功劳已然是天大但却并非是白崇禧的最终章,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御外敌白崇禧从广西飞抵南京,主动请缨担任起了蒋介石的智囊,而蒋介石亦是没有吝啬官职,不单是将参谋本部参谋副总长一职交给了他,在战争全面爆发后,更是大事小情尽要询问白崇禧的意见。

在国军与日寇的多次会战中,白崇禧的建议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他总结归纳的“坚壁清野、焦土抗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取时间”等建议,更是被蒋介石所推崇并成为了国民党抗日战略的总方针。

这般的智谋与能力说白崇禧是“小诸葛”真的是毫不为过,但与其在战争中的发挥相比,他在政治上的手段就有些略显粗糙了。

众所周知,白崇禧与李宗仁的关系极佳,二人同属桂系,而蒋介石又与李宗仁存在竞争关系,因此蒋自然对白崇禧是存在芥蒂的,基于这个情况,如果白崇禧有着深邃的政治头脑,那他完全可以从中二选一,要么坚定的站在李宗仁那边,要么转投蒋介石彻底成为他的心腹。

这两者无论白崇禧选哪个,他都绝不会有日后的下场,但遗憾的是他选择了一个最愚蠢也是最危险的道路,那就是在李、蒋之间摇摆不定。

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民族大义如此行事还算说得过去,可在抗战结束后仍然这般也就难怪蒋介石不敢重用他了。

再说后者,其实就算白崇禧摇摆不定,蒋介石也依旧没有放弃这位智将,这不,就在淮海战役前夕,他还特地给白崇禧打去了电话,希望对方能够担任徐蚌地区的指挥所主任,主导整个中原战事。

然而,令蒋介石万万没想到的是,对于自己的信任白崇禧居然选择了拒绝,他以中原战事可以由南京方面全权指挥为由推辞了任命,打了蒋介石的脸,也失去了与我军交手的最佳机会。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并非是白崇禧不识好歹,完全是因为他太聪明了,以至于预见了即将失败的战局。

在白崇禧看来,彼时的国民党早已大势将去,辽沈战役、济南战役的相继败北,俨然让我党我军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权,几次战役中人民群众对国共两党态度的差异更是让他看到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外加之国民党内部亦是矛盾重重,蒋介石在后方瞎指挥、旁系将领指挥不动嫡系军队、嫡系将领恃宠而骄、大战将至前线军官们却还在内斗,就连当兵的各个都只想着多捞些钱“补贴家用”,这哪里还像是一支军队,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基于这些因素,白崇禧认为就算是自己去指挥,徐蚌会战(淮海战役)获胜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那既然明知道打不赢又为何还要去自讨苦吃呢?

再者说,就算真的力挽狂澜打赢了会战,他就真的会有“好果子”吃吗?以白崇禧对蒋介石的了解这个可能性更小,老蒋是绝对不会允许桂系将领独掌大权的,而既然输赢都不讨好,他莫不如直接推掉这个烫手的山芋。

综上所述,薛岳没被重用是因为没把握住机会,葬送了蒋介石的心腹遭到了记恨,孙立人没被重用是因为自己的情商太低,得罪了从蒋介石往下几乎所有的国民党高层,至于白崇禧则是早期不被信任、后期不愿背锅。

这就是国民党的三员虎将没有在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原因所在,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其中应该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诱因,那就是蒋介石任人唯亲、要奴才不要能力的态度,如若不然即便三人有再多缺点,靠着出色的作战能力也绝不会落得个无仗可打的下场。

大家觉得笔者说的对吗?欢迎在评论区内进行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吕... 标题: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秦始王的父亲?他权财并重,可惜终归难过美人关 XXXXXXXX年XX月XX日...
原创 他... 此人是最特殊的地下党,投靠国民党麾下,迎娶蒋介石之女,不费一兵一卒,成为敌军最高统帅的乘龙快婿! 可...
在杨浦这座百年大学,探寻历史建... 杨浦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正在有序推进 其中,有一处复查点位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沪江大学近...
党史百年天天读 ·12月20日 重要论述 1926年12月20日 毛泽东在长沙出席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代表大会联合举行...
原创 朝... 1950年10月,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序幕,其实早在这之前,中国就已经...
原创 王... 西汉末年,已经深处高龄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正坐在自己的宫殿里。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极其长寿,已经送走了三任...
原创 司...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临... 公元前179年,大汉丞相陈平在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生多采用阴谋诡计,这对天地有伤害,也触犯了禁忌。...
原创 清... 在中国历史上,要说哪一朝的皇帝被后世抹黑丑化最多,明朝肯定是最有力量的候选者之一,以至于出现“明朝皇...
原创 孙... 在公元200年,孙策的不幸遭遇导致江东一片混乱,而这个动荡的时刻,发生在富春县的一场小插曲却在历史长...
原创 张... 匈奴与华夏的交锋历史不是短暂的几百年,而是横跨千年的长篇战争史。根据《史记》的记载,匈奴起源于夏后氏...
原创 被... 《封神演义》在中国可谓是经久不衰,不断的被翻拍重现,而随着这部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一起兴起的,还有剧...
原创 同... 解放战争时期,老蒋的军队在军衔方面有些特殊,少将、中将搞得很随意,门槛不一,如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的杜...
国内首次发掘元代国家漕运仓储遗... 十四仓遗址2024年考古发掘区全景 考古现场绘图 专家观摩出土文物标本 出土元代重唇板瓦...
原创 专... 专家:拆除毛主席纪念堂雕像,士兵:你敢 毛主席纪念堂的兴建之路是一个历经沉思和审慎考虑的过程,它标志...
原创 周...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个个是孙权倚重的人才。然而,他们后代的表现却大相径庭。周瑜、鲁肃...
原创 7... 1972年,毛主席的好知己陈毅去世,新中国再次痛失一名开国元帅。听闻噩耗,毛主席情绪低落,硬是撑着病...
原创 元... 最近网上出现两种意见的讨论,一种意见是对清朝和元朝全盘否定,认为清朝和元朝不是汉族正统,属于外族入侵...
原创 周... 邑姜是姜子牙之女,为周武王之妻,被认为是“乱臣十人”之一,但邑姜是否为伯邑考的前妻并无定论. 邑姜是...
原创 中... 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后,都有一种寻根情结,而对于中国人来讲,寻根的载体就是姓氏。因为姓氏背后连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