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时期,国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张自忠,远在延安毛主席亲笔为他写挽联“尽忠报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是左权,时任八路军参谋长,毛主席曾称赞他是“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扫荡”,八路军总部遭遇袭击,彭德怀率部杀出了重围,然而他的得力助手左权却不幸牺牲,左权在指挥部队撤退时,不幸倒在了敌人的轰炸中。
左权的牺牲地辽县改名为左权县,以此纪念他,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都为其举行了追悼会,彭德怀在悲伤之余,还要操心一个重大的问题,谁来接替左权担任参谋长?彭德怀担心万一自己再牺牲了,前线的领导工作恐怕要出大问题。
彭德怀在经过思虑之后,向中央建议派遣林帅到前线,担任八路军参谋长,以林帅的才能是足以胜任的,彭德怀认为林帅的伤已经好了,作为一个难得的帅才,留在后方是一种浪费。
中央在接到彭德怀的建议之后,给出的恢复是林的身体没有好完全,暂时不能胜任工作,这样的答复让彭德怀有些意外,实际上当时中央有自己的考虑,其实即便林的身体没有问题,毛主席也不会派他与彭德怀搭档。
毛主席用人是非常高明的,深知彭德怀和林帅都是帅才,两人独当一面是没有问题的,可也正是因为两个人太强了,反而两人不适合在一起工作,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就是如此。
在否决了派林帅之后,彭老总又推荐了两个人,分别是叶剑英和滕代远,众所周知,叶剑英是有名的“参谋元帅”,在军中长期担任“参谋长”的角色,彭德怀建议叶剑英担任八路军参谋长肯定是选对了人。
不过对于叶剑英这样的大才,毛主席有更重要的任命,在1942年的时候,叶剑英已经是军委参谋长,相当于是毛主席的参谋长,如果让叶剑英去了前线,毛主席身边就缺少得力的助手,这是得不偿失。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选三人之中水平较差的滕代远了,论威望和军事指挥能力,滕代远确实不如林、叶二位,不过在毛主席看来,滕代远是最为合适去给彭老总当参谋长的人。
所谓用人,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滕代远就是合适当参谋长的人,早在平江起义的时候,滕代远就和彭德怀在一起,从红五军团到红三军团,滕代远一直是彭德怀的老部下。
滕代远与彭老总相处得很是融洽,众所周知,彭老总脾气大,不过滕代远长期与彭老总相处得很好,果然在确定了人选之后,彭老总就立即安排人去接滕代远前来就任,彭老总在总部机关召开了欢迎会。
上任后的滕代远与彭老总配合默契,用事实证明了,他接替左权担任参谋长,比林、叶二位更加合适,1949年,滕代远调任铁道部部长,没有参加大授衔,以他的资历和战功,是足以授大将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