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在古代杀一位一品大臣有什么后果?
迪丽瓦拉
2025-08-17 13:32:33
0

中国古代一直强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意思是对于大夫及以上的高官,不应轻易加刑,对于地位低微的庶人也不必强行要求他们遵守某些礼法。

自古以来,位高权重的官员及贵族犯了死罪,通常不会真的被处死,而是被流放。就算不得不死,也最多是被赐自尽这种较为体面的死法。

那么,如果一位一品大员被杀,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品大臣地位显赫,轻易杀不得

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知名代表人物商鞅,就在其作品《商君书》中表达了“刑无等级”的治国主张,但是古代的中国长期以来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现实情况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周代开始,一直实行“八议制度”。该制度源于西周的“八辟之议”,规定了部分身份特殊的人士若是触犯律法,必须由大臣判决其具体罪行后,由皇帝亲自下令处罚,刑部及其管理的普通司法机构无权对其进行审理。

八议制度中那些身份特殊的人士中包括皇帝的亲友、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及一些德行或才能较高的人,皇帝按照惯例,都会对其减免一定的刑罚。

比如明朝末年,袁崇焕手握崇祯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和“便宜行事”的圣旨,杀掉了当时皮岛的统领毛文龙,引来了朝野的非议,甚至在后来被崇祯追责,就是因为毛文龙当时官至一品。对于一品大员,即使臣子是代理皇帝行使职权,也不能擅杀。

八议制度自曹魏时期被明文写进律法,又在隋代得到了完善。到了唐代,九品以上的官员不仅可以比普通人刑减一等,还可以用铜赎罪。

比如清代知名的贪官和珅,虽然家中赃款数量惊人,夜明珠比皇冠上的还大,最后仍然只是被嘉庆赐自尽。明代玩弄权术的奸相严嵩,最后也只是罢官削职、没收家产。

八议制度的初衷是为了遵循儒家“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礼治思想,褒奖那些对国家和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但是也使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阶级分明,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

清朝唯一一位被杀的一品大员,震撼朝野

在古代,皇帝很少处死高官和贵族,所以,如果一位身份显赫的人物被处死,将会给社会造成极大影响。咸丰八年,就有一位一品大员被咸丰皇帝处死,给朝野上下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事情发生在当年科考即将放榜之时,御史孟传金突然向皇帝举报当年乡试有严重的舞弊现象。

他给出的证据是这届举子中,有个旗人名叫罗鸿祀平时明明不学无术,这次却榜上有名,甚至还排了第七,这中必有端倪。

此事得到了咸丰的高度重视,于是他委派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等人严查。

两人接到圣旨,就从罗鸿祀入手,开始对其进行审问。没想到,他很快就被吓死了。于是,负责审理的官员们就从他的试卷入手,希望能找到蛛丝马迹。

在古代科举考试流程中,考生交上的试卷被称为“墨卷”,要经由专门的誊录官用红笔抄写后,再交给负责阅卷的考官,抄写后的考卷称为“朱卷”。

经核对,这名举子的试卷和别人的对调过,很明显是有人在帮助他考试。于是咸丰下令将所有考官革职查办,并命令权臣肃顺继续追查此事。

肃顺等人经过一番彻查,终于理清了真相:本次考试中,来自广东的考生罗鸿绎贿赂主考官柏葰的一位家丁,这位家丁说动柏葰录取了舞弊的试卷。

此案共有五十多份试卷涉嫌舞弊,是整个清朝最为严重的一次科场舞弊案,史称“戊午科场案”。牵连了诸多官员,很多人被处死或流放。

主考官柏葰是道光六年的进士,在咸丰时期被拜文渊阁大学士,是正宗的一品大员。

虽然柏葰当时的罪过足以被判死刑,但是清代对于犯了死罪的一品大员,历来不会真的执行死刑,最后往往是流放。所以,柏葰提前让家人收拾好了行李,做好了流放的准备。

哪知,负责此事的肃顺一向与柏葰不睦,为了除掉对头,肃顺向咸丰进言,希望处死柏葰。再加上咸丰对整顿清代科场乱象主意坚定,最后柏葰仍是未能逃过死劫。

柏葰的死极大震撼了清代科场,之后三十年,清代再未发生过一起科场舞弊事件。

钦差大臣被杀引发的官场地震

而钦差大臣往往代表着皇帝,官阶至少是三品,也是地位极高,一般人轻易不敢得罪。如果他人胆敢刺杀钦差大臣,后果自然也是不堪设想的。

嘉庆年间,江苏淮安府一带发生了水灾,其中山阳县格外严重。对此,朝廷拨款二十万两用于救济灾民,其中九万两被送到了山阳县。

为了防止赈灾银两被贪污,嘉庆派遣了两江总督铁保,作为钦差大臣视察灾情。但铁保作为满洲贵族,对江苏地方事务毫不了解,于是他又委派考中进士时间不长也没有实际官衔的李毓昌代为视察。

这下,李毓昌等于间接代表了嘉庆皇帝,成了钦差大臣,身份一下特殊起来。这个调动,使得山阳县令王伸汉变得焦躁不安。

王伸汉虽为山阳县令,官职却是买的,上任后想的也只是如何贪污受贿,捞回买官的开支。

赈灾银两送到当地,他共贪污了两万多两。为了帮自己遮掩,他还用一千两贿赂了他自己的上司,也就是时任淮安知府王毂。

为防止事情败露,王伸汉又试图贿赂李毓昌,想不到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出入官场的李毓昌还比较单纯,不懂世事险恶,在深入调查了当地的情况后,掌握了王伸汉贪污的一系列有力证据,并将其呈送给了王毂。

王毂收受了王伸汉的贿赂,自然是官官相护,将此事告知了王伸汉。于是王伸汉做了一个胆大的决定,买通了李毓昌的家仆,将其毒死!之后,他又伪造了李毓昌自杀的假象。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毓昌的尸身被运回家乡后,家人从他的衣服中找到了记录王伸汉贪污受贿并企图贿赂李毓昌的证据。

对此,家人猜测李毓昌死有蹊跷,便纷纷进京告御状。嘉庆得知后龙颜大怒,将王毂和王伸汉斩首,下毒的家仆凌迟,其他相关的官员革职查办。

三个家仆行刑之前,嘉庆还下令将他们中的一人带到李毓昌墓前,实施夹刑,以告慰其在天之灵。

不难看出,一品大员在朝廷中的地位显赫,其生死更是对朝野上下影响极大。

作为地位极其重要的人物,连皇帝也不会轻易杀掉他们,而胆敢刺杀他们的人,下场也是极其惨烈。即使善恶皆有报,也能够从中看出古代社会的不平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云... 引言: 在中国近代史的长河中,伪装与牺牲成为一些人命运的交汇点。马端如就是其中一个充满了伪装和牺牲的...
原创 三... 若问在《三国演义》之中,究竟哪些角色为罗贯中所垂青,那么赵云必定榜上有名。 为了展现其英勇无畏,罗贯...
原创 分...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国,其实力在欧洲乃至世界都位于前列。然而早期德国不仅民主...
原创 将... 汉末三国时期,将星闪耀。 然而,真正的名将对决局,其实并不多。 宕渠之战,张飞与张郃两位良将对决,算...
原创 朱...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人能够从平凡中崛起,在乱世中成就传奇?他们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游刃有余,...
原创 诸...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后,希望姜维北伐克服中原,怎奈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他死前导演了一次点灯续...
原创 司... 文|老达子 本文共2935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司马懿的九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
原创 如... 回首半个世纪之前的抗日战争,血流漂橹,山河缟素。 那是华夏儿女不可被触及的伤痛。 即便今日中国之飞黄...
原创 从...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民国第一奇人?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若是知道杨度的一生,那你一定会认同...
原创 麦... 1945年在两枚原子弹的洗礼下,日本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30日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总...
原创 诸... 前言 在历史中,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智谋之星独耀天下。然而,一个颇为让人疑惑的谜团浮出水面:“诸葛...
原创 夏... 导语:在夏商周时期,每当一个新王朝诞生时,往往国号与先前的王朝不会有太大变化,国号中依然会包含之前的...
原创 末... 太监,即宦官,是古代皇室役使得男性奴仆。太监本为宦官的官名,“太监”一词的出现,是隋唐以后的事。 唐...
新华全媒+|从大杂院回归古建群... 当日,北京中轴线上先农坛内的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
原创 范...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出身卑微,却凭借智慧与谋略,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助力秦国...
原创 他... 古语有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红军时期,是我军初创阶段,万事开头难,那个时候,有许多人呕心沥血为...
原创 周... 周武王灭商后,纣王的儿子、哥哥和叔叔有着不同的结局: 纣王的儿子武庚 周武王灭商后,将武庚分封于朝歌...
原创 燕... 在春秋战国时期,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无非就是人口和地盘。当然了,只要地盘够大,人口自然也不会少到...
穿越千年的旅程 ! 从不同角度...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博物馆、卢克索神庙…… 这里有世界奇迹,有记载着历史长河的古城, 有浩瀚蔚蓝的红...
文博日历丨今日冬至,来看古人是... 今日冬至 带你看古人是如何“数九”的 一起认识 清 杨柳青年画 九九消寒图 “一笔一画”过冬天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