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研究所:二里头遗址会是夏朝都城所在吗?
迪丽瓦拉
2025-08-18 15:35:07
0

【文/星球研究所】

距今4000年前的一天,传说中的英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催促他脚步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洪水。

历经十余年的治理,水患终于平息。但大禹没有意识到的是,他的家族将开启一个怎样的王朝,又将怎样改变中国的命运。

要了解神话迷雾背后的真相,我们需要先将时光倒回到5000多年前。

壹 文明的桎梏:都邑初兴

在5000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众多古国兴起,如点点繁星。虽是小国寡民,却也各自为政,欣欣向荣。但好景不长,这些古国无一例外地走向衰亡。

有人说,它们毁灭于自然灾害;有人说,它们覆灭于内部动乱;有人说,它们湮灭于外敌入侵……真正的原因已不得而知。伴随着众多古国的衰亡,各地的文明进程也纷纷陷入低潮。

兴起—繁荣—衰落,在这样的轮回持续上演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向着中原袭来。这是大禹治理的那场洪水吗?真实的答案也已无从知晓。但洪水退去后,洛阳盆地的冲积平原却变得更加肥沃。

距今3800年左右,来自今河南嵩山地区的一个族群看上了这块土地,并在古伊洛河北岸的高地上建起了一座面积超300万平方米的大型都邑,一座当时东亚大陆上最发达的都邑。都邑的名字我们不甚了了,想必和后世的长安、洛阳一样耀眼。今天,我们只能根据都邑遗址所在的村落名称,将其称为“二里头”。

洛河畔二里头遗址航拍摄影@焦潇翔

在都邑建立之初,二里头就有明确的规划。数条纵横相交的大道将整座都邑划分成至少9个部分,它们组成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道路网的中心是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宫殿区,里面有两组大型宫殿建筑群。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沿中轴线规划的大型宫室建筑群,其方正规整、择中立宫的规划理念,成为后世宫城的“鼻祖”。

难道,这是大禹家族的宫殿?难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都城?在许多学者眼中,答案都是“最有可能”。

以如今的标准来看,这些宫殿或许“其貌不扬”,但在当时,它们的工程量不容小觑。仅一号宫殿的夯土量就超过2万立方米,这意味着每天安排1000人劳作,也需要200天才能完成。而完成宫殿区所有的建筑工程,所需劳动日可达数十万乃至百万。毫无疑问,若想建造如此规模的都邑,必然需要大量的人口。据估算,二里头都邑当时的人口规模超过2万,是同时期普通聚落人口的20倍。

这么多人从何而来?二里头遗址的人骨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不少人是从外地迁移过来的,二里头可谓“中国最早的大规模移民城市”。

种种迹象表明,二里头绝非小国寡民,也绝非昙花一现的古国,这个“最有可能”的中国第一王朝,一定有着特殊之处。

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摄影@康宏雷

贰 挣脱桎梏:农业与青铜

也许命运的轮盘自二里头先民踏上洛阳盆地的那刻起,就已悄然转动。地处中原腹地的洛阳盆地,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有四面环山作为天然屏障,黄河的支流纵横其间。

与华北地区传统的旱作农业不同,亚热带与暖温带的交错让这片平原既能种植粟、黍一类的旱地作物,也能播种水稻这样的水田作物。多元的粮食结构,让二里头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避免旱涝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毁灭性打击”。当然,除了天灾,还有人祸。

若想挣脱桎梏,靠农业的支撑仍然不够。此时的二里头人还需要一项“高新技术”的助力,这便是青铜铸造。

洛阳伊川一带麦田景观摄影@唐振明

传说夏人已有发达的青铜技术,能将铜铸成鼎。《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意为大禹收集了九州的铜铸成九鼎。而二里头人正是当时中华大地上“最强的青铜铸造者”。

早在二里头之前,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些聚落就已经开始尝试铸造铜器。但铸造方法十分原始,只能做出简单的器形。也许是文化的交融碰撞出了火花,在二里头这个四方文化汇聚的中心之地,一场“技术革命”悄然开始,青铜铸造技术变得更加复杂。

工匠们用泥土捏制出独特的器形,放入窑中烧制成模型。随后,将泥料覆盖于陶模表面,凝固后成为外范。同时,在陶模的内部填充泥土,硬化后成为内范。最后,内外范组合,将铜液倒入两者间的空腔之中,待冷却后打碎内外范,一件复杂的青铜器由此诞生。

复合范技术的发明,让复杂的器形得以出现,铜液中金属配比的优化更是让器壁变得薄而均匀。此时的二里头,拥有中国最大的青铜生产基地。遥遥领先的铸铜技术,将为二里头开辟出一条“征服之路”。

作为奢侈品,稀有且昂贵的青铜器是身份与等级的不二象征。因此,将稀有的青铜打造成祭祀祖先与供奉神灵的礼仪用器,更能彰显“王权神授”的合法性,从而进一步规范等级秩序,达成对底层民众和周边聚落的“精神征服”。

作为兵器,坚硬又锋利的青铜兵器对普通的木石兵器有压倒性的优势。有了武力的保障,国家的军事力量大大加强,由此实现对底层民众和周边聚落的“物理征服”。

二里头青铜爵(中国考古博物馆藏)摄影@苏李欢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多元的农业结构,增强了二里头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青铜生产技术的进步,则大大稳定了二里头内外的局势。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也首次突破了盆地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遍布整个黄河中游地区。而它的文化辐射范围则要更广:北达燕山以北,南至东南沿海,东及鲁豫交界,西到甘青高原。

此时的二里头,不论是社会发展程度,还是文化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古国文明。它突破了石器时代的桎梏,叩开了青铜时代的大门。它结束了以往小国林立的局面,创立了一个拥有广袤国土和强大王权的国家,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广域王权国家,即最有可能的“中国第一王朝”。

“二里头”成了彼时中华大地上最闪耀的存在,如同皓月当空,使周围群星骤然黯淡。这便是考古学家们口中的中华文明由“满天星斗”向“月明星稀”的转变。

而在二里头遗址,这个中国最早的“青铜王都”,又有着何等恢宏的王都生活?不妨让我们推想一下。

二里头文化辐射范围示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王... 在抗日名将之中,有王耀武的一席之地,毛主席就曾让人转告王耀武,说:“你功是功,过是过。你的抗日功劳我...
赵崇云分享:《金字塔之巅:古埃...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 法老的国度6 上海博物馆特展系列 赵崇云分享 2024年7月17日,上海...
原创 战... 要想了解更多方面的精彩内容,就来关注我的头条号,金哥等你哦。 大家好,这里是紫金城之巅的《历史故事汇...
原创 明...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就是严嵩。戏曲和其他文艺作品都刻画过他谄媚君王、仗势欺人的奸佞...
原创 邓... 1983年,邓小平当选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一上任,就有一位老将军向他请辞,邓小平摇着头感叹道:“军...
中国考古新发现打脸人类非洲起源... 近日,中国考古领域传来一则重磅消息,安徽华龙洞遗址公布了意义非凡的重大考古成果。经证实,生活在距今 ...
地处偏远的吴国为何会成为春秋时... 《吴越春秋》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吴国一个名叫干将的工匠善于制造宝剑。干将把“铁精”和“金...
原创 平...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对吴三桂的反叛余孽进行了有序而明智的处理。他采取了惩治首恶、宽宥协从的原则,...
大V评论:江西赣州三溪乡三次弃...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法家思想奠基者,韩非子的老师荀子曾说: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
原创 从... 春秋、战国延续了500多年,期间出现了齐桓公等众多霸主,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霸主的共同点,然后引用...
原创 李... 1989年,老革命李井泉因病去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因为“调粮事件”备受争议,一世英名几乎毁于一...
朱元璋为什么离不开马皇后?不仅... 创业之基石 因为女性的身份,马皇后在正史中的记录并不丰富。只在《明史》《明书》等史书中有详细记载,目...
原创 揭... 她是“先有公主,后有大唐”的,大唐第一公主,率领一骑娘子军打下了李唐的半壁江山,成了中国古代唯一一个...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一次刘备兵败,刘关张三兄弟各自下落不明。其中关羽被曹军所围。因曹操爱关羽之才不忍强...
原创 谭... 在《志愿军英雄传》和《抗美援朝英雄纪念集》中都有记载过一位英雄:在金化东南三九零高地狙击敌人的过程中...
原创 晚... 序言 1863年12月6日,苏州太平军势力决定归降清廷,李鸿章作为主事大臣在苏州设宴迎接太平军的八大...
原创 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曹操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和魅力的人物。他的经典语录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的光...
原创 晚... 盛唐至晚唐:诗歌之巅峰与思辨的辉煌 诗歌文化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巅峰,从初唐到晚唐,伴随...
原创 毛... 1948年初,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节节败退,不得不龟缩在长春等几个大型城市中,蒋介石对此心急如焚。 为了...
原创 唐... #深度好文计划#隋朝覆灭,乱世纷争,群雄逐鹿,谁将成为这风云变幻中最为璀璨的星辰?在这个动荡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