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胜利并不能扭转战略上的颓势。
《三国志》记载,公元238年至262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接连的征战,让蜀汉原本就弱小的国力更加不堪重负。不过,如果仔细翻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这十一次北伐虽然是胜多于败,但却并没有对曹魏的根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即使是曹魏,在东西两线同时平定叛乱和抵抗姜维也是绰绰有余的。
姜维虽然在十一次北伐中击败了曹爽并杀死了魏将徐质,但从未对魏军造成过歼灭性打击。十多年来,他们一直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甚至当时的长安城内互相纠缠……但这并不意味着姜维的军事指挥技巧不高。后期姜维与多位魏将依次对峙,互有胜负。根本原因是曹魏与蜀汉国力的巨大差异。
早在诸葛亮北伐时,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蜀汉与曹魏之间的差距,因此不同意魏延离开子午谷。如果说诸葛亮北伐是有控制的,那么姜维则把家里的全部资源都花在了北伐上。
梁方仲认为《中国历代户籍、田田、天府统计》认为,延兴元年(263年),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户52万户,人口440万。这已经成为当前的主流认识,教科书也采用这种说法。可见,仅魏国的人口就超过了蜀汉的四倍多。当时姜维大多率领少量士兵去攻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再加上后期,蜀汉人才枯萎,达到无人可用的地步。
当时魏国的后起之秀邓艾、钟会等人,在领导战争方面都不是一般人。其次,魏国占领了北方的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管理和稳定,社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即便永凉地区连年遭受征伐,也能涉及到中原大地的输血,而蜀汉基本上是举全国之力北伐,多次因粮草供应不足而不得不撤兵。草。
所以,国力差距才是根本原因。诸葛亮和姜维面对的都是一个国力崛起的统一魏国,而不是像当年韩信那样的破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