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2年,曹魏那边的实际当家人司马昭,决定进攻蜀国,但是以司马昭当时的地位,他没法自己去,于是他安排了一个叫钟会的人前去西北军区统筹这个事。
熟悉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曹魏那边早期针对蜀汉的政策,是以防御为主,然后利用自身的地域、人口等优势条件,慢慢把蜀汉给耗死。
曹魏的这个战略是曹魏高层的领导们一致认可的,那么司马昭为什么会突然想着去伐蜀呢?
原来在不久之前,他犯了了一个大错,他忽视了对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的看管,但又处处比表现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结果曹髦以生命为大家,让司马昭的原计划被打乱。
司马昭当街干掉了皇帝,这种严重的政治失误需要用泼天大功去弥补,万般无奈之下,司马昭才决定主动出击蜀国。
那么当年司马昭为何会让钟会去挑这副重担呢?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司马昭打算用攻蜀的计划,来弥补自己之前的过失的时候,他的建议几乎被所有同志反对,但除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钟会。
钟会除了和司马昭意见一致以外,司马昭敢于用他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钟会和司马昭算是同一个阶级的自己人,钟会的父亲和司马懿关系莫逆,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又和钟会的关系莫逆,用现在的话说,钟会和司马昭算是同一个大院中成长,且还玩的很好的阶级兄弟。
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钟会去西北军区之前,西北军区是有当家人的,这个人叫邓艾,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邓艾出身贫寒,后来能出头,一是靠自己努力,二是以为内司马懿的赏识,但是,邓艾和司马昭以及钟会在阶级成分上,是有天壤之别的。
而且据史书记载,当年司马昭安排钟会去西北战区统筹工作时,邓艾这个年近古稀的老汉,是态度鲜明的持否定态度的,但是因为邓艾在西北军区威望很高,有丰富的对蜀作战经验,所以司马昭还不能直接把这个不讲政治的老同志拿掉,于是司马昭就安排了人去给邓艾做思想工作,结果邓艾这才勉强同意配合。
因为邓艾的态度很勉强,所以司马昭在布置对蜀用兵的具体人事安排的时候,就没有让邓艾这个征西将军当主力,而是安排他去牵制姜维,而带领主力的工作,司马昭就交给了自己人钟会。
司马昭的这个安排很合理,但对邓艾来说却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当时邓艾的心里状态应该是很复杂的,他的诸多心思里,最核心的一条应该是:不听老人言,你必定吃亏在眼前,我看你能打成什么样。
其实按照蜀汉之前的防御办法,曹魏的这次进攻本应很难成功,但是姜维当时突发奇想,他计划放弃自己的防守优势,把曹魏大军放进来之后,来个关门打狗,但是人家曹魏这次是狮子搏兔,你一旦放弃了地理优势,再想有所作为那就很难了,于是钟会这一路的主攻部队,竟然打的是势如破竹。
前线的战报传回之后,司马昭之前的失误开始被抹平,他本人也接上了原来的计划,也就是说司马昭之前的用兵计划算是已经圆满完成,大军可以乘胜还朝了,没有必要再一直打下去。
但是此时的邓艾心态失衡了,我之前给领导顶牛,说你的工作安排不可行,结果你换个人就把事给办成了,领导会怎么看我,如果我此时啥也不干,那功劳可就全都是钟会的了,而且我已经一把年纪了,以后我还能再有机会立功吗......
再一番纠结之下,邓艾决定冒险去搞偷袭,邓艾的这个决定没有和他当时的直属领导邓艾商量,而是直接越级上报给了司马昭,而且在没有得到司马昭明确回复之前,他直接就开始单干了。
他本想拉着另一路的诸葛绪,但是诸葛绪没他那么大胆,直接跑去找钟会了,钟会知道邓艾这么莽之后,自然是非常生气,但是也没什么办法,而且钟会感觉邓艾的行动太冒险,于是就只是观望。
没想到邓艾真的冒险拿下了成都,后主等人直接向邓艾投降了,此时邓艾飘了,他在没有请示汇报之前,就对蜀汉的君臣做了承诺,并再次直接向司马昭提出了攻打东吴的建议,司马昭对邓艾的违规操作很生气,因此拒绝了邓艾的提议,并让邓艾早就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
结果邓艾再次上书,除了坚持己见之外,他竟然还说: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这些内容的大意是说,我出征是按照皇帝的安排,将在外君命是可以有所不受的,总之一句话,你司马昭管不了我,我就要按照自己那套来。
据一些资料显示,邓艾本人可能没有写的那么不讲政治,其中真实的原因,是因为他的越级操作惹怒了钟会,于是钟会截获了他的汇报文件,然后帮他修饰了一下,于是他才能成功的把司马昭激怒。
不过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邓艾越级汇报应该一定是真的,领导的权威是如何体现的,不就在于信息的垄断吗,你越级汇报,不就相当于打破了了上级的信息垄断吗,你这不是再动摇领导的地位吗,你这样做,考虑过领导的感受吗,领导知道了会饶了你吗?
公元264年,邓艾和他的儿子们都被杀掉,孙子辈的则被发配到了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