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有了这条河,始终都是一个中国
迪丽瓦拉
2025-08-26 07:05:23
0

电视剧《北上》在央视一套开播,京杭大运河又成为了时下的热点。

这部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徐则臣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删掉了原著中大篇幅的晚清历史情节,只将当代部分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补充扩写,把主题聚焦于运河人家年轻一代北上奋斗的当下经历,其实已经可以看作是一个新故事了,只是依然沿用了原著的故事背景地、人物关系和脉络。

小说《北上》以1901年漕运废止与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为时空锚点,通过两条线索交织叙事:历史线为意大利探险家小波罗沿运河北上寻弟马福德,与船主老夏、船主陈改鱼、船夫周义彦、翻译谢平遥、挑夫邵常来、义和拳民孙过程等人相遇,他们的命运因运河而交织,遗物成为百年后的考古关键线索;当代线则为大运河申遗前夕,一次偶然的考古发掘揭开尘封的运河秘史,几大家族后裔因一封意大利信件重聚,完成对文化传承的追问闭环。

无论影视还是小说,背景都离不开这条全长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而它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中国南北凝聚融合、密不可分的过程。

因为地势西高东低,因此中国的大江大河几乎无一不是从西向东奔流至海,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无不如此。而南北走向的河流,不是主要江河的支流,就是长度有限浅流辄止,无一能贯穿广阔的国土。

但在水运成本极度优先于陆运的古代,南北向的河流一样具有重大意义:就算没有天然河道,也要想办法造一条人工河道出来。第一个进行大规模尝试的,是春秋晚期的吴国君主夫差。

为了称霸天下,夫差一心要跨越长江、淮河,北上攻打齐国。因为两条江河同为东西走向、缺乏水道相连接,但彼此间存在多个湖泊,于是夫差开凿了一条全长170公里的河道,史称邗沟。这条人工河道利用地势,将长江与淮河通过其间的诸多湖泊相连,吴国的运兵船和运粮船才能北上前往边境前线。而利用内陆河流和海路为朝廷和军队运送粮食的航运系统,就称为漕运。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展出的藏品《钦定户部漕运全书》(图据 视觉中国)

魏晋时期,北方战乱频仍,东晋衣冠南渡之后,江南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开始变得举足轻重。隋唐定都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为保证帝国首都的物资供给,保证江南地区所产的粮米能快速、安全、低成本地运到都城,沟通南北水道的要求比以往更为迫切。

隋炀帝杨广继位的第二年(公元605),就下令开凿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水系打通,全长近650公里的通济渠仅用了不到五个月便竣工。之后的六年里,随着永济渠及江南运河的开通,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的超级运河问世,后世称为南北大运河。

这条运河全长2700余公里、河面宽达30-70米,从此江南的鱼盐稻米、丝绸布帛,都可以通过船只北上运抵洛阳盆地及关中平原。虽然因为滥用民力、四处征伐,隋朝二世而亡,但之后唐朝却因运河受益无穷,盛唐的造就尤其与运河之功效紧密相连,以至于晚唐诗人皮日休写下著名的汴河怀古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明代《帝鉴图说》插画“游幸江都”,描绘大业元年隋炀帝第一次乘龙舟巡幸江都(扬州)时的情景

北宋时期,运河上运载花石纲的船只往来频繁,终于使北宋朝廷亡于金人之手。南宋朝廷偏安杭州,运河杭州段仍然交通往来频繁,但因为1128年宋将杜充掘黄河以阻挡金兵,金人统治区内的北段就大不如前。

元朝忽必烈定都北京,此时以长安、洛阳、开封为代表的关中和中原腹地已不堪大任,而经济中心南倾的趋势也已不可逆转,因此需要一条更直接的漕运路线。忽必烈花了十一年时间重整河道,既有疏浚更是新开,将隋唐的南北大运河去弯取直,形成了一条纵贯中国东部南北的新运河,也即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变迁示意图 图源/《博物》2013年11期

1282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北京出发,沿大运河一路南下直抵杭州。通过他的游记,大运河的历史和风貌第一次令欧洲和世界知闻,而马可·波罗也因此成为了六百年后《北上》中意大利人小波罗的榜样,“小波罗要逆流而上,把运河走一趟,好好看一看偶像战斗过的地方。”

在写作《北上》之前,徐则臣曾耗时四年,沿运河行走实地采风。这条运河最容易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流向:究竟是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如果按地势而言,北高南低,似乎应当从北向南;但从水源而言,南方降雨量远高于北方,似乎又应该是从南到北。

但实际上都不是。京杭运河是一条人工河,而人工河跟自然河流的重大区别,就是以“合”为最重要的原则:不管怎么流,总之必须要连起来。

自然河流从上游到下游,流向是单一的自上而下、从高到低。无论长江还是黄河,都是单一流向。然而京杭运河的性质不一样,它其实是通过人工开凿河道,将天然水道逐段连接起来而成,所以就整体而言,它并没有固定的流向:这一段运河的水源在南,流向就自南而北;下一段的水源在北,那就自北向南。

而且运河两段的海拔落差虽然只有44米,但因为地形地势原因,运河上不但设有船闸以通航,必要时还需要纤夫以人力拉船逆流而行。例如大运河北边的最后一段——天津至北京的北运河,船工只要能在船上望见通州的燃灯塔,就知道几个月的风雨兼程终于要熬到头了。但岸上的纤夫却不敢松懈,因为是逆流而上。

1860年,英法联军随军记者费利斯·比托拍摄的通州运河,以及最早建于北周的燃灯佛舍利塔。

1293年之前,漕粮和物资都只能船运到通州,然后走25公里陆路运到京城。忽必烈于是敕命年逾六旬的郭守敬,要他想办法打通这千里运河的“最后一公里”。已经将海拔原理应用于治河的郭守敬,利用地势更好的白浮泉作水源,开凿出一条能行船的、从通州到京城积水潭的通惠河。

而当徐则臣来到如今通惠河的岸边,向导指着脚下与河道平行、相隔遥远的公路,说:“这才是当年的通惠河。”

七百多年的时间里,点滴的变化也会被时空放大。京杭运河开通之后,历朝历代的水利专家都在这条河上殚精竭虑。明代的潘季驯,在江苏淮安清口修筑高家堰,利用洪泽湖水“束水冲沙”,减轻河道淤塞。清代的靳辅仍然致力于清沙,康熙和乾隆才能通过运河下江南,而《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才能北上前往荣国府。

清 徐扬 等《乾隆南巡图》(局部)

但其实漕运在清代已接近终点。1842年英军在鸦片战争中的决胜一战,就是夺取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的镇江,封锁漕运使得道光帝迅速改战为和。1855年黄河改道从如今的山东东营入海,致使运河山东段逐渐淤废,而漕运改经海路。

小说中,小波罗1901年北上,船至济宁时遭遇了河盗,被刺中腹部而不治。他的遗嘱,是如果能抵达终点通州,一定要把他埋在运河边上。

“在受伤躺倒之前,运河于我,就是一个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而已,上了岸三分钟我就会彻底忘掉。受了伤动不了了,从济宁开始,一天二十四小时跟这条河平行着躺在一起,白天听它涛声四起,夜晚听它睡梦悠长,我经常发现,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

“如果运河是个人,我真想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让我多活几年?为什么不能让我再在这条河上多走几个来回?我不考察水文,也不看什么名胜古迹,我甚至都不下船。我就在船上坐卧行走,喝茶、抽烟、看书、拍照、发呆,就安安心心地看它流动和静止,听它喧嚣与沉默。我就单单跟这条河摽在一起。运河说话了。运河是能说话的。它用连绵不绝的涛声跟我说: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这条大河里上上下下的水,顺水,逆水,起起落落,随风流转,因势赋形。”

如今的通州运河与燃灯塔。(图据 视觉中国)

在书中的小波罗离世十一天后,1901年8月15日,光绪帝应李鸿章请,颁废漕令。1905年,从明代开始延续五百余年的漕运总督被废止。之后黄河以北的运河段逐渐淤为陆地,京杭大运河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京杭大运河虽然开通了几百年,却并不顺畅。根本原因是它虽然在国家战略上确实需要,但偏偏又处在一个不适合开凿人工运河的地理环境里:含沙量60%的黄河水时常造成淤堵;北方降雨量稀少促使河流水量有限、农业灌溉和河道运输争水矛盾突出;无可避免的过闸和逆流更增加了运输难度……等到近代铁路、公路运输兴起,漕运的衰落其实也就不可避免。

从京杭运河剖面图可见:从一端到另一端并非平路坦途。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运河日趋残破,成为一条只能分段通航的水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使得通航能力又大大得以改善。因为在现代,水运仍有成本低、运量大的优势:一辆120匹马力的汽车仅能装载8吨货物,而同样动力的一艘船可以拉动1000吨货物。

因此这条运河仍然是内河航运的黄金水道,每年运量仅次于长江。1988年1月,由于突发沉船事故,从苏州到常州92公里的河面上挤满了近万艘船舶,经过13个昼夜才得以疏通。1999年8月,京杭运河北段湖西航道因水位突降造成5艘重载船舶搁浅,上下游2500艘船、7600余船员和60万吨货物滞留。

运河南段拥堵的原因如果说是船多而航道窄,北段的原因就是水量实在有限。专家认为,解决北段运河的通航问题,“南水北调”工程是最切实可行之计。“南水北调”工程分为西、中、东三线,而京杭运河正处在由长江下游调水的东线上。

随着科技的进步、环境的改善,京杭运河水质也有相当提升。2022年4月,京杭大运河实现了百年来的第一次全线通水。虽然距全线通航还有待时日,但在许多河段,游客已经可以在游船上感受当年马可·波罗的所见所闻。

苏州,京杭运河石湖景区。(图据 视觉中国)

这条肇始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的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由北到南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成为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除了看得见的物资运输外,还有看不见的功能,如政令的通达、国家意志的落实、民族认同感的建构、不同地域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融通……大运河如血脉一般,把在地理、气候、经济、文化上都差异巨大的南北紧密联成一体。

江苏省淮安市,运河两岸云雾缭绕。(图据 视觉中国)

所以有了这条河,不管是北上还是南下,始终都是一个中国。

文/启凌 编辑 曾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意大利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
原创 淝...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是南北方分离后的第一次大战,也同样是纵观整条历史进程之中十分少有的少数战胜...
原创 日... 虽然现在各国之间的相处模式比较缓和,不过曾经的日本在我国战争历史上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敌人,好在最后我...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专题深思) 王 凯 李 源 《人民日...
原创 古... 2016年,在纪念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年的学术会议上,考古学家希马德斯表示已经“基本确定”亚里士多...
原创 天... 天宝之变:唐玄宗马嵬西去,唐太子留图恢复 话说杨贵妃迭闻凶耗,心似刀割,已洒了无数泪痕;及高力士传...
原创 魏... 标题:魏延之死:蜀汉大将的悲剧终章 XXXX网XXXX年XX月XX日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魏延之死...
原创 美... 我看了很多人关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质的论述,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抱着有色眼镜看人、抱着立场大于事实的态度来论...
原创 他... 杜甫在《送蔡都尉诗》中吟咏道:"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材缘挑战...
原创 家... 在广东省肇庆市的胡先生家中,一枚蕴含深厚历史与家族情感的丁未大清铜币安然地躺在精致的收藏盒内。这枚铜...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欧阳军喜   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
原创 晚... 李鸿章谈判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在189...
原创 《... 《似锦》男主是在军中长大的武夫,现如今成了都城司司尉,一边帮着都城司断案,一边又在暗中调查南乌圣女的...
原创 天... 天宝之变:楼前百戏竞争新,十龄童子获牙笏 话说杨贵妃蛊惑唐玄宗,经长生殿密誓后,愈得宠幸,就是三国...
原创 都... “燕瘦环肥”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一词指的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妃子——赵飞燕以及杨玉环的身材特色...
原创 溥... 为谋权力,勾心斗角,这是社会各个阶层永恒不变的定律。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其实这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皇...
原创 黄...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势力开国皇帝。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大军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
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
原创 秦... 说起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一统六国后,不但身份证只有一种,度量衡、道路要统一...
遥遥领先:惨遭清朝封杀的近代外... 作为清朝历史上的外交先驱,郭嵩焘虽来自湖南,却与曾国藩、左宗棠等武夫有着截然不同命运。他早于几乎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