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大清形象的特写照:一幅沉痛而忧郁的面容,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8-27 02:33:23
0

(恭亲王奕?)

很多人都知道这是晚清恭亲王奕?的一张照片,但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拍摄这张照片的背景。说起来,那是一段让大清屈辱的历史。

1860年10月13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天安门,英国的米字旗在安定门上迎风飘扬。

10月24日,联军占令北京。他们以胜利者自居,确定当天中午午时,在天安门东边的礼部大院,签订“和平条约”。

从安定门到天安门东侧礼部大院,布满了英国士兵,他们身穿红色制服,头戴白色头盔。

当时,驻华公使额尔金是英国在华的最高行政军事长官,他按照大清皇帝的规格,乘坐十六抬大轿,神气活现地进入北京。

(额尔金)

恭亲王奕?是大清帝国的全权代表,按照约定,他带领团队按时到达签约现场。但开进北京的英军高奏英国歌《上帝保佑女王》,足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下午三时,在英国歌声中,额尔金的大轿才缓缓到来。比约定时间晚了三个小时。恭候多时的奕?强忍怒气,忍气吞声地迎上前,拱手致意。

额尔金假装没有看见,连头也不回。随后,他要求恭亲王走在他的前面。奕?为了尽快签约,忍住不发一言,脸上却忍不住露出了厌恶的表情。

随军摄影师、意大利记者菲利斯·比托也来到签约的礼部大堂,试图拍摄一张好照片为新闻配图。

(菲利斯·比托)

他把照相设备搬进来,放在大门正中,偌大的镜头对准了恭亲王,但由于当时室内光线不好,拍摄并不成功。

11月2日,奕?按照礼节,回访额尔金。比托抓住机会,为奕?补拍了两张照片,本文开头的照片就是其中一张。

照片中,年仅28岁的奕?面容清癯、表情沉痛、双眉紧锁,显得悲凉而忧郁。

这应该是清代皇室成员最早的照片。某种程度上,此照成了当时内外交困的清廷形象的特写。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总司令格兰特)

事后,比托把奕?的照片大肆向英国军官兜售,作为清宫皇室的一员,奕?的肖像照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被多次冲洗,广泛流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打响了,此战华野出动了二十七万兵力,一举歼灭了敌军三万余人,这支被围歼的敌...
原创 当... 考古是一项非常专业和细致的工作,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每一位参与考古工作的人需要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因...
原创 影... 导读:北匈奴西迁之后中国北方草原势力出现了真空,鲜卑占领了草原。部分不愿西迁的匈奴部族也号称鲜卑,融...
原创 武...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悠悠数千年的岁月当中,姓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传承,...
原创 世... 三峡大坝鸟瞰图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生活当中,与洪水作斗争的案例数不胜数,洪灾带来的破坏让长江中下游...
原创 近... 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名门望族,这些名门望族都是从最底层的老百姓一点一滴的打拼到上层。名门望族通常...
原创 刘... 古往今来,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有很多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们不仅有着非凡的智慧,还有着知晓预测未...
原创 真... 关于三国时期猛将实力的排名,一向很有争议。第一的位子,有人说是吕布,有人说是赵云,有人又说关羽。毕竟...
原创 慕... 一天和侄子聊天,侄子说:姑姑,我不愿意姓王了,我问:那你想姓什么?他说我愿意姓慕容。这个姓霸气、英气...
原创 督... 全文共1619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明朝很多皇帝的事迹,可谓是耐人寻味。比如出身贫寒做过乞丐当过和尚...
原创 曹... 标题:曹操曾做过一个重要的决定,现在的中国人都得感谢他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因其卓越的智慧和远...
原创 张... 张定边,是元末明初大军阀陈友谅的拜把子兄弟,也是陈友谅手下战无不胜的战神,和另外一个兄弟张必先,成为...
《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阿拉贡... 《拿破仑离开厄尔巴岛》路易·阿拉贡著 徐真华 麦梅娟 陈学吟 译 深圳出版社 路易·阿拉贡(1897...
原创 江... 民国不仅多才子,也多渣男,但是凭他们抛旧妻娶新妻也不能将他们定义为“渣”,毕竟他们的包办婚姻,大多还...
原创 怼... 前言:明朝时期,真可谓是“官场如战场”。在那个党争相当严重的时代,一个人若想在朝廷中安安稳稳的做官,...
原创 难... 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年五十四岁。蜀汉结束了十一年的诸葛亮时代,进入刘禅时代。 刘禅...
原创 马...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这是我国2000多年前,著名法家...
原创 率... 明朝在崇祯皇帝死后,还有数十万兵马掌握在江北四镇和左良玉手中,还占据着江南、浙江、福建、湖广、两广、...
原创 诸... 前言 相比于史书,在此基础上所诞生的《三国演义》更能引起无数读者的兴趣。要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喜欢...
原创 “... 在网络交流和一些日常语境里,我们偶尔会看到或听到“棒子”这一称呼与朝鲜(韩国)相关联。然而,这一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