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3年疫情他捞金222亿,登顶富豪,扬言活到120岁!发“国难财”?
迪丽瓦拉
2025-08-18 02:33:24
0

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再回头看那段时光,仿佛世界末日一样,明明是面对面的距离,却依旧不能靠近彼此。

这段艰难的岁月,涌现出很多为国为民的英雄,永远都在最前线,每次都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汪建就是其中一个。

关于他的评价,分为两个极端,一边是救人民于水火的“抗疫先锋”,一方面是发国难财的奸诈商人

汪建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大家对他的评价为何会两极分化?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努力勤奋又刻苦的天才

汪建是中国第一个中国首位完成地球南、北极区考察,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以及下潜至全球海域最深处开展深渊科考的科学家。

每一个伟大的命人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童年经历,关于小时候他的记忆就是:好像永远都吃不饱饭一样,只有自己考了好成绩,妈妈才会给自己做好吃的。

就这样,为了一口饱饭,他每天都拼命学习,自然而然的就养成习惯了,直到1976年考上了湖南医科大学,之后还到北京读研,最后出国留学

他曾经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时候,遭受到了美国的极力阻拦,是因为他们担心中国出现第二个钱学森,一个是核弹航空领域,一个是生物工程领域。

1991年,汪建在西雅图成立了华人生物医药协会,想要将基因工程技术引入国内,这件事情让老美非常的不高兴。

毕竟那时候,全世界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并不多,成熟的基因测序工程,在医疗、化工与生物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在这方面可谓是一片空白。

1994年,中国已经逐渐发展起来,汪建的回国道路虽不顺利,但是并没有出现囚禁的情况,威胁不成就开始惯有的操作——砸钱

汪建出生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从父母的口中得知了国家屈辱的遭遇,他身为中华男儿,想要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眼睛都不带眨的,果断拒绝了天价的酬劳,却一种都忘不了临行前美国人的一句话。

“生物工程,就连美国都研究了20年,中国难道要用200年吗?”

这句话非常的刺耳,但是说的却非常的真实,那时候国内的科研技术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几乎没有人会去尝试这一领域,简直是自取其辱。

敢想敢做,一直是汪建的处事风格,他也因此引来的众人的不满,很快就迎来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1999年,美国牵头了一个名为人类基因组成的计划,内容是对人类基因中的30亿个碱基绘制成基因族谱,当时报名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整个亚洲就只有日本一个国家报名了。

汪建认为这是国内接触基因工程的一个机会,于是就在没有得到上级批准的时候,擅自报名了这个计划,承担1%的基因测序工程了。

这件事情不仅在国外炸锅了,就在国内的科研领域也非常的炸裂,不要小看这1%的数据,对于0经验的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汪建回国本就是为了填补国内在基因工程领域的空白,但是研发肯定是需要资金,于是就跟同学一起成立了一家生物医药公司

接连研发出的试剂,为公司挣了不少的钱,终于在5年后等来了这个机会,于是就卖掉了现在的公司,成立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为了潜心研究这1%的基因测序工程,他带领团队整整研究了一年的时间,在各种器械设备都不足的的环境下,最后完成了这1%的测序工程,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汪建的形象有一点像是疯狂的科学家,即使很难的科研项目在他的手里总能成功,可是最后怎么会被人说是一位奸商呢?

两次疫情都挺身而出

了解汪建的人都应该知道,他的万贯家财好像是在做科研的路上顺手就把钱挣了,并不是执意要成为一名商人。

2002年,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非典,由于它与肺炎实在是难以区分,于是人们在防护与治疗方面非常的困难。

汪建在看到感染人数不断增多,还有很多的医护人员也倒下了,场面一度混乱,于是就看不下去了,坚持进入到感染区域采集病原体

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太危险了,遭受到了大家的阻拦,他愤怒的承诺,只要自己拿到病原体,一定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基因测序,做出检验试剂,这样才能保护更多人民的生命安全不受感染。

汪建又一次在众多的反对声中,完成了危急艰难的任务,他带领华大的研究团队,仅在36小时就完成了基因测序,还生产出大量的检测试剂,为非典的防疫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完全可以把检测试剂作为一个项目,自己生产自己卖,从中赚取利润,可他却无偿的捐献给国家

汪建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是受到了父母的影响,父亲从小就告诉他: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2000年新冠疫情爆发,汪建再一次带着公司的科员团队来到了重灾区武汉,开始了基因测序的工作。

由于新冠毒株不断地变异,他们的测序工作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与考验,在接下来3个月的时间里,对新冠和变种进行测试,研发出了可靠的检测试剂。

慢慢的就成了人们熟悉的“核酸检测”,人们见面的问候不再是“吃了么”,而是“做核酸了没?”

汪建的公司也需要运营,由于新冠疫情已经蔓延到全球了,于是新冠的检测试剂市场非常的广阔,他公司市值也是水涨船高,一路上升到了222亿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质疑他发国难财,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汪建在得知这样言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回应,而是继续研究生物基因工程科研领域。

汪建在读博士之前的人生目标是做一位科学家,在美国的一些经历让他有所改变,在科研领域方面的差距并不是一星半点。

华大基因的总部有一个猛犸象的化石标本,非常的庞大,上面写着:永远存活、永恒存在。

2018年5月28日,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在出席贵阳数博会论坛时称,公司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并要求员工活到100岁。

他是基于科学界对于平均寿命的预测,才会提出这样的美好愿景,自己则是要活到120岁,还在华大集团里面自己亲手描绘的“汪健:1954-2074,精彩人生”的墓碑。

汪建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使命,带领中国的生物工程技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关于他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奸商也好,抗疫先锋也罢,只要遵纪守法,不做危害社会与人民的利益,就是一个好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6... 在台湾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和台湾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郑成功对台湾的贡献不...
原创 北... 时至宋太宗继位,全国政权在宋太祖的统治基础上逐渐统一稳定,政治机构迫切地需要健全填充,此时需要大批文...
原创 英... 历史总是充满意外。 有句话说,英雄不问出处。 同样,英雄也不问年龄。 ?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
原创 历... 在世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国家对我国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这些创伤不仅仅停留在那一页页的史册上,更...
原创 汉... 在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的秋日,一位女帝的落幕,揭开了一段权谋的序幕。 吕后,这位掌控汉室江山八...
原创 除... 前言 主父偃的一生,与这个问题似乎息息相关。他的前半生过得并不顺利,甚至父母和兄弟都不愿意收留他。然...
原创 蜀...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一说到蜀汉的名将,似乎在提到关张马黄赵、魏延、王平、姜维后,就难以再想起其...
原创 当... 苏联的全称是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存在于1922年至1991年...
原创 深...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历史上两位超级厉害的草根皇帝——刘邦和朱元璋,看看他们的成功之路有多有趣。...
重大考古发现!青岛琅琊台遗址实... 根据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经过比对证实,青岛琅琊台遗址主峰的“大台”主体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基址,此考古...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诸葛亮北伐时... 姜维出身天水姜氏。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
原创 平... 战国末期,平原君赵胜,是一个举足轻重,影响极大的人物。 他是少有的,能以自己的实力,对天下形势产生影...
原创 朝... 为什么朝鲜会淡化中国的援助,甚至与中国渐行渐远?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在两国紧密的历史纽带背后,是...
原创 汉... 经过对国家的大一统之后,中央便将注意力转向了对各级官员的任命。两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对官吏的选拔、...
原创 死... 死战不退,许褚大战五虎上将,最有可能打败谁?马超知道答案! 许褚,字仲康,谯国谯县人,在曹魏集团来...
原创 秦... ——【·前言·】—— 战国末期,群雄割据,强秦崛起,正是历史的转折点。这个时期,嬴政(后来的秦始皇)...
原创 在... 在清代,曾经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后,中国走向了衰退。鸦片战争于1840年爆发,拉开了中国近...
一打开就欲罢不能的世界史,不容... "书名:《大国浮沉500年:经济和地理背后的世界史》 作者:温伯陵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本想...
《贵阳历史文化丛书》举办首批成... 12月23日,主题为“悦见贵阳·触摸文脉”的《贵阳历史文化丛书》首批成果分享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
原创 如... 前言 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自古就以君主立宪为核心,而宰相和县令则是在这一体制下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