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小说中,徐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角色。起先,他一直云游四海,在与水镜先生司马徽的一次彻夜长谈后,选择加入刘备阵营成为军师。
刘备在新野驻军的时候,曹操派曹仁率大军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且识破了八门金锁阵,导致曹仁惨败。晚上,徐庶又算到曹仁劫寨,随后设计夺取了樊城。
曹操知道后,对徐庶的才能非常钦佩,希望将其揽入自己的麾下。在谋士程昱的建议下,曹操绑架了徐庶的母亲,并模仿笔迹向徐庶写信。
第三十六回写道,徐庶看到母亲的信件后,不得不向刘备辞别。刘备说道:“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
徐庶则说:“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望着徐庶骑马远去的身影,刘备一直站在原地。忽然,徐庶回来了,向刘备引荐了“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的诸葛亮。随后,徐庶还不放心,直接来到卧龙岗,劝诸葛亮辅助刘备。
母亲看到徐庶弃刘备而来到曹营后,将自己的儿子大骂了一顿,并指责曹操是“欺君罔上之贼”,“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不久,母亲悬梁自尽了。
从此,徐庶愈发痛恨曹操,至死都没有向曹操献过一计一策。所以,民间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赤壁之战前夕,徐庶识破了庞统的“连环计”,也没有向曹操点破。
以上,都是《三国演义》有关徐庶的描述。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徐庶是否也一直忠于刘备,没有服务过曹操呢?
首先,徐庶确实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但并不是离别的时候。《三国志》记载,徐庶投奔刘备是201年,也就是刘备驻扎在新野时期。到了207年,徐庶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建议亲自前往,这才有了“三顾茅庐”。
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刘表病死。徐庶、诸葛亮与刘备一起逃亡,在长坂坡被曹军追上,徐母被俘虏。因此,徐庶才离开刘备,选择投奔曹操。所以,徐母写信和自杀,都是小说虚构出来的。
其次,徐庶在曹营发挥的作用。刚刚投奔曹操的时候,徐庶被任命为步兵校尉,封关内侯。后来,他的官职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第一,在曹丕准备称帝的时候,劝进表里有徐庶的名字。当然,徐庶有可能不是真心劝进。假设,他是真心的话,这种背叛汉朝的行为,肯定是刘备无法容忍的。
第二,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官职大小。在正史中,徐庶最后获得的最大官职,就是这两个。
其中,中郎将更像是一个名号,在三国时期被广泛使用,权力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曹魏时期,右中郎将是第四品,秩比二千石。御史中丞则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负责监察事务,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徐庶的官职应该是在部长级。不过,诸葛亮却嫌弃他的官职低。《魏略》记载,诸葛亮出兵北伐的时候,听闻了徐庶的官职,感叹说:“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呢?”
总而言之,在曹魏时期,徐庶的官职是比较高的。这说明,他获得了曹操、曹丕的信任,工作能力也很强。但从现有的史料来看,除了在曹丕的劝进表上留名,他并没有做出一些直接背叛刘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