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火烧七百里连营,刘备不懂用兵?
迪丽瓦拉
2025-08-26 13:33:39
0

1800年前的夏天,夷陵的一场大火,毁灭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梦想,也为后世留下了“火烧七百里连营”的故事。经过这场战争,三国鼎立的形势得以形成,均势格局在短期内无法被打破。

夷陵之战在蜀汉开国后不久发生,却成为其国运的转折点,可以说,开局就是艰难的,这也让后来诸葛亮、姜维北伐面对的阻力极大。很多文人墨客都对夷陵之战中蜀汉的惨败颇为惋惜,认为刘备本不该输,而魏文帝曹丕更直言:(刘)备不晓兵(《三国志·魏书》),但细细复盘历史,则会发现其中的必然性。

《三国演义》在第八十三回至八十四回精彩描述了这场火烧连营的战争,让无数读者为刘备的惨败而慨叹,也让人惊叹陆逊的非凡才能。《三国演义》中讲道,诸葛亮没有随军出征,在得知刘备“七百里连营”后十分担心。书中描述这扎营的办法是“移营夹江,横占七百里,下四十余屯,皆依溪傍涧,林木茂盛之处”,这到底是小说的虚构还是确有其事?这样的部署,对夷陵之战的胜败到底起了何种作用?

火烧连营

陆逊领兵

陆逊观察地势

刘备白帝城托孤

七百里连营,乃不得已而为之

公元221年7月,南方正值炎热之时,刘备率领四万多大军,向东征伐,加上归顺的五溪蛮,兵力总共五万多。虽然与文学作品里描述的几十万大军不同,但这在汉末三国时期也算大规模的征伐了。孙权最初期望与刘备讲和,但并未成功,便只好暂时向曹丕称臣纳贡,成为曹魏名义上的藩属国,这就避免了两线作战,还能得到曹丕口头上的“援助”。事实上,曹丕采取了隔山观虎斗的态度,既没有趁机伐吴,也没有伺机灭蜀。孙权在外交上做好部署工作后,便拜陆逊为大都督,领兵五万多人,向西抵御刘备的进攻。

夷陵之战正逢刘备建国之初,在军事实力和合法性上都堪称蜀汉实力的巅峰时期。一方面,刘备有紧跟其左右的起兵时的班底,包括张飞、赵云、简雍、孙乾等,还有以诸葛亮、蒋琬为代表的荆州派精英,后来加入的东州派和益州派,在此时与刘备集团的关系也比较和谐。另一方面,曹丕篡汉已成事实,刘备此时扛起汉室正统的大旗,在法统上也正合适。尽管如此,当刘备决定兴兵伐吴时,蜀汉群臣大多还是反对的。这必然破坏蜀汉和东吴的关系,且会让曹魏得利,这与兴复汉室的目标是相悖的。更重要的是,蜀汉刚刚立国,最需要休养生息,与东吴修好关系,将来再伺机伐魏。

那么,刘备为什么坚持要出兵伐吴?最直接的原因,是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尤其是张飞被害后,刘备更加重了对东吴的仇恨。《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的叙事颇有戏剧性,但史书上的记载也大体相似。《资治通鉴》记载:“汉主将伐孙权,飞当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彊杀飞,以其首顺流奔孙权。汉主闻飞营都督有表,曰:‘噫,飞死矣!’”其中细节与《三国演义》基本一致。

不过,刘备毕竟是比较成熟的军事家,大举出兵并非脑子一热。夺荆州,不止为报仇雪恨,更是现实所迫。根据当时情况,刘备想一口吞掉东吴的辽阔土地,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夺回荆州是刘备最有可能实现的目标,刘备伐吴也经过了精密的部署,蜀汉精锐尤其是少壮派的将士,大多随刘备出征。

与东吴对战,最大的威胁在于强大的东吴水军。蜀汉擅长步军作战、水军实力逊色,因此,刘备的思路是将战线拉长,尽量与东吴在陆上作战。而陆逊见刘备大军来势汹汹,便选择固守夷陵一带,与刘备长期对峙。

一方要拉长战线,一方要长期对峙,刘备必须要做好扎营准备。《资治通鉴》上说:“汉人自巫峡建平连营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督。自正月与吴相拒,至六月不决”。《三国演义》中所言“七百里连营”虽有夸张的成分,但史书上确实也说,在漫长的沿江的陆地上,有数十座营寨,从今天的重庆巫山到湖北宜昌,布满了蜀汉的兵力。这段距离有两百多公里,若走蜿蜒的山路,或许真的能有六七百里。因此,小说里称之为“七百里连营”,也是基于事实的虚构。

在后世读者看来,刘备简直昏了头,把战线拉得太长了,本来就不多的兵力还要分兵,实在荒谬。但是,回到历史现场,我们会发现,刘备这样做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这段沿江地带地形复杂,若不多设置营盘,分兵把守,一旦被东吴沿着山间小路突进,蜀汉门户白帝城就有危险。另一方面,战争并非只是前线的拼杀,后勤同样重要,尤其是对长期对峙的持久战来说,有稳定和持续的后方补给线,就更加重要。刘备要让军备物资从蜀汉后方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就得依靠这“七百里连营”。

后发制人,火攻符合天时地利

《三国志·先主传》对夷陵之战的经过描述得十分简单,但轻描淡写的背后,却是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变局:“夏六月,黄气见自秭归十馀里中,广数十丈。后十馀日,陆议大破先主军於猇亭,将军冯习、张南等皆没。”

222年2月,趁着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刘备将重兵沿着长江驻守在夷陵一带,刘备率领主力在南岸,又命黄权在北岸。陆逊的先头部队却固守不出,一直跟刘备对峙。到了6月,天气终于炎热起来,陆逊心生一计,夷陵一带山林茂密,若趁着东风吹起,采取火攻,刘备必败。事实上,利用天气变化来决定战争胜败,在古代是常用的战术。后世对此时常抱有遗憾:为何刘备想不到陆逊可能火攻呢?

《三国志》及《资治通鉴》都记载,陆逊在下令火攻之前,曾试探性地攻打了蜀军的一个营地,但没有成功,还遭到了手下将领的质疑。但陆逊却因此更加胸有成竹了,他对属下说,自己已有了破敌之策。因此,陆逊在大决战之前,通过小规模的战斗,先了解蜀军的底细,找到刘备的软肋,这才结合实际情况决定火攻。

因此,我们很难说,从一开始陆逊就已经想到了通过火攻来破敌,只能说这是方案之一,而此前长期对峙,也给陆逊消磨刘备的战斗意志和后勤补给的时间,这也让陆逊更加知道对手的真实情况,进而制定更精准的作战方案。《孙子兵法》上说:“后人发,先人至者,此知迂直之计者也”。陆逊把后发制人的军事思想在现实中妙用,给刘备带来了灭顶之灾。

《资治通鉴》上说:“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馀营。汉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汉主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尸骸塞江而下。”陆逊命令手下各自持有火把,焚烧刘备的营盘,攻占蜀军的根据地。一时间,长江沿岸的山林里火光四起,茂密的植被与干燥的天气,加剧了火势,让蜀军在几乎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损失极其惨重。

刘备被杀得措手不及,损兵折将,不得不沿着山间小路向西逃亡,差点被吴军追上。幸好有傅肜断后,拼死抵抗吴军,大吼:“吴狗,安有汉将军而降者!”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为了彰显其忠义,还赋诗一首:“彝陵吴蜀大交兵,陆逊施谋用火焚。至死犹然骂吴狗,傅肜不愧汉将军”。最终刘备捡回一条性命,在亲兵都纷纷战死后,几乎是孤身逃回了白帝城。

夷陵之战后,陆逊知道仅凭目前东吴的实力,是没法灭掉蜀汉的,重创刘备的军队,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便不再追赶刘备。刘备受此打击,便一病不起,不久后病逝。诸葛亮派人与东吴修复关系,此后几十年,两国之间也基本上保持了和平。

夏日高温,天气影响攻守之势

夷陵之战中,陆逊的火攻计策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陆逊能够通过观察和小规模的战斗经验,来推测刘备的军事部署和防御思路,可谓见微知著,确实堪称孙权的股肱之臣。

在古代行军打仗,如何利用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制定战法,十分考验主将的能力。夷陵古战场所在的宜昌市猇亭区,如今六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C以上,有时能到32°C。虽然三国时期气温比现在低一些,但盛夏时节的夷陵,仍是十分炎热的。这也是刘备在冬天已经驻军、但陆逊坚决死守的原因之一:在冬季行军,对东吴十分不利,而到了炎热的夏天,陆逊与诸将已经以逸待劳很久,加上天气的“助攻”,便可大举出兵。

而战争结束后,陆逊若想进兵川蜀,就到了秋季,还要面对寒冷的冬季,如此一来,优势方可能就成了蜀汉,毕竟诸葛亮和不少益州派精英都还守在成都,面对远道而来的东吴军队,防御优势十分明显。何况,川蜀自古都是易守难攻之地,若不是邓艾偷度阴平成功,刘禅后来也不会轻易投降。从以上多方面来讲,维持夷陵之战后的双方均势,才是对东吴最有利的选择。

宋末史学家胡三省对此评价可谓精妙:“曹公不追关羽,陆逊不再攻刘备,其所见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国所以鼎立欤。”在谁也没法吞掉另一方的时候,保持均势是最佳选择。对魏蜀吴三国来说,曹魏长期以来都是最有实力的,但由于蜀吴联盟,若攻打其中一方,必然会受到另一方的牵制。

因此,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就立刻拿出与东吴结盟的态度,不仅是从自身情况出发的判断,也符合东吴的利益。蜀吴两国确实属于“一损俱损”的关系,到了蜀汉灭亡后,东吴仅仅坚持了十几年就被灭了,这还是在魏晋更替、晋国内部不够稳定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情况,东吴的灭亡会更快。从这个意义上讲,夷陵之战中刘备的失败,其实也是蜀吴关系破裂下的一个无奈结果,但历史的吊诡就在于现实往往不以人的预想来演进,空留无数遗憾令后世慨叹。(本版图片选自连环画《火烧连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黄西蒙

流程编辑:u099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最古老种子库为战后苏联提供... 近日,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又接收了1.4万份种子样本,以确保世界上一些地区的重要农作物能够“留种”...
神来之笔,宋代蔡京行书《跋雪江... 说起蔡京,大多数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或许是那个北宋末年臭名昭著的奸相形象。在《水浒传》里,他是被梁山...
原创 车... 【历史】在世界范围内,虽然人口的多少代表其强悍的程度,所以强大的国家,基本上是人口多达几千万的民族。...
原创 古... 每个孩子的出身,都是家庭的头等大事,而起名又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父母会想方设法为孩子起上一个十分好...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打下的版图最大时有多大?放在如今来看,包含哪些国家 元朝,这么一个兴会飙举于大漠草原的,第一...
原创 别... 作为中国的一分子,我们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我们的眼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是中国人...
原创 刘... 戚夫人本命叫做戚懿,公元前224年出生,是山东的定陶人,汉高祖刘邦后期最爱的妃子。 在遇到刘邦之前,...
有人问,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真的很... 诸葛亮影视形象 图侵删 我来歪批回答一下。 我告诉你,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真的很一般! 我知道很多人准备...
原创 毛... 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是三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不过,相比曹操和刘备的丰富...
原创 孙... 自古以来,在面对一些站队问题的时候,总是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尤其是古代选太子的时候,是最为明显的,康熙...
原创 曹... 世人喜欢《三国演义》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三国时期的优秀武将层出不穷,演义将打斗对决的场面描写得活...
让红色故土成为红色沃土 “我带了5条建议,都是村民们的心声。”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龙塘镇困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
揭秘日军东南亚辉煌背后的印度挫... 揭秘日军东南亚辉煌背后的印度挫败 在二战的烽火连天中,日军以其迅猛的攻势和强大的战斗力,在东南亚地区...
原创 南... 在刘备的创业历程中,选择南郡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刘备宁可放弃长沙和桂阳这...
清末最美格格王敏彤:追求溥仪多... 王敏彤,本名完颜立童记,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也是血统纯正的格格,她的外公是辅国将军之后爱新觉罗毓朗,父...
成都:税务助力非遗产业“活”起... 成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4500多年文明史、2300多年建城史,不仅方志资源丰富,还蕴含着灿...
原创 曹... 正所谓“空余赤兔马千里”。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吕布这个英雄人物的惋惜之情。吕布...
原创 为... 在漫长的华夏历史中,西周开国君主姬昌,也就是周文王,以其贤明仁德闻名后世。他的故事里,有个让人好奇的...
原创 司... 司马懿是位老谋深算的人,而且此人非常能忍,他一生所犯的错误非常的少,但是其中有一个错误困扰了中国整整...
原创 平... 中国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大量的战争赔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