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曾经强大无比,然而在危机时刻,其百万虎狼之师的秦军主力却神秘失踪。究竟这支庞大的军队去了哪里?为什么只有由王离统领的20万长城军团和由囚徒组成的20余万秦军参与了巨鹿之战?这场战役以五万楚军击败四十万秦军成为千古佳话,究其原因,难免令人深思。
为了解答大秦危急之时秦军主力的去向,我们需要回溯至秦始皇时期。在统一六国后,秦军主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60万百越军团、30万长城军团、10万中央军团以及负责地方治安的地方军。然而,秦始皇并没有让军队解甲归田,而是继续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屠睢率领50万大军南下,兵分五路攻击闽浙、岭南等地,意图将百越之地纳入统一体系。
然而,预想之外的是,土著人展开了顽强的游击战,白天躲藏,夜间偷袭,加上百越之地的丛林中弥漫的瘴气和毒虫四处流窜,使得秦军陷入困境。战争进展出人意料,最终导致秦军疲惫不堪,粮草短缺,最终败退。这次南征,秦军不仅损失30余万主力,甚至主将屠睢也在这场战役中身亡。
战争结束后,这30万百越军团并未回朝,而是戍守在南方。在大秦帝国面临危机的时候,他们选择了保持沉默。赵佗下令堵塞南北通道,使得这支百越军团彻底抛弃了曾经亲手创建的大秦帝国。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成为大秦帝国衰落后的一支重要势力。
另一支30万秦军主力是长城军团,由秦始皇派遣蒙恬率领北上攻打匈奴。他们打败匈奴之后,并没有南撤,而是镇守在长城沿线。当大秦帝国陷入危机时,蒙恬和扶苏早已被赵高所害。长城军团最高统帅由王翦之孙王离接任。王离在得知都城危急后,除了留下一部分军队戍守边疆,剩余的20余万军队南下救援。在巨鹿之战前,长城军团曾与刘邦交战,遭到了失败,到达巨鹿时,可能未必还有20万人。这支军队的历史不仅有荣耀,还有曲折和悲壮。
此外,秦军还有10万人左右的中央军团,负责关中与都城咸阳的安全。这支军队主要驻扎在关中各地,是秦国的核心地区,也是精锐之师。当起义军进犯关中时,秦朝才意识到危机。临时由章邯征发骊山囚徒再编入一定数量的关中军团,组成了20万囚徒军团。章邯率领这支军队成功平定了都城的危机,为大秦帝国争取了一线生机。
然而,巨鹿之战中秦军却在五万楚军手下溃败,原因复杂多样。首先,秦军内部存在着重重矛盾,特别是长城军团与章邯的囚徒军团之间的矛盾。王离与章邯之间的不合导致了指挥上的混乱。其次,章邯在巨鹿之战前后因丞相李斯被谋反而畏首畏尾,影响了他的决策,致使长城军团粮道被截断。此外,长时间没有上战场的长城军团在战斗力上也有所下降。最终,这场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在巨鹿之战中遭遇了空前的溃败。
总的来说,大秦帝国的覆灭与其军队分散、内部矛盾、领导层的不统一等因素密不可分。长城军团和囚徒军团的分裂,使得在关键时刻无法形成合力。军队的长时间征战和长时间未参与实战,使得他们在巨鹿之战中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而在政治上的腐败与内讧更是导致了秦军溃败的根本原因。大秦帝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最终在巨鹿之战的失利中走向了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