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两大谜团,不肯过江东不是怕丢面子,乌江自刎另有说法
迪丽瓦拉
2024-11-04 10:42:09
0

原标题:项羽之死两大谜团,不肯过江东不是怕丢面子,乌江自刎另有说法

南宋女词人有首著名的诗词脍炙人口,即《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歌颂的英雄就是项羽,李清照把他称为“人杰”和“鬼雄”,甚至为他不肯过江东而思绪万千。那么,项羽到底为何不肯过江东呢?果真是传说中的为了面子吗?

据《史记》记载,项羽以勇猛著称,年少时就表现出远大的志向和雄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时,项羽也在人群中观看,他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此言虽极具英雄气概,但也不乏狂妄自大的一面。

时势造就英雄,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年仅24岁的项羽被推上历史舞台,秦国亡,项羽的大名也响彻中原,一跃成为西楚霸王,虽未登帝位,但权力之大与皇帝无异。

秦亡后,刘邦崛起,与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争霸战争。

争霸初期,项羽取得了不少胜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人破了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但项羽想要全面拿下刘邦,也没那么容易。

如上所述,项羽这人有自负的一面,高估自己,没有容人之量,比如项梁死后,最佳谋士范增也被他赶走了。

韩信对他也有评价,说他有“妇人之仁”的一面,就是优柔寡断,这在鸿门宴一事上也可看出。

所以,在楚汉后期,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身边没有人才,在这一点上已远不能与刘邦相比。

特别刘邦听了萧何的话,重用了韩信,成功开辟了北方战场,一下把项羽就逼到了死角,再无翻盘的机会。

据《史记》载,项羽的霸业在垓下毁于一旦,仅带数十人想要东渡乌江,当时乌江亭长已为他安排好了船。

他说只要大王上船就可逃脱刘邦的追击,再成霸业,因为刘邦虽有万人之军,但却没有一条可用之船。

但项羽此时的情绪很值得玩味,他一反常态的笑了,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老天爷要灭他,纵然过了江又能怎样?

实际此时的项羽早已明白,他的人生大势已去,没有翻盘的可能,此前他已经卑微的去求过韩信了,说与他三分天下,结果遭拒,最后的机会也没有了。

所以,他一反常态的笑,发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慨叹,再也没有奋起再战的决心。

由此可见,项羽不肯过江东,并非完全因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是有着现实的客观因素,他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带给人们希望了。

那么,项羽是否自刎而死呢?

关于项羽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以他自刎乌江之举最为慷慨悲壮,也最为出名,李清照的诗词所表现的正是他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然而唐朝的杜牧也有一首诗,即《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的诗中,项羽成了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杜牧对他极尽惋惜之情。

那么当时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其实按常规逻辑,有机会生存,自主选择灭亡的比例是很低的。

《史记》对项羽之死有着详细的记述,但是很容易产生歧义。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兵败后,率八百人马突出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到天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于是派灌婴率五千骑去追赶。

项羽一行人渡过淮河后,就只剩下一百余人,到达阴陵后,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还被骗了,导致项羽陷入了大沼泽地,于是,汉军数千人很快就追上来了。

项羽只好带着部下向东,到达了东城,此时身边仅剩下二十八人了。但汉军已至,不得不战,项羽斩杀了百八十汉军,而他身边人仅失两人。

接下来原文是这么写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这句如何理解很关键。

同样的情景,在《汉书·项籍传》记载是这样的:“於是 羽 遂引东,欲渡乌江 。 乌江亭长檥船待。”

《史记》的记载可阐释为两种语境,一种是说项羽打算向东,渡过乌江,但前提是必须冲出东城,而司马迁有记述,说到东城,“项王自度不得脱。”,于是与追击的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战。

另一种语境就是说,项羽已经到了乌江边,给人一种马上要渡江的感觉。

为什么要这样拆句,主要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据著名学者冯其庸所说,东城就是今天的安徽定远县,此地距离乌江还有两百四十里。

按照这一说法,如果项羽战死东城,那么自刎乌江就不成立了。而且项羽身死东城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末尾也有提及,明确有说项羽身死东城。

那么是否司马迁记载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呢?有学者考证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乌江是属于东城所管辖的一下行政区域之一,所以,司马迁所说,乌江自刎与身死东城,从理论上说并不矛盾。

更何况,司马迁所生活的年代与楚汉之争仅有70年的历史,所以,学者们认为司马迁更容易掌握第一手材料。

而且司马迁的观点被不少史料所采用,其中不乏名家,如司马光、班固等史学家,这些学者本身也有鉴别能力。

所以,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对于一些历史名人,后世在读到他们的相关史料时,总会发现他们身上有某些奇特的地方。比如三国时的关羽被神化,诸葛亮完美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与人们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而后世的文人墨客、剧作家们,为了迎合大众心理,他们会将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改编,从而使得这个人物符合人们心中的形象。

最明显的就是关羽手上的青龙偃月刀,这就是元杂剧的杰作。那么对于项羽,人们就没有这样的期待心理吗?肯定有。

项羽不肯过江东,进而乌江自刎,这一情景更符合人们对这位盖世英雄的心理期待,更彰显他的人格魅力。

所以,司马迁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并不排除他个人感情色彩的宣泄,由此使得项羽被后人不断追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李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历史对于他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他凭超世之才,显赫一时,功垂后世。 但却因早...
原创 明... 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传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的...
原创 汉... 关于汉字的形成,过去的说法是“仓颉造字”,所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而今天,人们普遍...
未被盗掘,墓主人为男性!通辽古... 2024年8月,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金宝屯镇吉如海嘎查在防汛作业时发现1座砖室墓,墓葬未被盗掘,但墓...
原创 宋... 宋江能稳坐梁山首位,全倚仗他梁山好汉皆惧此人,对宋江忠心耿耿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名著...
原创 全...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陡然加快,但也加大了后发国家崛起难度,后...
原创 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衰落和丑陋达到顶峰的王朝,整个清朝近三百年时间,对中国的历史没...
院线电影《陈武帝》片花(解说稿... 电影《陈武帝》片花(解说稿) 他——,不愧是毛泽东主席高度赞赏的历史人物!他出身寒门,却广泛的学习历...
【红色通贤】邓启修:生命的守护... 邓启修:生命的守护神 邓启修 (1917-2004) 筑牢制药防控的生命长线 新中国成立后,邓启修...
原创 黑... 人们一提及非洲,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落后,贫穷等等。还有就是非洲那一年四季的炎热,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黑...
原创 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中,项羽在乌江边悲壮地...
原创 包... 在北宋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文臣,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包拯。包拯以其铁面无私、全心全意为...
原创 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提起唐朝诗人王昌龄很多人都感到熟悉...
原创 临... 刘伯温之所以号称“小诸葛”,除了和诸葛亮同样拥有非凡的才能之外,两人还同样能够未卜先知,经常在事情发...
原创 近...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东部的著名山脉长白山吗?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位于辽吉黑东部和中朝边境东北部...
原创 女... 俗话说:因果轮回、善恶终有报。有这么一个18岁的小女孩,在园艺劳作时无意间挖出了价值不菲的银元,这些...
原创 多...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距今最近的朝代,对今天的我们影响可谓是很大,所以大家对于这个...
原创 这... 姓氏作为辨别一个人血统和家族的重要标志,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大家熟知的“上古八大姓”,可以说是...
原创 三... 说起三国的武力值,基本上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 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 黄许孙太两夏侯 二...
原创 蒙... 在我国的历史上,统治面积最大的朝代就是元朝,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因为其彪悍的天性,国家军事实力强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