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千篇诗,自创“诚斋体”的一代诗宗杨万里
迪丽瓦拉
2024-11-04 03:04:39
0

原标题:火烧千篇诗,自创“诚斋体”的一代诗宗杨万里

一代诗宗杨万里

南宋年间,一位诗人在山河破碎的喘息声中开创新派诗风。他一生作诗2万余首,是中国作诗最多的三人之一,尤其是写荷花的诗歌,被评赞为中国第一;他的“诚斋体”诗风在历史上影响广泛,在诗人中被誉为“南宋四大家”。

寒门出贵子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的故乡在江西省吉水县,庐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就是“文章节义之邦,人文渊薮之地”。

杨万里自幼家境清贫,7岁丧母,靠父亲杨芾教书以资家用,自小深受勤俭家风影响。杨万里的父亲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十年间藏书数千卷。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勤奋,广师博学。

诗格与官品

绍兴三十二年七月,杨万里将以前写的1000多首诗,一把火全部烧掉了然后自己走新路,最终开创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杨万里烧掉旧诗后,一切从头开始,潜心创作。他独辟蹊径,迈向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交谈,听小鸟歌唱,赏青山绿水,走向一条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的创作之路,给南宋庄重的诗歌潮流吹进了一股新风。

在杨万里的诸多诗歌中,都有他廉洁直行的追求。他一生酷爱荷花,写下了近200首荷花诗。写荷花初开,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写荷花盛开,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一年四季生生不息,花可赏,叶可用,杨万里比普通文人更在意荷花的内在价值。

杨万里一生视仕宦富贵如敝履,是一位一心为民的能吏。公元1167年,40岁的杨万里向朝廷提交政论宏文《千虑策》。分“君道”“国势”“人才”“论相”“论兵”“驭吏”“刑法”“民政”等30篇,深刻总结靖康之难以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心寒归隐

公元1190年,杨万里奉命前往迎接金使,第一次横渡江淮。看着本是祖国心腹之地的淮河,而今却成为金宋双方的疆界,两岸人民也失去了来往的自由,杨万里心情异常沉痛,写下了《初入淮河四绝句》,一句“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写尽了壮志难酬的无奈

两年后,心灰意冷的杨万里谢病自免,退隐家乡吉水。闲居乡间15年,他与夫人罗氏粗茶淡饭,粗衣布衫,与村中老农无异。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是忧心百姓,报国无门的痛苦。

“诚斋“先生落幕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万里独坐书斋,写下:“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主,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字字句句饱含对权臣的控诉,对国家百姓的担忧。

写完这份奏书后,年逾八十的“诚斋”先生在忧愤中离世。之后,朝廷颁赐他“文节”谥号,追赠光禄大夫,对于“只愿文节不弱于人”的“诚斋”先生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评价。

杨万里的一生读书万卷,行迹万里

以忠节立德,以诗文立言

一扫诗文缛节之风,一肃南宋暮然之气

他以一身清节励后人

他革新自我的精神气度融于中华文脉

绵延千年,历久弥新

《了不起的江西名人》

中国特香·四特东方韵特约播出

今晚21:30

我们不见不散!

编辑:李怿宁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
原创 宋... 赵匡胤统一天下后,为了确保后代能够秉承正确的治国理政方针,他在一块石碑上刻下了三条祖训。碑文中明确告...
原创 中...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只有四位人物可以真正被称为“天命之子”,他们的崛起可谓传奇。与通常的世袭贵族或天...
原创 地...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地府是亡灵最终的归宿之地,是一个拥有严格秩序和独特审判体系的地方。在这个体系...
原创 卫... 卫瓘之所以在三国时期能够轻松干掉三大名将,并不是因为他有过人的能力,而是因为他背后有强大的支持,特别...
原创 项... 天下大势,有合必分,有分必合。 即便六国被灭,大秦建立,统一天下看似繁荣昌盛,但秦帝国最终因推行...
原创 从...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按理说,它应该代表着腐朽与衰落的象征。然而...
原创 刘... 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局面展现了许多将领和谋士的智慧。在国土争夺和权力斗争中,许多英雄人物为各自的国君...
原创 故... 北京最著名的建筑物无疑是故宫。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几乎每个人都想去故宫亲眼见识它的雄伟和壮丽...
原创 他... 1940年初,琼崖地区的抗日战争形势异常严峻,琼崖特委紧急向延安请求支援,希望能派遣有军事指挥经验的...
原创 李... 毛主席一生非常喜爱抽烟,几乎到了无法戒除的地步。恰巧李先念也有抽烟的习惯,两人因此在这个话题上有着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