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两大谜团,不肯过江东不是怕丢面子,乌江自刎另有说法
迪丽瓦拉
2024-11-04 10:42:09
0

原标题:项羽之死两大谜团,不肯过江东不是怕丢面子,乌江自刎另有说法

南宋女词人有首著名的诗词脍炙人口,即《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中歌颂的英雄就是项羽,李清照把他称为“人杰”和“鬼雄”,甚至为他不肯过江东而思绪万千。那么,项羽到底为何不肯过江东呢?果真是传说中的为了面子吗?

据《史记》记载,项羽以勇猛著称,年少时就表现出远大的志向和雄心。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时,项羽也在人群中观看,他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此言虽极具英雄气概,但也不乏狂妄自大的一面。

时势造就英雄,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年仅24岁的项羽被推上历史舞台,秦国亡,项羽的大名也响彻中原,一跃成为西楚霸王,虽未登帝位,但权力之大与皇帝无异。

秦亡后,刘邦崛起,与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争霸战争。

争霸初期,项羽取得了不少胜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著名的彭城之战,项羽以三万人破了刘邦的五十六万联军,但项羽想要全面拿下刘邦,也没那么容易。

如上所述,项羽这人有自负的一面,高估自己,没有容人之量,比如项梁死后,最佳谋士范增也被他赶走了。

韩信对他也有评价,说他有“妇人之仁”的一面,就是优柔寡断,这在鸿门宴一事上也可看出。

所以,在楚汉后期,这些问题就暴露出来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身边没有人才,在这一点上已远不能与刘邦相比。

特别刘邦听了萧何的话,重用了韩信,成功开辟了北方战场,一下把项羽就逼到了死角,再无翻盘的机会。

据《史记》载,项羽的霸业在垓下毁于一旦,仅带数十人想要东渡乌江,当时乌江亭长已为他安排好了船。

他说只要大王上船就可逃脱刘邦的追击,再成霸业,因为刘邦虽有万人之军,但却没有一条可用之船。

但项羽此时的情绪很值得玩味,他一反常态的笑了,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老天爷要灭他,纵然过了江又能怎样?

实际此时的项羽早已明白,他的人生大势已去,没有翻盘的可能,此前他已经卑微的去求过韩信了,说与他三分天下,结果遭拒,最后的机会也没有了。

所以,他一反常态的笑,发出“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慨叹,再也没有奋起再战的决心。

由此可见,项羽不肯过江东,并非完全因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是有着现实的客观因素,他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带给人们希望了。

那么,项羽是否自刎而死呢?

关于项羽的传说数不胜数,其中以他自刎乌江之举最为慷慨悲壮,也最为出名,李清照的诗词所表现的正是他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

然而唐朝的杜牧也有一首诗,即《题乌江亭》,诗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在杜牧的诗中,项羽成了一个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杜牧对他极尽惋惜之情。

那么当时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其实按常规逻辑,有机会生存,自主选择灭亡的比例是很低的。

《史记》对项羽之死有着详细的记述,但是很容易产生歧义。

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说项羽兵败后,率八百人马突出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到天亮时,汉军才发现项羽跑了,于是派灌婴率五千骑去追赶。

项羽一行人渡过淮河后,就只剩下一百余人,到达阴陵后,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还被骗了,导致项羽陷入了大沼泽地,于是,汉军数千人很快就追上来了。

项羽只好带着部下向东,到达了东城,此时身边仅剩下二十八人了。但汉军已至,不得不战,项羽斩杀了百八十汉军,而他身边人仅失两人。

接下来原文是这么写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这句如何理解很关键。

同样的情景,在《汉书·项籍传》记载是这样的:“於是 羽 遂引东,欲渡乌江 。 乌江亭长檥船待。”

《史记》的记载可阐释为两种语境,一种是说项羽打算向东,渡过乌江,但前提是必须冲出东城,而司马迁有记述,说到东城,“项王自度不得脱。”,于是与追击的汉军进行了最后一战。

另一种语境就是说,项羽已经到了乌江边,给人一种马上要渡江的感觉。

为什么要这样拆句,主要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据著名学者冯其庸所说,东城就是今天的安徽定远县,此地距离乌江还有两百四十里。

按照这一说法,如果项羽战死东城,那么自刎乌江就不成立了。而且项羽身死东城在《史记·项羽本纪》的末尾也有提及,明确有说项羽身死东城。

那么是否司马迁记载存在前后矛盾的情况呢?有学者考证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乌江是属于东城所管辖的一下行政区域之一,所以,司马迁所说,乌江自刎与身死东城,从理论上说并不矛盾。

更何况,司马迁所生活的年代与楚汉之争仅有70年的历史,所以,学者们认为司马迁更容易掌握第一手材料。

而且司马迁的观点被不少史料所采用,其中不乏名家,如司马光、班固等史学家,这些学者本身也有鉴别能力。

所以,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也是一个难解的谜团。

对于一些历史名人,后世在读到他们的相关史料时,总会发现他们身上有某些奇特的地方。比如三国时的关羽被神化,诸葛亮完美化,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与人们的心态有很大关系,而后世的文人墨客、剧作家们,为了迎合大众心理,他们会将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改编,从而使得这个人物符合人们心中的形象。

最明显的就是关羽手上的青龙偃月刀,这就是元杂剧的杰作。那么对于项羽,人们就没有这样的期待心理吗?肯定有。

项羽不肯过江东,进而乌江自刎,这一情景更符合人们对这位盖世英雄的心理期待,更彰显他的人格魅力。

所以,司马迁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并不排除他个人感情色彩的宣泄,由此使得项羽被后人不断追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了十(九)位同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中,我提到过西汉初年有十(九)位同...
原创 封... 在封神世界中,姜子牙受命于元始天尊,封神三百六十五位,每位正神都各自守护一方。 随着历史的演变,...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种极具历史背景的仪式,既令人毛骨悚然,又长久地在社会中流传。尽管它的残忍性受...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