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雍正08:四爷夺嫡的起点,邬先生道破康熙心思,立孤臣人设追欠银
迪丽瓦拉
2025-08-26 07:05:33
0

“都说是康熙盛世,天下太平,可各省报上来的土地,一年年减少,税收也一年年递减...”

俗话说的好,“康熙康熙,吃糠拉稀”。在康熙执政末期,肆意的纵容,土地兼并,吏治贪腐,已经让整个大清摇摇欲坠。各个皇子们带头借钱,这一千二百多万两的债务,成了大清的心头之患!康熙老大爷和四阿哥,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了本剧中最能彰显老四格局的对话:

“这一次你和胤祥的差事办得很好,可以说解了国之危难。”

落座之后的康熙大爷,满脸堆着笑,却也道出了大清的积弊。从盐商身上搞钱,一次两次可以,多了怎么办?

“黄河、淮河,今年治了,明年又决,水灾治了,还有旱灾、蝗灾,治国的根本不在于此。”

而作为他的儿子,四阿哥站起身来,一句话道出了大清朝目下最大的问题——土地兼并。

“儿臣在下面见到的,和皇阿玛说的一样。那些有钱的士绅人家,仗着免税,拼命置地,小户人家因为人多地少,付不起工税,也甘愿贱价卖了田土,当他们的佃户。这样一来,土地年年兼并,贫富日益不均,而国家的税收呢,却是年年减少。仅此一弊,朝廷已不堪其扰!”

这时候的康熙老大爷,脸上露出了罕见的凝重。

“你能看到这个弊端,说明你肯用心思,其实朕何尝不清楚,朕几次想丈量全国的土地,按土地纳税,可以缓冲一下。可层层报上来的数字都是假的,而京城里面的官呢,弄得不到国库里去借债的,反倒成了不合时宜!人太多了是不好办,朕这么多儿子,就没有一个愿意承担 追款的差事……”

在理解这句话之前,我们要理解一个概念。古代封建王朝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基本上相当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业人口,养活不到百分之五的士绅阶层。正因为如此,广大的百姓才是封建王朝赖以为生的基本盘,这也就构成了封建王朝的基本盘——农业土地税。

但是往往那百分之五是不用交税的。这意味着什么?农业社会生产力就这么多,你康熙老大爷打葛尔丹是钱吧,各级政府的工资,维持大清的运转,都是要钱。

我康熙老大爷活了这么多年,就不能享受享受了?下江南玩一玩是钱吧,建个宫殿找两个妃子打斗地主,玩玩什么Can Can need new new的游戏,那也是要钱的。

虽然大清名义上永不加税,但是杂七杂八的苛捐火耗,那自然少不了。

一来二去大量自耕农破产,田产被不用交税的士绅收走了。那农业税少了,国家运营的成本却上来了:赈灾、对外战争、宗室的花销、越来越庞大的大清各级公务员的工资……

一番操作下来,国库不能说是丰盈富饶,也只能说是空空如也了。圣祖康熙老大爷,又爱惜自己的死后名声,不愿意得罪士绅阶层,毕竟得罪古代的读书人,那以后指不定怎么黑你呢。

所以咱们回到剧情,康熙老大爷瞅着自己的老四,那真是老顺眼了。而咱老四也是咣当往地下一跪:

“儿臣愿意办理追比欠款的差事!”

“好!”

“只要对我朝廷有利,对我大清的江山社稷有利,儿臣大不了做个孤臣就是了!”

康熙老大爷,是笑意盈盈地拉起了自己的儿子,内心感慨道:好小子,好觉悟,有了做孤臣的心思,那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儿!

这时候老四适时的,找老爹要自己的工作团队,首先正是在江南工作表现出色的田文镜,其次也点出了自己亲爱的十三弟,毕竟江南赈灾时,劳苦功高却没有赏赐,我希望老爹给降旨封赏!其次是让他来跟我一起干,当个副手啥的……

康熙翘着腿,表示老十三你就不要想了。

“因为朕,想让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

“儿臣明白。”

“明天就进驻户部,追缴库银!”

那一瞬间,老四回想起了邬先生的话。

“这么多阿哥,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出来接这个差事?是他们认为国库的欠款,不应该追回吗?不是。他们是抱着这么样一个心思,不愿意得罪人,更怕得罪人了,还追不回欠款。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这是雍正王朝中第一神人——邬思道的首次出手。

也正是这一次,彻底确立了四阿哥在康熙老大爷心中的形象。但是想要得到一个编剧的心,可着实不容易。四阿哥回来后,立刻着手准备了盛大的拜师仪式,请邬先生就职弘时和弘历的老师。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四阿哥居然亲自给邬先生,深深地作了一揖。

那很多有小问号就好奇了,怎么这个邬思道什么都没做,为啥还这么礼遇呢?这实质上就是因为剧情原因,缩减了邬先生和老四的相遇的过程,同时也隐没了邬先生来北京的一些故事。所以等忙完了拜师礼,老四直接跟邬先生开小黑屋单聊了。

“邬某一介寒儒,又是坐过牢的刑余之人,四爷为什么要请邬某人,出任世子先生呢?”

对啊,那邬先生到底哪儿,得到老四的赏识了呢?只不过是落榜生小邬,组织了四百多人抬着财神像,把考场给冲了而已……!

作为曾经的大清天字号钦犯,邬先生是有操守的。可老四只用了几句话就打动了他:

“朝廷待其不为其薄矣,二君设心何其谬也,独不敢天听若雷,神目如电,呜呼,吾辈进退不苟,死生唯命,务请尚方宝剑,斩彼元凶,头悬国门,以敬天下墨吏!”

老邬一听,没错。当年我抬着财神冲考场的时候写的。没想到四爷还记得呢?两人不约而同举杯:

“是真文章,自能千古流传。四爷请,请!”

这两人喝上酒了,老四也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追比欠款这个差事,接还是不接?作为一个合格的谋士,老邬先是给老四分析了目下的形势。现在借款的人,主要分为三种人。

第一种是实在太穷了不得已而借之,一个四品京官一年合法收入才一百多两,这点钱在充满地道的老北京儿,也就能刚刚糊口,不借不贷怎么应酬;这第二种人,属于不安分才借的,这些人往往都有功绩有资历,都是讲排场讲阔气的大官儿,这些人欠的银子,那可都是几十万两起步!皇上念着旧情,能下得了手吗?而第三种人则是单纯的贪得无厌,看到别人借了,自己也跟着借,反正不用还!这类人钱多了就摆阔攀比,然后接着借。更甭提王室宗亲了。

接着才有了邬先生的灵魂问答,如果王爷您也不愿意接这个差事,那么皇上不是连一个愿意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等到老四跪在康熙跟前的时候,那感觉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啊!只不过他刚出了养心殿的门,一直躲着老爹的太子哥,直接塞给老四一张名单。

这上面的“凤雏卧龙”,都是太子哥的人,自然是希望老弟追比欠款时,能高抬贵手。名单一交,太子哥脸上洋溢着微笑大步离去,留下傻眼的老四愣在原地……

“朕委派胤禛,为追缴国库欠款大臣。上自王公贵胄,下至文武百官,凡借款者,限十日内还清。凡抵赖不还者,由步兵统领衙门捉拿追比,绝不姑贷!”

随着康熙老大爷的圣旨颁行,一场席卷带清朝的扫债风暴正式上演!四爷胤禛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上台前:

“皇上派了我追比库银的差事,我想你们心里都清楚,这个差事不好当啊,俗话说啊,站着借钱,跪着讨债!倘若跪着就能把钱讨回来,我现在宁愿给大家跪下…!这一次不管是谁,无论他借了多少钱,都得还。没有钱卖房子贷款也得还!”

同时老四也分配了一下工作,由田文镜追缴王公以下官员欠款,老四亲自追缴宗室贵胄王公以上的欠款。田大人的遭遇咱们先不谈,先看看坐在工地的老四吧:

“王八羔子,老子才出去了一会,你们就躲懒啊,都待着干什么啊,还不赶快动工!”

老十揣着明白装糊涂,瞅着四哥来,那是稳稳的没啥好事儿啊。嘴上却还是说,哥啊,我这戏楼子咋样,我跟你说,到时候找几个名伶,开业的时候组织组织送小金花啥的,老赚了!

老四小手掐腰,表示你这小楼不错,理念也超前了几百年,就是有点不合时宜啊!老十寻思,我这不刮风也不下雨的,咋了?老四表示,黄河刚刚发了大水,国库没钱赈灾了:“咱怎么能把银子借出来盖戏楼?十弟啊,我们这些做儿子的,要为皇阿玛分点忧啊。”

老十则不愧是老十,脑回路有一种异于常人的美感:“我借银子盖戏楼,正是为了给皇阿玛分忧呢!”

老四直接点破了,你这个“戏”,皇阿玛可不喜欢看。老十接茬道,下个月就是宝宝我二十五岁的生日了,我跟皇阿玛说好了,这戏楼就是为了皇阿玛看戏才盖的!

老四打断了老十的奇妙脑回路,你要是真有孝心,那就做个表率,先把钱还了!怎料老十语出惊人:

“你几时见过儿子花老子的钱,还要还的?”

这脑回路清奇的,险些让老四没绷住,只能说一句,老十的太学成绩并不理想啊……

“是,我打从小就不会念书,可阿哥们念书念的好的,还不是照样欠了国库的钱?四哥,你可别老盯着我好不好!”

“你放心,这次不管是谁,欠了国库的银子,都得还清!一文也不能少!”

撂下狠话,老四扬长而去,一旁的包工头表示,老板,这戏楼,还动不动工啊?

“还动个屁!”

刚从老十这个粗人这要完账,老四就跑到了三哥身边。众所周知,老三虽然溶于老十三,但是目下跟老四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说着,还热情地领着老弟,看看自己的大事业。给咱大清国留一点经国之大典,不朽之盛世。老四抬头一问,三哥你借来的三十万两,都拿来编书了?

对此,来要账的大清冷面王也得催账,你这写书著作,恐怕跟国计民生,裨益不大啊。

“照四爷的话说,那仓颉造字,也是多此一举咯?”

说话之人,正是清流领袖——李绂。

怼完了四爷,更是毫不客气地,戴着帽子转身便走。只留下老四跟自己的三哥。

“三哥,不是我不通融,您这儿借的国债不还,其他人就会借着大水打漂,国库里上千万的借银追不回来,我的差事砸了无所谓,皇阿玛这个家难当啊……”

老三虽然脸上写满了不开心,一脸傲娇地开始自暴自弃,你这么说的话,那我干脆把人遣散了,把书停了:

“凑钱还债,让你交差就是了!”

那么冷面王老四要钱都这么费劲,轮到田文镜出场又会经历什么?

预知后事如何,我们下期继续解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历史上的今天 | 意大利艺术家...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5年3月6日—1564年...
原创 淝... 公元383年秦晋淝水之战,是南北方分离后的第一次大战,也同样是纵观整条历史进程之中十分少有的少数战胜...
原创 日... 虽然现在各国之间的相处模式比较缓和,不过曾经的日本在我国战争历史上是我国一个非常大的敌人,好在最后我...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体现 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专题深思) 王 凯 李 源 《人民日...
原创 古... 2016年,在纪念亚里士多德诞辰2400年的学术会议上,考古学家希马德斯表示已经“基本确定”亚里士多...
原创 天... 天宝之变:唐玄宗马嵬西去,唐太子留图恢复 话说杨贵妃迭闻凶耗,心似刀割,已洒了无数泪痕;及高力士传...
原创 魏... 标题:魏延之死:蜀汉大将的悲剧终章 XXXX网XXXX年XX月XX日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魏延之死...
原创 美... 我看了很多人关于美国这个国家本质的论述,其实大部分人还是抱着有色眼镜看人、抱着立场大于事实的态度来论...
原创 他... 杜甫在《送蔡都尉诗》中吟咏道:"蔡子勇成癖,弯弓西射胡。健儿宁斗死,壮士耻为儒。官是先锋得,材缘挑战...
原创 家... 在广东省肇庆市的胡先生家中,一枚蕴含深厚历史与家族情感的丁未大清铜币安然地躺在精致的收藏盒内。这枚铜...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 欧阳军喜   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
原创 晚... 李鸿章谈判的内容《辛丑条约》的签订: 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曾在189...
原创 《... 《似锦》男主是在军中长大的武夫,现如今成了都城司司尉,一边帮着都城司断案,一边又在暗中调查南乌圣女的...
原创 天... 天宝之变:楼前百戏竞争新,十龄童子获牙笏 话说杨贵妃蛊惑唐玄宗,经长生殿密誓后,愈得宠幸,就是三国...
原创 都... “燕瘦环肥”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一词指的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妃子——赵飞燕以及杨玉环的身材特色...
原创 溥... 为谋权力,勾心斗角,这是社会各个阶层永恒不变的定律。都说一入皇宫深似海,其实这就是现实的真实写照。皇...
原创 黄... 黄巢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势力开国皇帝。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大军进入洛阳,突破潼关,进入...
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
原创 秦... 说起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威振四海,一统六国后,不但身份证只有一种,度量衡、道路要统一...
遥遥领先:惨遭清朝封杀的近代外... 作为清朝历史上的外交先驱,郭嵩焘虽来自湖南,却与曾国藩、左宗棠等武夫有着截然不同命运。他早于几乎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