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的“常务副皇帝”胤祥:清朝唯一一个不避皇帝名讳的铁帽子王
迪丽瓦拉
2025-08-19 13:05:16
0

清朝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怡亲王胤祥病逝,年仅44岁。雍正听闻,悲痛不已。不顾身体抱恙,亲自前往怡亲王府祭奠自己的十三弟,在允祥灵前,雍正泣不成声。他说道:

怡亲王薨逝,心中悲恸,饮食无味,寝卧不安。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今朕素服一月,诸臣常服,宴会俱不必行。(出自《清史稿·诸王六》)

雍正皇帝兄弟众多,但是只有胤祥被他称为“吾弟”,可见两人感情之深。

胤祥甚至被人称为“雍正的常务副皇帝”。其去世后,雍正更是将他名字中的“允”改回为“胤”,胤祥也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可以不用规避皇帝名讳的王爷。

年轻时的胤祥

是什么让“腹黑”的雍正皇帝如此珍重他的这位十三弟胤祥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们小时候说起。

兄友弟恭

爱新觉罗·胤祥,生于1686年,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

胤祥的母亲是章佳氏。根据《八旗氏族通谱》记载,章佳家族只是镶黄旗的包衣奴才,由此可知,胤祥的生母地位不但不高,而且很卑微。在清朝,嫔位及以下的嫔妃,是没有资格抚养皇子的。

据说,当年胤祥生下后是交给了雍正的生母德妃抚养,也由此两个人开始有了交集。

事实上,雍正出生的时候,其母乌雅氏还不是德妃,身份也比较低,雍正是由当时的贵妃佟佳氏抚养长大的。

因为从小没有得到乌雅氏的母爱,也间接造成了雍正后来不近人情的性格。

雍正的胞弟十四阿哥胤禵出生时,乌雅氏已经是德妃了。由于有了亲自抚养皇子的资格,所以胤禵是跟着德妃长大的。

雍正和胤禵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是关系却是非常不好。

德妃与胤禛胤禵两兄弟

甚至后来雍正皇帝登上皇位后,他的生母乌雅氏还认为是胤禛抢了胤禵的皇位,表现得极为抗拒。

这也是让雍正十分寒心的。

事实上,胤禛比胤祥要大八岁。虽然有年龄上的差距,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胤禛非常疼爱他的十三弟胤祥,在有人欺负胤祥的时候,胤禛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保护他。

这也培养了两个人深厚的感情。

胤祥去世后,雍正在追忆胤祥的时候还写过一篇祭文表达思念之情。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

意思就是说:我们两人从小就朝夕相处,等胤祥长大一些,父亲就让我来辅导十三弟算学功课,我们还经常在一起讨论。每次跟随父亲外出打猎时,我们两人总是待在一起。

辅政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畅春园驾崩,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

这一年雍正44岁,胤祥36岁。

雍正的登基,让胤祥迎来了人生中一个巨大的转折。也让后人看到这位“拼命十三郎”的才干。

雍正即位时,面对的是老爹康熙留下的“烂摊子”。

当时的大清贪污横行,国库亏空,西北还有人捣乱侵犯边境,可以说一个不小心,大清就可能处于危难之中。

所以雍正即位后第一次上朝就对王公大臣们说这个皇帝自己不想当,是老爹硬要给我的。

这句话让人听起来“假惺惺”,但是也可能表达了雍正内心一些真实的想法。

雍正是个实干派。

即使老爹康熙留给了自己这样的江山,如千斤重担压在肩上,但是咱们的四爷却是个迎难而上的主儿,这个早在康熙朝时四爷找江南富商填补国库亏空、后又为户部收缴欠款的事情中可见一斑。

要把事情做好,就需要好帮手。雍正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十三弟胤祥。

在康熙皇帝去世的第二天,雍正以自己在居丧期间心情沉重,不能处理政务为由,任命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

他们分别是胤祥、尚书隆科多、大学士马齐和允禩。

这四人中,除了胤祥,也就隆科多还算雍正的人,马齐和允禩都是各怀鬼胎之人。

所以雍正不得不多依靠胤祥。

同一天,雍正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

雍正即位当初,最为棘手的问题国库亏空的问题。当年黄河发大水国家拿不出钱治灾救民,康熙皇帝不得不让胤禛和胤祥去外面筹款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没有钱,登上皇位的雍正想做点什么都是寸步难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能把这“好差事”交给自己的好弟弟胤祥。

怡亲王胤祥

整顿户部

雍正元年,胤祥受命出任户部,总理一切事务。面对康熙晚期积存的问题,胤祥自然不敢懈怠,整理案子时经常夜不归宿。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由于户部亏空数量颇大,胤祥了采取规定限期和奖励勤勉相结合的办法,将几千宗旧案都理出头绪。

后中央又设立会考府,也由胤祥兼管。会考府相当于中央审计署,负责对中央和地方的财政经费进行全面的审查。一旦发现有贪腐问题,就立即罢官、抄家、索赔欠款。雍正初年就有很多官员因此被革职抄家的。

这其中,有的王公贵族要找胤祥通融,胤祥都不讲一点情面,履郡王允裪(康熙第十二子)被胤祥逼得变卖家产才勉强还清债务。

在胤祥的不懈努力下,整顿国库亏空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工作做得好,雍正皇帝很是欣慰。

雍正甚至还给他写了一首诗:

经理度支需赞画,畴咨水土奏丰穰。

意思就是赞扬胤祥很会理财。

雍正觉得光有口头上的赞扬还不够,物质的鼓励也是很有必要的。

雍正就以康熙在世的时候,胤祥太过清正廉洁导致家里困难为理由,于是下旨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银子。

面对雍正这么大手笔的赏赐,胤祥是坚决不受。最后在雍正的“再四”劝说之下,胤祥才收下了十三万两。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雍正对自己这位弟弟的疼爱。

治水患,兴水利

雍正三年,胤祥又总理直隶地区的河流治理和军队的屯田事务。兴修水利,利国利民,在这件事情上胤祥更是亲力亲为。从疏通河道到开挖沟渠,他都是实地勘察。经过几年的治理,不仅水灾减少,农田也因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

雍正四年七月,因胤祥兴修水利有功,雍正特赐“终敬诚直勤慎廉明”牌匾给他。

出任军机大臣

雍正七年,“劳模皇帝”雍正又成立了军机处,胤祥又成了军机大臣,在军机事务的办理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时很多的诏令都是雍正皇帝发布谕旨,然后由胤祥去传旨,官员们就根据胤祥交代的这个旨意去办事就可以了。

这个也可能是胤祥被称为“常务副皇帝”的由来吧。

举荐贤才

雍正即位之初,国家弊端恒生,虽有胤祥不辞辛苦地替雍正皇帝鞍前马后,但是他们两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胤祥为雍正皇帝举荐了很多人才。

比如我们熟知的李卫就是胤祥力荐给雍正的。在被举荐之前,李卫只是户部的一个小郎中,雍正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人。是胤祥说李卫能堪当大任,雍正才对李卫加以提拔。

李卫

事实证明胤祥的眼光很准。李卫为官清廉,惩恶除奸。不仅在清朝的盐务治理上立下了标杆,在雍正推行的新政中李卫也是做得最好的,为雍正皇帝办了很多事。李卫最终做到了直隶总督的高位。

对于雍正用年羹尧主理青海军务的事情,尚书隆科多曾从中作梗,阻扰他成功。是胤祥及时站出来替年羹尧说话,雍正才对年放下心来,最终青海得以平定。

为雍正堪选吉地

在雍正皇帝的带领和胤祥的协助下,雍正王朝逐渐走上了正轨。

此时的雍正终于可以腾出时间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皇帝生前就会为自己选定安葬的地方,雍正也不例外。

最初,雍正专门派大臣到清东陵为自己堪选吉地。本来已经选中一块地方,但是后来发现这个地方会漏水,因此只好放弃。

后来,又经过大臣们的实地考察,选中了泰宁山(今清西陵)。由于之前堪选错误的原因,这次雍正皇帝决定找一个靠谱的人去查看。

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胤祥的身上。胤祥没有让雍正失望,为其找到了一块“上吉之地”。

雍正大喜过望,为了表彰胤祥,就要把这块万吉之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赏给他。

胤祥一听这怎么了得,皇陵都是葬帝后的地方,自己一介王爷实在是没有资格,于是坚决地拒绝了雍正的好意。

雍正却不以为然“我说你有资格就有资格,你就不要拒绝了”。

无奈之下,胤祥只好在距离雍正吉地60里外的地方给自己找了一块墓地并上报雍正,雍正只好作罢。

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胤祥在得知雍正收回成命后,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下了。他当日就遣侍卫前往泰宁山取土。待数日侍卫取回土后,胤祥竟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小块,手捧着吞到肚子里,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这是皇上吉地之土,我吃了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可见,胤祥在礼节大事上始终保持着清醒。

在雍正朝时,除了上面所述的事情之外,胤祥还协助雍正做了很多其他的事情。例如,为雍正建造养心殿建造、改造雍王府、皇子管教事务等等,胤祥都事必躬亲,无不尽心。

以致于雍正皇帝在众人面前夸赞胤祥:

“军务机宜,度支出纳,兴修水利,督领禁军,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王一人精经画料理”。

这里的“王”自然指的是怡亲王胤祥。

?殚精竭虑,积劳而逝

雍正六年和雍正七年,胤祥的第三子和第六子相继死去,中年丧子之痛深深地打击了他。

雍正八年,一直在“劳模皇帝”身边工作的胤祥因内心忧郁,积劳成疾病倒了。

雍正得知十三弟病倒后, 几乎每天都要去探望胤祥。胤祥知道雍正的身体也不好,所以就每半月拖着病躯去见雍正一面以报平安。

后来,胤祥病重已经难以行走,为了不让雍正担心,就搬到了离雍正住处比较远的地方养病。

在胤祥养病期间,雍正屡次派御医前去为胤祥看病,还命大臣们一起斋戒为他祈祷。

由于多年高强度的工作,再加上年轻时候落下的疾病,雍正八年五月,胤祥病情突然恶化。

雍正皇帝听闻说急忙前去探望,但是兄弟两个还是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胤祥去世时享年44岁。雍正悲痛不能自己,众大臣见状也是声泪俱下。

第二天,雍正亲自为胤祥入殓。雍正把带有自己血泪的巾帕和随身佩戴的香囊放进了棺中以在地下陪伴胤祥。雍正在胤祥死后穿着素服一个月以表哀思。

雍正皇帝

随后下令将胤祥配享太庙,并且把他名字中的“允”改回了“胤”。追谥号为“怡贤亲王”。

对于怡亲王这个爵位,雍正下令由胤祥的第七子胤晓来承袭。同时下令怡亲王这个爵位,世世相乘,永远弗替,那么就意味着是铁帽子王。

雍正觉得这还不够,雍正又封胤祥的第四子泓皎为郡王,这个郡王也是世袭罔替。这样胤祥一门就有两个铁帽子王了。

雍正为死去的十三弟胤祥如此安排身后事,胤祥在泉下有知也应该是十分欣慰了。

两年后在胤祥正式下葬的时候,雍正皇帝亲自前往相送。

除此之外,雍正还在北京、天津、扬州等地为胤祥建祠祭祀,让他可以享受地方百姓的香火。

胤祥去世以后,雍正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觉得时间不够用了。雍正开始服用服用丹药以求长生。

但事与愿违的是,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因服用丹药过多而中毒,急逝于圆明园内,享年58岁。

雍正驾崩后,就安葬在了离胤祥园寝不远的泰陵,两个兄弟又可以相伴在一起了。

最后,冷面历史君说,

在见识了太多“无情最是帝王家”的闹剧以后,雍正和胤祥向我们展现了帝王家中有情有义的兄弟之情。

雍正有情,胤祥有义。小时候的相守换来了以后的相互扶持。

都说皇帝是一个孤家寡人。

但是胤祥无论是作为一个兄弟,还是作为一名臣子,都时刻陪在四哥雍正身边,让雍正没有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对于雍正和胤祥的这份情谊,你怎么看?

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关注冷面历史君,每天分享一个历史故事给你听。

您的一个点赞就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嘉... 这正德帝叫朱厚照,嘉靖帝叫朱厚熜,两人为堂兄弟关系,为何不避讳要从血缘上与当时律令上分析了。 ?明...
原创 软... 你知道张学良吗?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经是东北王,后来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
原创 超... 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清朝末年以来最接近历史顶峰的时代,我们的国力从GDP来看已经排到了世界第二,整个欧...
原创 《...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东汉末年三国这一时期是历史上诞生名将的时期。他们不仅会武功,有谋略,而...
家庭相册|80年前的鹿特丹春节... 【编者按】 卡滕德雷赫特 [ 简称卡普(Kaap)]是荷兰鹿特丹移民最活跃的区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著名敦煌学家项楚逝世 享年85... 成都2月4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4日从四川大学获悉,著名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
原创 丽... 看古装影视作品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与清朝相关的古装宫斗剧,占比往往会超过...
原创 让...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国,有着他国没有的历史底蕴,因此在这片华夏大地之上,诞生过各种强...
原创 刘... 刘备当然想称帝,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朝思暮想的。 从以下的事迹就可窥知一二。 一、没有得到献帝的册封,...
历史真正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只有... 每当我们赞美一位皇帝的治国和军事才能时,常常会使用“千古一帝”这个表达。 不过,这些赞美中有些多少显...
原创 督...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相信大家都明白军阀混战的根本目标就是军队与地盘,军队是自己的武装实力,地盘说白了就...
原创 关...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自明朝至今已有近800年历史。 在这漫长岁月中,这四部文学巨著深深烙印在每代华夏...
原创 美... 纵观世界地图,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以盎格鲁萨克逊为主要人种的,所谓的五眼联盟国家,即:英...
原创 运... 1947年12月28日,三打运城总攻。 太阳渡。天已过午,雪停了,大地是一片粉妆玉琢的世界,黄河对岸...
原创 刘... 正史记载,刘伯温最后被朱元璋赐毒酒毒死,刘家也先后被抄家,再无后人,但故事也就在此刻划了一个休止符。...
原创 刘... 在我国古代的纲常伦理中,从来都是臣子跪皇帝,儿子跪父亲,这可以说是当时每个汉人深入骨髓的观点。但尴尬...
原创 “... 金之俊(1593-1670),字岂凡,又字彦章,号息斋,谥号文通,江南吴江八都人(今苏州市吴江区)。...
原创 日... 关于日本人的民族来源,在中国的古代典籍特别是《山海经》中有着若干记载。《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
原创 施... 文 丨星河古韵 编辑 丨星河古韵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
原创 非... 2025年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出现了一个让人瞩目的场景——中、美、俄三国同时发声,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