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讣告!浙江籍巨星逝世
迪丽瓦拉
2025-08-26 07:05:37
0

3月4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刘祖熙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日凌晨3时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刘祖熙教授1933年6月16日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195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1956年由国家公派赴波兰留学,1960年在波兰华沙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1961年起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2001年7月退休。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祖熙教授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俄国史、波兰史和东欧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40年的教学生涯中,刘祖熙教授以渊博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史学的热爱,所开设的俄国史、东欧史等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培养硕士17人,博士8人。刘祖熙教授一生勤奋,治学严谨,著有《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1861-1917)》《波兰通史》《夏日堂史集》等,编著《波兰通史简编》,主编《斯拉夫文化》《东欧剧变的根源与教训》《俄国通史简编》等,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刘祖熙教授的学术成果朴实凝练,学术价值极高,广获好评,屡被征引,多次获奖。

刘祖熙教授是我国波兰史、东欧史研究的先驱者与奠基人,也是新中国俄国史研究的主要开拓者、奠基者之一。2001年获波兰总统授予的“波兰共和国骑士十字勋章”,2005年再获波兰政府颁发的“波兰独立纪念奖章”。曾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副理事长(1985-200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研究所特约高级研究员(1989-1998),在推动我国俄国史、波兰史和东欧史的教学与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刘祖熙教授一生兢兢于教育,孜孜于学问,为人正直、谦逊包容。他教书育人,教导学生做人为先。他融学识深度和师德温度于一身的师者风范永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姜... 公元234年诸葛孔明在第五次北伐中不幸病逝五丈原,此后蜀汉大权落在了蒋琬、费祎手中,要知道当时并非孔...
原创 美...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大部分的国家,在建立后,都是不断奋斗,推动国家的发展,最终实现民富国强的目的...
原创 巴... 引言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一词,出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
原创 王...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当中,除了留下的灿烂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我国人民向来爱好和平,但...
原创 这...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诗词无疑是其中无法忽视的存在。自浪漫主义的《诗经》而起,古诗便在古代文学中占...
原创 西... 前言 在封建历史2000多年的发展时间里,历代王朝的发展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往往是比较低的,但是唐朝除...
原创 中... 1、西施 西施是春秋时期越国诸暨人,因居西村而得名,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美貌被誉为有 “沉鱼” 之姿。...
从石到器 我们对玉的喜爱从未停... 刻有乾隆御制诗的玉琮 玉鹰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晚期 玉猪龙 红山文化 立姿玉人 新石器时代凌...
烽火长歌:南宋抗金名将陆昭云之... 第七章 星噬三界 嘉定十三年・白露。贺兰山阙,仿若一座被岁月尘封的神秘壁垒,横亘在天地之间。山巅云雾...
历史上的今天 | 意大利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
原创 淝...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是南北方分离后的第一次大战,也同样是纵观整条历史进程之中十分少有的少数战胜...
原创 日... 虽然现在各国之间的相处模式比较缓和,不过曾经的日本在我国战争历史上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敌人,好在最后我...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专题深思) 王 凯 李 源 《人民日...
原创 古... 2016年,在纪念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年的学术会议上,考古学家希马德斯表示已经“基本确定”亚里士多...
原创 天... 天宝之变:唐玄宗马嵬西去,唐太子留图恢复 话说杨贵妃迭闻凶耗,心似刀割,已洒了无数泪痕;及高力士传...
原创 魏... 标题:魏延之死:蜀汉大将的悲剧终章 XXXX网XXXX年XX月XX日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魏延之死...
原创 美... 我看了很多人关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质的论述,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抱着有色眼镜看人、抱着立场大于事实的态度来论...
原创 他... 杜甫在《送蔡都尉诗》中吟咏道:"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材缘挑战...
原创 家... 在广东省肇庆市的胡先生家中,一枚蕴含深厚历史与家族情感的丁未大清铜币安然地躺在精致的收藏盒内。这枚铜...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欧阳军喜   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