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定边忠义无双,类似三国的关羽,陈友谅战败后,他的结局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8-27 05:32:21
0

张定边,是元末明初大军阀陈友谅的拜把子兄弟,也是陈友谅手下战无不胜的战神,和另外一个兄弟张必先,成为陈友谅的左膀右臂。

其实熟悉明史的朋友,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会发现时空好像穿越了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演义里的很多场景,其实都是明末时期出现的。

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的赤壁之战,那一把大火的原型,其实就是鄱阳湖之战中,朱元璋对陈友谅烧的那把大火。再比如说刘关张三兄弟桃园结义,其实正史上是没有的,可是罗贯中感佩陈友谅、张定边、张必先三兄弟的情义,刻意将这个故事加了进去。

张定边到了三国,在地位上至少也是关羽级别的人。

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其实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张士诚的幕僚。早年熟读兵书的罗贯中,投效在张士诚门下,曾经帮助张士诚对抗过元朝。

可是后来张士诚不思进取,罗贯中心里非常失望,于是就离开了他。那么罗贯中这辈子最佩服的军阀是谁呢?我认为就是陈友谅了。

如果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没有被射死,只是战败了。其实陈友谅依旧可以像赤壁之败的曹操一样,东山再起。因为陈友谅的实力比朱元璋强大太多了。

张定边作为陈友谅的铁杆兄弟,在三国里面,那应该就是关羽这样的角色。关羽和刘备是结拜兄弟,又是负责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这些完全符合张定边在现实中的角色。

张定边的勇猛,在元朝末年,那是没有对手的。就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那也不是张定边的对手。

他深受陈友谅信任,自己对陈友谅也是忠心耿耿,所以等到陈友谅击败朱元璋以后,至少会让他负责镇守一方,极有可能就是镇守朱元璋的吴地。

从勇猛程度上来说,张定边更类似于赵云。

张定边这哥们打起仗来,属于不要命的那种。这和三国时期的另外一位英雄十分相似,在演义中,常山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上与曹操的千军万马搏斗,最终斩杀曹操五六十名战将,将阿斗给救了回来。

张定边的英勇,绝对不比赵子龙差多少。鄱阳湖大战之前,朱元璋的侄儿朱文正,死守在南昌城长达85天,以2万人马挡住了陈友谅60大军。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明史》

可以说这已经是战争史上的奇迹了,那么创造这个奇迹的,其实不是朱文正,而是陈友谅。因为陈友谅执着于南昌城,对于张定边分兵攻打金陵的建议,完全不采纳。

其实只要一部分人马攻打南昌,另一部分人马去攻打金陵,那朱元璋的军队首尾不能相顾,而且水军尚未操练完成,自然会功亏一篑。

85天后,朱元璋的援兵已经赶来了。双方在鄱阳湖对峙。这天晚上,张定边没有通知陈友谅,便带着三条船独自前往朱元璋的大营。

起先陈友谅这边和朱元璋这边都没在意,以为就是巡逻的船,毕竟三艘船顶什么用呢?可是万万没想到,张定边的这三艘船,居然直接朝着朱元璋的数十万大军而来。这是自杀式的进攻么?朱元璋手里的这些战船都懵了,张定边趁着这个机会,奋勇前进,将对方的数十条战船都给冲开了,自己站在最前头高声呐喊,所以手下士兵也都奋勇杀敌。他的目标就是朱元璋,朱元璋的主船由于惊慌失措,居然搁浅了。这个时候不出意外的话,张定边会把朱元璋当成俘虏一样抓走,因为没有任何战船是可以靠近救援的。可惜常遇春在这个时候,朝着张定边放了一箭,受了伤的张定边知道计划不会成功了,于是带着三艘船撤出了战场。他们在撤退的时候,没有一艘船敢挡住他们的去路,可见张定边的英勇到底有多让人瘆得慌。这跟赵云在长坂坡的表演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张定边的悲惨结局,类似三国后期的姜维。

姜维我们都知道,他带着8万人马在沓中屯田,钟会和邓艾的23万大军杀来以后,姜维不得不带着人马在剑阁道与之抗衡。

结果邓艾带着3万人,从阴平小道偷偷溜进了蜀地,他们在绵竹击败了诸葛瞻,到了成都城下,逼迫刘禅投降了。

刘禅投降后,发了一道诏书给姜维,让他举手投降。无奈之下的姜维只好选择投降钟会,但是他不甘心,所以他怂恿钟会谋反,杀掉手下部将,自己再渔翁得利。结果秘密被钟会的手下部将给发现了,姜维和钟会一起被杀。可怜姜维是报国无门,复国无望。

其实张定边后期和姜维的遭遇是非常相似的,当时陈友谅被朱元璋击败了,他本人也被乱箭射死了。

张定边也中了很多箭,可是他冒死前去找到了陈友谅的尸体,又护卫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一路驾船逃到了武昌。

诸将自上流邀击之,大战泾江口。汉军且斗且走,日暮犹不解。友谅从舟中引首出,有所指捴,骤中流矢,贯晴及颅死。军大溃,太子善儿被执。太尉张定边夜挟友谅次子理,载其尸遁还武昌。---《明史》

在武昌张定边将陈理立为皇帝,万万没想到,他的义弟张必先已经被朱元璋擒获。无奈之下的张定边只能死守城关,不让朱元璋进来。

可是陈理这边却先服软了,他经不起胡美的诱惑,选择开城投降。得知这个消息的张定边,痛心疾首,只好带着一支人马突围出去,在荆楚之地,与朱元璋斡旋。

可惜的是,张定边并没有任何复国的机会。所以他在最后关头,只能选择解散部队。从此以后张定边更名换姓,浪迹江湖。

总结:张定边忠义如关羽,勇猛似赵云,结局类姜维。

张定边是陈友谅最信任的将领,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军事部署都告诉了张定边。这两个人好得跟一个人似的,张定边自然要报效陈友谅的知遇之恩的。

奈何结局令人伤感,传言他归隐山林后,出家做了和尚。在山中遇到一条打老虎,张定边飞身跳起,禅杖挥下后,那只老虎已经脑浆迸裂而死,可见张定边武艺有多高强了。

参考资料:《明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康熙晚年为什么要给鳌拜平反? 8岁登基的康熙皇帝因为年龄尚小的原因,朝中的很多事务基本都被四位辅佐大臣把持着,索尼去世后,尤其以鳌...
原创 披... 凤冠 在我们 之前的文章 “难道我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朱棣的生前事与身后名 中,我们介...
历史上那些名叫相如和无忌的,在... 网上有副挺有名的对联,说的是:司马相如和蔺相如,名字都带相如,可实际上他们并不相如;长孙无忌和魏无忌...
原创 盘... 因为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时期逐渐成为人们在讨论古代时绕不开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军阀...
原创 抽... 抽水机抽了15天,打开墓门后冲出一“穿越物”,专家:太过分了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一...
原创 将... 一部三国历史,多少武将前仆后继,驱驰戎马之中,战胜攻取,临阵捐躯,杀身成仁者不计其数。虽各为其主,皆...
苏共解体之后,瞬间消失的千万苏... 苏联解体那年,莫斯科的冬天格外冷。 不是天气的问题,而是气氛彻底变了味儿。 曾经红旗飘扬的克里姆林宫...
原创 王... 巨鹿之战中,项羽以5万楚军,击溃了20万秦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那么这20万秦军到底是打哪儿...
原创 黄...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地方。1959年,国家特赦第一批战犯时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共有十人被...
原创 这... 在新中国177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后,他们的职务先后都有不同层度调整,绝大部分人都担任大军区副职,也有少...
原创 二... 德国是美国在欧洲扶植起来的,在一战之后用来制衡英国和苏联影响力的国家。美国之所以扶植德国,主要的原因...
原创 十...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339期。1955年9月,我军评出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在元帅之中,除了参加...
原创 羊...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伟大进程中,白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甚至巅峰的存在。 秦昭王时期,白起是秦国的重要...
原创 张... “恕不远送!”。 那么如果张三丰动怒,和六大派高手动起手来,结果会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张翠山...
酒可温、食可蒸:商代青铜器也有... 三千余年前,在南方地区的寒冷冬日,原始先民们如何喝上一口热乎的“恒温酒”?正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一件...
清军屠城湘潭惨案:血染湘江的5... 那是个连乌鸦都不敢落脚的日子。1649年农历四月十七,湘潭城头最后一杆"反清复明"的大旗轰然倒下。当...
原创 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项羽得了天下,那么“汉族”可能就要改姓为“楚族”了。 因...
原创 黑... 黑人作为当今 世界上的第三大人种,种族人数大约占到世界总人口的8%左右, 由于黑人的生育能力以及非洲...
原创 平... 韩安国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又一位重要将领。与周亚夫不同的是,韩安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表...
原创 战...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或者说“准国家”,其人口比梵蒂冈更少,最奇葩的是连一寸领土都没有,只是租住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