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军入关时,多尔衮问一道士:清何时会亡?道士的话让他自我怀疑
迪丽瓦拉
2025-08-19 04:03:59
0

众所周知,古代社会是极为信奉天命存在的,著名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思想都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王朝的统治者也往往将自己塑造成天选之子的形象,以达到获取民心的目的。不难想象古人对所谓的算命、预言有如何深信不疑。

那么这些所谓的预言究竟是随便说说的还是会成真的呢?

作为清朝历史上功绩、权力可媲美皇帝的权臣,多尔衮早在清军入关时便曾向算命先生询问清朝何时会灭亡,而得到的结论则让多尔衮半信半疑,那么这算命先生又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算命先生的预言

当年清军挥师入关时,摄政王多尔衮率先进京,而在经过京郊的青龙桥时,正好有一算命道士正在摆摊替人算卦,于是多尔衮便上前算了一卦。

多尔衮向这位道士恭敬问道:“先生,明朝覆灭,清军入京,能否坐天下,若坐得天下,能兴盛几载?”

这位道士是个盲人,眼里虽无神口气却是坚定的——“能坐天下”。

听到道士这般不假思索地肯定回答,多尔衮心中欢喜,还未等他喜上眉梢,道士便又开口了:“得天下是摄政王,失天下也是摄政王;得天下是孤儿寡母,失天下于孤儿寡母。”

听到这里的多尔衮可谓是半信半疑,这前半句的摄政王无疑是指他自身,而得天下的孤儿寡母自然就是孝庄太后和年仅六岁的小皇帝福临。

那么为何多尔衮能够做清朝得天下的关键人物,孝庄太后和年幼的福临又是如何能守住皇权的呢?

清朝为何得之

明朝末年时,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浩浩荡荡进军京城还逼得明崇祯自杀而亡,但随后就被吴三桂给将了一军,而吴三桂最终又折在了多尔衮的手上。

彼时多尔衮率领八旗军子弟一路杀进了北京城,将争得你死我活的北京城收入囊中,清朝也得以正式定都北京。

作为清军入主中原的开国功臣,多尔衮可谓是当时诸多亲王的第一人。此后多尔衮因灭南明弘光政权,被晋封为叔父摄政王,以及后来的皇叔父摄政王,从此开启了多尔衮把控朝政的时代。

可见这清朝的天下得之于摄政王还真是没有说错,反观只是一介女流的孝庄太后与年幼的顺治帝,他们又为何能够坐拥天下呢?

年仅六岁的顺治帝自然不是重要因素,真正有能力帮助顺治帝守住江山的是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为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公元1625年嫁给清太祖皇太极为侧福晋。也正是在孝庄太后的帮助下,福临才能够顺利即位,且在内忧外患保全母子二人。

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和孝庄太后都曾掌大权,但两人结局却全然不同。孝庄太后虽有谋略手段,表面却不贪恋权势,而是在顺治帝成人后将权力悉数归回,成就了历史上智慧非凡又大义正派的孝庄太后。

而多尔衮虽然独揽大权长达七年,可最终却因在狩猎时不幸摔伤而身亡,死后不久更被被心腹举报图谋不轨、目无余子等诸多罪过,落得一个封典被夺,家产被没收,子女被贬、陵墓被掘的下场。

可见这算命道士的前半句是应了验的,那这后半句又是否成真了呢?

清朝为何失之

实际上,这后半句中失天下的摄政王指的是清朝的最后一位摄政王,也是宣统帝溥仪的父亲——载沣。

若是提及晚清的统治者,应到会有不少人想到西太后慈禧,尽管慈禧掌控下的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但终还是有过短暂的“同治中兴”时期,清朝的灭亡也是在慈禧死后的三年后才发生的,可见慈禧与这算命道士所说的孤儿寡母并不相干。

在慈禧死后,摄政王载沣作为清朝最后三年的实际统治者,他本欲巩固清皇室统治,却弄巧成拙,朝堂斗争更加激烈,最终更是将权力交给了袁世凯,使得清朝的大势已去。

不难知道,这失天下的孤儿寡母指的便是隆裕太后和宣统帝溥仪。

隆裕太后是叶赫那拉族人,慈禧太后的侄女,在慈禧的安排下成为了光绪帝的皇后。但随着慈禧和光绪帝的先后去世,从未理政的隆裕太后和年仅3岁的溥仪无疑是各方势力可以轻易除掉的存在。

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腐败,军阀势力的强悍,最终于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溥仪颁布了《宣统帝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

至此,当初那位算命先生的预言在两百多年后成了真。

王朝衰败的一般规律

与其说这个算命先生所言似有先见之明,但其实应当是明白一个王朝衰败的一般规律罢了。

纵观古代史上的四百多个王朝,不说大多数,也是有相当可观数量的朝代覆灭皆是因为皇室衰微,以至于孤儿寡母临朝,皇权弱,权臣强,最终酿造了王朝内部的混乱,覆灭之路是必然的。

当然也并非说孤儿寡母临朝必然会带来覆灭,单以多尔衮和孝庄太后这一对权臣和后宫的联合就足以看出,多尔衮虽有野心但终究是清朝开国的大功臣,功绩显著,而孝庄太后也不是隆裕太后那般不懂政治的深宫妇人。

可见孤儿寡母不是王朝衰败的必然因素,其本质应当是皇权是否强悍到足以真正控制天下。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是中央集权且皇权至少,尽管皇权至上有许多弊端,但不可否认,历史上强大繁荣的朝代往往是皇权极强的,皇帝往往能掌控整个国家,不必面临内部的斗争,自然能够对外壮大,拥有强悍的实力。

从较为熟知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哪一个朝代建国之初、盛世之时不是皇权高度集中的,哪个朝代在覆灭之时不是皇权势弱的。

这足以说明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周期,强盛时期的王朝皇权高度集中,而当皇权渐弱的时候,也极为可能走上衰败的道路,清朝的兴盛与衰败同样是如此。多尔衮当初所得的预言也只是说明了这一规律罢了。

小结

纵观多尔衮的一生,可谓辉煌又可叹他的结局。尽管作为清朝入关的最大功臣,得到了一人之下的地位和权力,盛极一时丝毫不为过。只是这样一个权臣最终依旧免不了被皇帝治罪的结局,实在令人唏嘘。

显然,皇权与权臣是不可兼得的,当皇权逐渐强大时,权臣的结局只能是卸下权力,若是懂得进退之人或许还能谋个后半生的安稳,否则被治罪也是指日可待的。历史上多少名臣、权臣的结局都验证了这一点,这是封建制度的弊端,也必然为时代所抛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标题:历史上最残忍的一道菜,厨师通过这道菜当上丞相,随后饿死皇帝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道菜,它...
原创 美... 自近现代史以来,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多不胜数,其中有不少都是为咱们中国做过巨大贡献的人。如:华罗庚、...
原创 美... 近代开始,大量的华人,以劳工或者留学,或者偷渡等方式离开祖国,背井离乡,到海外打拼。 这逐步形成了我...
原创 夏...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周礼》 据《周礼》记载,天皇氏创立了《连山易...
原创 非...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当中,人类都是直立行走的,而这直立行走的能力,也是我们从猿类进化成人类的标志。而如果...
原创 和... 清嘉庆四年正月十三,北京城前海西岸,和珅府邸。 此时的和珅拥有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
原创 韩...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苏... 第一次,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苏联利用中国内乱,无暇顾及,支持外蒙古实质分裂独立。1921年以八世哲...
原创 高... #历史开讲# 高句丽是东北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古国,曾经在朝鲜半岛上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与中国和日本...
原创 美... 孙子兵法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灰色的废墟上,身处战争中的人民,用伤痛...
原创 苏...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苏... 苏联解体后的街头 文 | 冯无畏 编辑 | 冯无畏 这是一段让人百感交集的名场面,不知俄乐公此刻会不...
原创 苏... 谈到苏联解体,必须承认内因是主因,但也不能不承认,外部因素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苏联不是孤立存在的,...
原创 苏... 苏联,曾经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曾经人才辈出,曾经与美国肩并肩……说起苏联,相信世界各地的人都无不感慨...
原创 战... 一九三一年对中国而言是个特别重要的年份,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衰落,日本人的野心一发不可收拾,尤其是东三...
原创 韩... 韩非子死了,死在了与姚贾的论战中。还是秦王嬴政做的裁判。 这位稀里糊涂就死掉的韩非,就是那位喜欢刑...
原创 苏... 苏联曾经的超级大国,它的同盟国都有着响当当的实力。1991年硕大的变故,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扬起的烟尘...
原创 皇... 内务府,清代官署名,掌宫廷事务。长官称总管大臣,无定员,由满族王公或满族大臣兼充,秩从二品,乾隆时改...
原创 “... 阿提拉是公元5世纪时期古欧洲匈人首领,欧洲的匈人和中国的匈奴是否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目前历史上暂无...
原创 努... 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当得知这一消息后,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大福晋阿巴亥哭得几乎晕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