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想此论一出,必会有大量演义读者来质问我:你谁啊?你算老几啊?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家,那你算呗?武庙十哲都是吹的呗?……
那好,我先敬告此类人群: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粟裕说的。
我也来问问你,知不知道粟裕谁呀?知不知道他算老几呀?人家是新中国十大将军之首,排第一的,知道么?
他是曾经的华野首长,统御兵力最高达80万。三国魏蜀吴的兵力加起来,也没他多吧?
讲起国共决战,4场战役必不可少,那就是三大战役加一个渡江战役。这4场战役中,就有两场是他打的,分别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那么他说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家,总该不是无脑黑吧?不妨来听听粟大将军是为什么这么说。
根据粟裕秘书
鞠开的回忆:在一次作战会议上,粟裕给各级指挥员讲解如何进行大兵团作战,期间有一位干部问粟裕,诸葛亮是不是军事家?
粟裕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是”。
理由是,真实的诸葛亮,主要做后方统筹协调工作,并没有亲临一线指挥作战。即便是按演义的说法,
他也只打过两次胜仗,就是“两把火”: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而且后一把火还是周瑜烧的。六出祁山,当时魏强蜀弱,而他采取正面推进,相持的办法,他又不会用迂回、包围、分割的办法打歼灭战,怎么能以弱胜强呢?所以说,诸葛亮他不是军事家。
蒋百里是不是军事家?
说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家,很多人感情上无法接受。我也理解。那么,先不说诸葛亮,咱来说说蒋百里。
此公算不算军事家?
他是保定军校的校长,他的学生有蒋介石、白崇禧、薛岳、张治中……近代军界大佬,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他的保定军校。
抗战前夕,他的一部《国防论》横空出世,率先提出持久战,成为国民政府对日战略的指导思想,与伟人的《论持久战》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在《国防论》中,蒋百里给出了对日作战的三大战略:
其一,主动抗战与全面抗战。
原文是这么说的:中国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而,不再退让,主动抗日。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打碎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
——抗战开始后,国军参谋长白崇禧,便据此提出了敌后游击战辅助正面战场的策略。
其二、主动出击上海。
蒋百里指出:一旦华北战事失利,马上开战上海,把日军进攻方向由“从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如果日军从平津南下,则是对日军有利,但我们在上海主动开打,诱使日军主力改变进攻路线,从东往西进攻,利用沿江山地与湖沼地利,消耗日军兵器装备和训练优势。则是对我们有利。
有人问过蒋百里,说日本人又不傻,如果高层坚决不在上海与我军决战,就是不改变进攻方向,我们该怎么办?
这时,蒋百里对日本内政情况的了解就显现出价值了。他的回答是:日本军队早就被少壮派军官所把持,如果日本哪位政治家、高级将领敢于违抗军队的要求,坚决不在上海应战,那么不是遭遇暗杀,就是坐冷板凳。
此后的抗战局势也确实如他所料。
日军果然老老实实自东向西,前进到湖南,而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战败。
——怎么样,神机妙算吧?是不是有股子“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感觉了?一句“当世张良”不过分吧?
其三、行持久战,通过时间消耗、拖垮日本。
抗战开始后,国军参谋长白崇禧提出的“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也是受蒋百里的《国防论》启发。
这样一位具有先见先知的军事奇才,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军事家吧。然而在他1938年逝世时,当时的国府盖棺定论,很审慎的用了“军事学家”一词。也就是,国民政府认为他不是军事家,而是一位军事学家。也就是说,他不是军人,而是学者。因为蒋百里一生,从没有真真实实的上过战场打过仗。
坐在后方办公室里安安全全的搞谋划,跟在前方战场上亲临指挥,是完全不一样的。
就拿我军战神粟裕来说,打黄维兵团时,他一度7天7夜不睡觉。为什么不睡觉啊?因为战事非常紧张啊,电报时不时就来啊,不敢睡啊,怕贻误了指挥啊。
那么你想,一个在后方再怎么料事如神的军师,真的要他亲自去指挥,首先他的身体能不能吃得消?他能不能做到几天几夜不睡觉?
蒋百里做战将是从来没有,做军师倒是有好几回,其成绩如下:
1917年他当了黎元洪的总统府顾问,结果就在当年,张勋搞复辟,跟黎元洪打起来了,把黎元洪打下了台;
1925年他给吴佩孚当总参谋长,第二年,吴佩孚被蒋介石的北伐军打败;
1926年,吴佩孚失败后,他转投孙传芳,给他当总参议,结果一年后,1927年,孙传芳也倒台……
蒋百里其实就跟马谡、赵括一样,不能带兵。安安全全在后方做军事理论,军事规划,运筹帷幄,是很可以的,一带兵立马人设塌方。也难怪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面对蒋百里请求带兵亲自去打鬼子的请求,始终予以婉拒。
那么你想,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是相当于蒋百里的《国防论》?隆中对确实让刘备成功的割据一方,但蒋百里的《国防论》也让国军打赢了抗战。既然国防论不能让蒋百里称“军事家”,隆中对又岂能让诸葛亮称上军事家?
文人带兵的典型
那么,孙武算不算军事家?毛泽东算不算军事家?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其实,孙武并不只是有《孙子兵法》,人家是有实战的。柏举之战,孙武率3万吴军打败了20万楚军。
“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这是秦国军事家
尉缭对他的高度评价。
孙武流传千年倒确实是靠一部《孙子兵法》,但孙武能称军事家并不是靠《孙子兵法》。在战国那长达两百多年的分裂时期,将星极度内卷、经典战役极多的年代,如李牧、吴起、廉颇等,哪个不是名声显赫,如果没有实战的战绩,光凭一部兵书,怎么可能卷出头?
至于伟人毛泽东,人家你以为人家只有一本《论持久战》,其实人家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期,就已经有实战经历了。
那时候他还是一师的学生,学校没有军事课程,更没有军事教官、老师等,枪是从来没摸过。但是,人家就是天赋异禀,带着1百多人的学生军,拿的是木枪模型,就把一支3千人的军阀部队给缴了械。
一百对3千,也就是一个连打败了一个团;并且还是木枪模型对阵真枪,这就是青年毛泽东的军事天才。以及再到后来的几次反围剿作战,长征中的四渡赤水,都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战役。巧合的是,毛主席对诸葛亮的军事水平也评价不高哦。
作者我不是对文人有偏见,我不是认为文人不能称军事家。雍正朝的年大将军年羹尧,你以为他是个武人吗?不,他是文人;他科举成绩非常棒,人家考中了进士;
曾国藩,创立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在战争中首创挖壕沟的方式抵御枪炮的攻击,直到几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诸国才明白曾国藩壕沟的意义。也就是说,曾国藩的军事思想,领先西方50年。但是,人家曾国藩可也是文人带兵。人家是进士出身。
左宗棠,创立楚军,先后打败太平天国,平定陕甘,收复新疆。左宗棠是举人出身。
说到底,要称军事家必须要有亲自带兵打仗的经历,纸上谈兵只能是军事学家。
三国志的评价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这么评价诸葛亮的:
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诸葛亮的才能,在治军这方面擅长,在战术、奇袭这方面,是短板;民政后勤方面的才能,比军事要好一些。
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而诸葛亮所面对的敌人,要么是人中俊杰,再加上敌我兵力不相等(敌方兵多,诸葛亮兵少),攻守转换——以前刘备集团打胜仗是因为曹操的进攻方,刘备是防守方,防御战总是比进攻战好打,可现在攻守转换了,轮到刘备诸葛亮去进攻了,因此,虽然诸葛亮多年兴师动众,也没有能打下来。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
——昔日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管仲向齐桓公举荐王子城父,都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才能,并不能兼顾所有方面。诸葛亮这人,擅长民政后勤,也是和管仲、萧何同等的一流人物,但是诸葛亮北伐时的时代,没有城父、韩信这样的名将,因此使得他不成功。
昔日刘备集团打下荆州,益州,能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是因为有关羽张飞这些军事家在,有刘备这个能识人用人的一代英主在。现在军事家走了,英主也走了,光一个诸葛亮,再怎么神机妙算也没用了,5出祁山5次失败。
在我看来,诸葛亮不能算军事家,但是缔造诸葛亮神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他绝对比诸葛亮更能算军事家。
他早年在张士诚帐下做幕僚,张士诚势力扩大也有他的功劳。最关键的来了,张士诚北伐打击元朝廷时,朱元璋派部将朱温来偷袭张士诚后方,张士诚便派了罗贯中去处理。结果就是罗贯中带兵打败了朱温。
看到没,诸葛亮没有实战经历,而罗贯中倒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