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冷知识:努尔哈赤要“八家分权”,儿子皇太极却要中央集权
迪丽瓦拉
2025-08-19 11:32:59
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政权,也是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的封建大一统政权,享国268年。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统治时间超过200年的封建大一统王朝,只有汉、唐、明、清四大朝代。这其中只有清朝属于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足以可见清朝的成功。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清朝在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提倡“八家分权”,可谓是联旗制(或者说联邦式)的共治局面,类似于草原上那些统治松散的联盟式汗国一般,而非中央集权的局面。直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以后才改变了这种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使清朝从松散的联旗制政权成功的过渡成为中央集权的政权,若是没有皇太极的改革,进行中央集权的话,恐怕都没有日后的大一统清朝了。

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所谓的“八家分权”,最具体的体现就是清朝的八旗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疑惑了,八旗不是清朝的一种军队制度吗,怎么就跟“八家分权”沾边了呢,军队分八家不是很正常吗?

如果只以表面来看,八旗制度被很多人认为是清朝的一种兵制,甚至诸如《清史稿》都将八旗归于《兵制》之中。但其实八旗制度并非单纯的军事制度,而是清朝独有的军国民制度。

可以说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以后所定的国之根本。一国是都隶属于八旗,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清朝除了皇帝以外的满洲大臣,都是出身于某旗,总之都是八旗范围之内。

而当时八旗以八和硕贝勒为旗主,旗下人谓之为属人,属人对于旗主有君臣之分。也就是说八旗各有旗主,各有官吏,各有子民,各自为不相上下的独立体系,而且旗人效忠的第一对象是旗主,而非大汗或者皇帝。

可以说八旗制度的产生就是努尔哈赤“八家分权”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清朝也由此成为一个独特的旗制国家,主打共治体制。

而努尔哈赤是将这个理念贯彻到底,诸如口定宪法:“八贝勒分治其国,无一定君主,由八家公推一人为首长,如八家意有不合,即可易之”。

甚至努尔哈赤临死之前都没有立下继承人,而是留下了八家分治的局面,然后当时的四大贝勒再自行推选出继承人的局面。而皇太极正是在这种局面下,被推选为汗位继承人的。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从建立后金起,未必有着图谋天下之心,不然也不会留下没有指定继承人,而是由八家选举继承人的局面,更不会深戒一家集权,而提倡八家分权的。

对此《东华录·太宗录》中记载:“太祖初未尝有必成帝业之心,亦未尝定建储继立之议”。

天命七年三月,谕分主八旗贝勒曰:“尔八人同心谋国,或一人所言有益于国,七人共赞成之,庶几无失。当择一有才德能受谏者,嗣朕登大位”。

如果清朝按照努尔哈赤的定下的联旗制度走下去,那么无疑弊大于利的。因为别说当时制度不完善的后金政权,就是历数历代大一统政权,都没有出现过成功的分权政权,都是中央集权式的政权,所以说这种联旗制发展到了后面必然会酿成自相残杀内斗不止的局面,更不用说后面会入关成为过二百年的大一统政权了。

这时候清太宗皇太极开始扭转清朝这一弊端,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

面对父亲努尔哈赤留下的“八家分权”局面,皇太极是费了不少功夫,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因为他的大汗之位是推选出来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汗或者说皇帝,刚开始还需要同其他三大和硕贝勒共理国政,甚至一起坐在上面接受大臣的朝拜。

面对这种情况,皇太极经过一系列权谋手段,将飞扬跋扈的二贝勒阿敏架空圈禁。还将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御前露刃”的理由收拾,将其正蓝旗吞并,交由自己的儿子豪格掌管,这样一来皇太极拥有了镶黄旗、正黄旗、正蓝旗三旗,对于其他五旗旗主拥有碾压性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大贝勒代善识趣的不再与皇太极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从此皇太极开始了南面独坐的时代。

初步集权以后,皇太极不只是对外收复蒙古诸部和降服朝鲜,大致统一了关外。对内更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模仿明朝设置了各种中央集权机构,在天聪三年设文馆,天聪五年,设立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皇太极在称帝的崇德元年又改文馆为内三院,各院由大学士一人主管,下设学士和主事等官员。同时设都察院,掌管监察之权。

同时皇太极开始重用汉官,并且接受汉家儒学。经过一系列中央集权以后,在1635年,皇太极宣布废除“女真”称号,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去汗号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有着与关内“崇祯”年号针锋相对的意思,至此皇太极将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联旗制汗国初步改革为中央集权政权。

当然这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毕竟开国奠基者努尔哈赤在开国伊始就建立了“八家分权”的局面,并非是一时半会就可以全部改革成为中央集权式政权的。

像清太祖时期就属于八家共治共同议政的局面,皇太极不可能将其他旗主议政权都给取消了,因此在这个基础上干脆在崇德二年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可以决定当时大清所有的军国大事,隐隐凌驾于皇权之上。当然皇太极顺势而为的背后,是扩大议政成员的范围,诸如贝子这种之前不能议政的贵族也可以加入进来,这样一来是扩大议政范围,以稀释掌握八旗的诸王权力。

到了入关以后,摄政王多尔衮更是大力打压掌管各旗的旗主王爷,为顺治帝亲政以后打压八旗诸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来康熙时期设南书房,雍正时期设军机处,都属于中央集权行为,更是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分权作用一步步削弱,到了乾隆年间以后,更是将有名无实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彻底取缔。

像雍正为什么写《朋党论》来批评朋党行为呢,其实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针对八旗,因为各旗主属之名分,就如同最大的朋党一般,所以雍正自然要大力打击了。

通过以上总结来说,清太祖努尔哈赤开国伊始是“深戒一家集权,力主八家分权”,因此有了八旗制度,而后金(大清)很明显属于是独特的分权旗制国家,使清朝走上一个错误的道路。

到了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皇太极看出“八家分权”的弊端,因此开始一系列改革从而进行中央集权。使清朝从分权之路走上中央集权之路,开始步入正轨,打下了基础,才使清朝日后有实力入关夺取天下,从而有了过二百年的大一统封建政权之清朝。

当然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八家分权”局面不是一代人就可以改变过来的,从皇太极开始,直到雍正时期,才彻底将“八家分权”的后遗症根除。

最后再说一下,为什么努尔哈赤“八家分权”的历史鲜为人知呢?

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毕竟留下的是“八家分权”,类似于共治的局面。而清太宗皇太极却对这种共治制进行改革,开始了中央集权,等于是以子改父,这在逐渐接受汉文化的大清政权来说,多少有些不光彩,所以对关于“八家分权”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的删除。

即使是有相关记载,也是语焉不详。诸如清高宗乾隆四年修订的《太祖高皇帝实录》,对当时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四大贝勒,记载的就很是模糊,甚至有不通之处。

因为相关史料删除的删除,修改的修改,真正有料的记载少之又少,所以自然是鲜为人知了。

由此可见清朝的学习能力还是很强,不只是将“八家分权”改为中央集权。接受汉化以后,更是懂得扬长避短,也学会了如何利用和打扮历史。

参考史料:清史稿、东华录、清史录、清史讲义等。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莱...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1840年,德意志诗人尼古劳斯...
原创 萧... 前言: 1941年初,一起军事争夺在晋察冀军区内部发生,主角萧锋和杨成武都是当时的关键人物。这场争执...
原创 李... 1895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签订了《马关条约》,一时间名誉扫地。清廷革除...
原创 西... “西域”一词最早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之中。西域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广大地区,而具体的“三十六国”...
原创 刘... 78.人口密集的亚洲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亚细亚亦译亚细亚,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亚洲面积4400...
原创 蜀... 荆州是东汉末年位于今湖北地区的州郡,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有九州通衢,天下之腹的美誉。同时也是一块四战...
原创 宋... 在绘画的世界里,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绘画风格。相较于西洋油画注重写实主义的特点,中国...
原创 欧... “捕鸟者”——亨利一世 亨利一世,德意志国王(919-93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开创了萨克...
原创 安... 关羽,三国时期的名将,其生平事迹在《三国志》中有详尽的记载,尤以襄樊之战为最具戏剧性和悲壮的一幕。然...
原创 美...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超级强国的定义与地位一直备受关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对其他强国的评判和...
原创 吴... 1659年,吴三桂率领的军队在南明永历政权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战争。他通过招降和俘获永历朝廷的官兵...
原创 瓦... 张须陀,字果,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市)人,其先人张温乃东汉司空太尉,孙坚、董卓、陶谦都曾于他手下做事...
原创 浅... 文 史这样滴 编辑| 史这样滴 前言 拉脱维亚人类居住的最早证据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该国各地发现了...
原创 皇... 北京的故宫是历史上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宫,在这座六百多年历史的皇家宫殿里曾经居住了二十四位皇帝。故宫本名...
原创 刘... 导读:刘禅是真傻吗?诸葛亮去世前,他曾问过一个问题,让人如梦初醒 大家好,小编继续给大家讲历史,今天...
原创 大... 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封建形式的社会长期存在,展示了许多盛世王朝。在这段漫长历史中,尤其值得关注...
原创 地...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而有的生物似乎我们从来都不曾了解,而我们今天要说...
原创 袁... 仲氏,置 公卿 ,祠南北郊。 袁术称帝为何建号仲氏?仲氏有什么意义? 先来看看史书中关于袁术称帝的...
原创 如... 在历史长河中,权力交替与政治博弈始终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张居正的生死起伏也揭开了明朝末期官场中的暗...
原创 黄... 唐代民变军首领黄巢并非出身于普通贫民之家,而是极有背景的士族后裔。多年读书却屡屡落第的他,因官场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