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焚书坑儒”的锅,秦始皇背得冤不冤?
迪丽瓦拉
2025-08-19 03:03:05
0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杰出人物,在他统一六国后,“中国”才真正算是一个整体。他不但建立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还历史性地创造了“皇帝”这一特殊职业,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延续奠定基础。因此,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绝对不是其他帝王可比。然而,在无数辉煌的成就背后,秦始皇也有着诸多被人诟病的弊政,比如杀伐太重,再比如“焚书坑儒”。

与战争杀戮相比,“焚书坑儒”的罪名显然更让人义愤填膺,秦始皇也因此背上了“暴君”的骂名。但随着后人对历史的探索不断加大,“焚书坑儒”一事也开始受到广泛质疑,那么,这个“黑锅”秦始皇背的到底冤不冤呢?咱们不妨把“焚书”和“坑儒”分体,做以个简单的论述

首先看“焚书”

秦始皇的“焚书”有两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需要重视:

其一: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冲突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公元前213年,为庆贺长城的开工,秦始皇大宴群臣。席间,有一位叫做周青臣的仆射借着献酒的机会对秦始皇和郡县制大加赞赏,有没有“溜须拍马”的成分?肯定有,但也并不算是胡吹。这遭到另外一位“守旧”大臣淳于越的反对,他认为周青臣所说的“四海升平”确有其事,但是,他却指责周青臣对于郡县制的弊端视而不见。他认为郡县制降低了对皇帝子、弟们的待遇,很容易出现像夺取了齐国政权的田常式人物。

两人之间本来并没有矛盾,这种辩论也只是个人观点的一种表露,在当时是允许的。可偏偏李斯参与进来,他认为淳于越等人处在当时、却依然沉迷于古代章法,究其原因,就是古书惹的祸,因此,他请求将秦朝之前撰写的历史一并烧毁。这一提议得到秦始皇的赞同,于是,就有了“焚书”的由来

其二:寻丹失败

这也是秦始皇会同意“焚书”的一个原因

秦始皇痴迷于寻仙问道,而且在统一六国之后,也觉得三皇五帝都无法和自己相比,这种自满膨胀到极点,根本听不进其他人的意见。有两个专门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人看清这一点,直接逃跑了。这让秦始皇怒不可遏,这也就是为什么《道经》成为“焚书”重点的原因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秦始皇的“焚书”是“全面性”的烧毁,是对历史的否定和对文化发展的重创。其实不然,《史记·李斯传》中记载,李斯请求焚毁的书籍只是“秦纪”以外的历史著作,他并没有将《诗经》、《书经》等列入其中,而且他用的是一个“去”字,而非“焚”或“毁”;另外,对于秦始皇的态度,《史记》中有如下记载: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态度也仅仅是“收”,而非“焚”或“毁”。后来刘邦攻入咸阳,萧何收秦朝官方藏书四百二十篇,试问:如果当时秦始皇真的全面“焚书”,那萧何这四百二十篇“百家言”又是从何而得呢?这都说明秦始皇当时并没有大举焚书,或者确实焚了,但有一定的选择性,并没有无差别地全面焚毁。

秦始皇“焚书”的罪名看来是不甚成立的;

那么“坑儒”呢?

关于“坑儒”的说法就更多了,有人说秦始皇下令活埋了四百六十余名儒生;也有人说秦始皇在骊山一个山谷一次性诛杀了近七百名儒生,连那个山谷后来都改名为“坑儒谷”。可是这些事件在正统史料中都鲜有记载,都是到了西汉之后开始突然出现。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出巡,随行人员众多。当时秦朝有左、右丞相之分,分别是李斯和冯去疾。秦始皇驻足山顶、把酒临风时,他发现,有一位丞相的仪仗特别隆重,这让秦始皇很不高兴,端起的酒杯又愤然放下。

这一细小举动被身边的一位太监(当时叫做中贵人)发现,并偷偷告知了那位丞相。当秦始皇发现那位丞相的随从大幅减少后,他知道是身边的太监私下通报,于是,下令将那一天在身边轮值的太监全部处死。由于其他人害怕受到株连,人人自危,这时,又发生了那两位寻仙问道之人逃跑的事件,秦始皇一气之下将有牵连的400余人全部处死。这就是历史上的“坑儒”

400多人中会不会有“儒生”?应该会有。司马迁对秦始皇的评论很严苛,但是,他在《史记·儒林列传》中对“坑儒”的描述却是“焚诗书、坑术士”。这说明当时秦始皇要追究的人群是“术士”,而非“儒生”。可能会有个别儒生受到牵连,但秦始皇的真正目标根本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方士和术士。那为什么人们会把“儒生”牵扯进来呢?答案在《史记》里。司马迁在《史记》中将秦始皇坑杀的对象称为“生”,而他在《史记》中还有这样的论述: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这么一来,“生”不就是“儒者”的代言词了吗?但是,要注意时间——“自汉以来”,也就是说,在汉朝之前,“生”代表的并非是儒生

就这样,在历史的变迁中,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焚书坑儒”就被强加在了秦始皇的头上,成为他生平的一大缺陷,也成为他功绩上的一大墨点。“焚书坑儒”的说辞出现在秦始皇去世100多年后,谁又能保证,这不是汉朝史家们为了显示汉朝推翻秦朝的“合理性”而编造的不实之词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苏... 谈到苏联解体,必须承认内因是主因,但也不能不承认,外部因素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联不是孤立存在的,...
原创 苏...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曾经人才辈出,曾经与美国肩并肩……说起苏联,相信世界各地的人都无不感慨...
原创 战... 一九三一年对中国而言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衰落,日本人的野心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东三...
原创 韩... 韩非子死了,死在了与姚贾的论战中。还是秦王嬴政做的裁判。 这位稀里糊涂就死掉的韩非,就是那位喜欢刑...
原创 苏... 苏联曾经的超级大国,它的同盟国都有着响当当的实力。1991年硕大的变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扬起的烟尘...
原创 皇... 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
原创 “... 阿提拉是公元5世纪时期古欧洲匈人首领,欧洲的匈人和中国的匈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目前历史上暂无...
原创 努...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哭得几乎晕厥。 ...
原创 这...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上方“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给您带来全新的军事视角,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抗... 在讲抗战期间,苏联对华援助的物资和武器清单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跟大家说说苏联为什么对华援助。 事儿...
原创 戈... 1991年12月25日一个震惊世界的消息横空出世,苏联作为世界第二大超级大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
原创 邓... 河南省西峡县回车镇八迭村有个地方叫大人洼,这里的大人不是指岁数上的大小,而是人们对过去县官以上官员的...
原创 为... 以利奥波德维尔(现金沙萨)为首都的刚果,拥有丰富的农业、矿产、森林和水利等资源,美丽而富饶,所以很早...
原创 1... 对于1991年苏联解体,一些前苏联学者中有清醒的人,他们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在1992年,哈佛大...
原创 朱... 朱元璋立国之后开始修族谱,有大臣引经据典证明了朱元璋是朱熹的后代。但朱元璋却不承认,这是为何?今天带...
原创 简... 摘要: 商朝最后一个首都,在公元前二千年成为欧亚大陆最大的金属消费国之一。然而,尚不清楚人是如何设法...
晚明公安三袁村居园林荷叶山房营... 一、晚明公安三袁的生平游历与园林栖居 公安三袁——袁宗道(字伯修,1560—1600)、袁宏道(字...
原创 末... 首先我们先和大家说一下这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关系特别乱。首先是末代皇叔载涛,他是光绪皇帝的胞...
原创 东... 公元383年,在淝水之战结束后,强大的前秦帝国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混乱。军事如苻坚般强大的...
原创 史... 史上嫁最远的公主,路上耗时2年,赶到时未婚夫已死,后嫁给其子 世人皆知元朝与伊儿汗国的联姻,却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