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披甲挂帅的皇后:武能披甲迎敌,文能著书立说,明朝的传奇皇后
迪丽瓦拉
2025-08-27 09:04:12
0

凤冠

在我们

之前的文章

“难道我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朱棣的生前事与身后名

中,我们介绍过

明成祖朱棣具有的悲剧色彩

,笔者始终认为朱棣通过

“靖难之役”

绑架了皇位,也在登基后被帝位深深绑架,他终其一生都几乎是为了证明他的能力配得上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但他终究摆脱不了

浓浓的悲剧气息

五征漠北并死于征途的壮烈为他赢得了

“天子守国门”

的盛誉却并没有洗刷他篡位的历史;以讹传讹而被后世深信不疑的所谓

“诛杀方孝孺十族”

的故事树立了他的暴虐人设(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证明方孝孺的亲生子,族亲很多都存活);而死后被子孙嘉靖帝为其私欲而

由“明太宗”抬升为“明成祖”

,更是将他生前的所有淡化篡位罪孽的努力,化作泡影;

而在

昨天的文章

中国古人的卓绝智慧:一把糯米让长城千年不倒,其原理今天才清楚

中,我们在介绍古代建筑的“糯米砂浆”时,又提到了位于南京的明初建国功臣——

中山王徐达的家族墓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或许可以看做是这两条文章主线的交叉点,她就是明成祖朱棣的皇后:

仁孝文皇后

——她是朱棣挚爱的唯一正室,也是开国功臣

徐达的嫡长女

说起明朝,我们自然很熟悉

“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的皇帝风骨,但还有一点可能往往被很多人忽视:明朝的很多皇后,尤其是明朝前期的皇后们,她们都极为贤良淑德,而且往往是皇帝挚爱的结发之妻,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太祖朱元璋与皇后马氏,他们的夫妻情令人羡慕;继任的朱棣,她与皇后徐氏更是堪称模范夫妻,朱棣的孩子几乎全部是与徐皇后所生,而且在她死后坚决不再册立新后;再往后的朱棣之子朱高炽,他的皇后

诚孝张皇后

,更是被称作

“女中尧舜”

,历经四朝,辅佐三代王朝,却始终默默隐于幕后,而她们竟然都没有在历史上留下真正的名字。

今天,我们就重点依据清代官修正史

《明史》

一书的记载,通过

开国功臣的嫡女、披甲迎敌的王妃、著书立说的皇后

三个部分介绍这位在气势上丝毫

不输穆桂英

的明成祖朱棣的皇后——

仁孝文皇后徐氏

像仁孝文皇后徐氏

一、开国功臣的嫡女

在今年的热播电视剧

《山河月明》

中重点刻画了这位皇后的传奇人生,但毕竟是电视剧情,绝大多数内容均与正史出入较大,比如名字“徐妙云”就是一例,这些均是后世的杜撰。

《明史》在介绍徐皇后的开篇,就明确记载:

成祖仁孝皇后徐氏,中山王达长女也。幼贞静,好读书,称为女诸生。太祖闻后贤淑,召曰:“朕与卿,布衣交。古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卿有令女,其以朕子棣配焉。”

至于电视剧中将之称为

“徐妙云”

,其来源则是稗官野史中的讹传,实际上还有作品将其称为

“徐仪华”、“徐锦曦”

等等,就像洪武皇帝的马皇后,一直被认为真名为

“马秀英”

一样,这都只是后人的杜撰和附会,不能当真。

此外,诸如《山河月明》还为朱棣虚构了一场三角恋,她的爱慕者——所谓的北元齐王之女柏雅伦海别,也并不存在。相反,朱棣对于他的皇后是发自内心的结发之情,不仅在徐皇后死后始终未曾册立新皇后,朱棣一生生育了

四子五女九个孩子

,其中三子四女是与徐皇后在婚后九年内所生,九年生七子,既可见效率之高,也足见其夫妇感情之深。后来,朱棣死于征伐漠北的返程途中,最终也是夫妻合葬,用行动证明了他们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真挚。

二、披甲迎敌的王妃

在明朝的历史上,一共有两次极为成功的京师保卫战,史书中广泛记载了明英宗时期

“土木堡之变”

后,留守北京的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的京师保卫战,这场战役在很多历史记载以及电影电视剧中都有极为详细的描述和刻画;

而另外一次就是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由徐皇后与其子朱高炽领导下完成的。这一次同样惊心动魄,其对于大明王朝历史的影响,恐怕绝不低于于谦领导下的那次守城决战。

而这两次京师的守卫战,京师冬天酷寒的气候条件,也都对于守城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千万不要以现在的北方气候衡量那时的冬季严寒,要知道现在史学界已经明确造成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时

“小冰河时期”

严寒,加剧了明末的人道主义灾难。而在朱棣靖难之役时小冰河的严寒天气就已经出现预兆,到了明末清初达到严寒的顶峰。

而关于当时的燕王妃,率兵守城的历史,在《明史》中记载:

靖难兵起,王袭大宁,李景隆乘间进围北平。时仁宗以世子守,凡部分备御,禀命于后。景隆攻城,城中兵少,后激劝将校士民妻,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

意思就是说,靖难起兵后,朱棣帅燕京的精锐部队赶去漠北作战,建文帝的将领

李景隆

率五十万大军围困燕京,面临大军压境,燕王妃不愧是

名将徐达

的嫡长女。

明仁宗朱高炽像

这个柔弱的女人带领年幼的儿子们亲自披甲登城督战,在面临精锐部队被朱棣带走的境况下,这个女人将留守燕京的守军将领、士兵,甚至普通百姓的妻子动员起来,一个女人带领全城的女人,身披铠甲,登城拒敌,这样的气魄,恐怕丝毫不输于传说中的穆桂英挂帅。

固守城池两个月后,李景隆决意猛攻破城,在这最危急的时候,燕京城几近被攻破,燕王妃决定巧妙利用北京冬季的严寒气候,夜里汲水浇于城墙上,等次日城墙结冰,高高的砖墙变成光滑的冰墙,使李景隆的攻城受阻。

直到朱棣平定漠北,紧急驰援回城,最后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与李景隆的队伍相遇,并最终大败李景隆。

要知道,作为朱棣靖难的根据地,如果此时的燕京失守,对于朱棣将是致命的打击,至少对于当时的军队士气是极其重大的挫折。而相反,正是这一场女人领导、女人参与的守城之战的胜利,不但极度羞辱了建文帝的将士,也极大鼓舞了朱棣率领的靖难将士。毕竟他们也都明白,虽名为靖难,实际上仍是谋逆之举。而这场守城之战的胜利,却给了他们足够的勇气。

实际上,在这场守城之战中,除了领导军民抵抗的壮举,还有一个细节足可彰显这个女人的智慧:建文帝在下令李景隆帅五十万攻城的同时,采用离间计分化朱棣的几个儿子,可他的致命错误却是忽略了作为徐达嫡女的——燕王妃,而将离间的重心用在了世子朱高炽的身上。建文帝公开向朱高炽传达

“赐世子书”

,同时故意让朱棣以及次子朱高燧获知此事,一方面给朱棣种下怀疑的种子,另一方面给朱高燧等提供攻击朱高炽意图反叛的证据。果然朱高燧向朱棣告发

“世子勾结朝廷”

,而正是在此时,燕王妃为长子提供了破解的计策,她让朱高炽将建文帝的书信,原封不动地直接上呈朱棣,离间之计在这个女人的指挥下,一败涂地。

当然,如果要完整描述这场守城之战的胜利,建文帝所派的率军将领——

李景隆

的神助攻绝对无法回避。正是李景隆“化神奇为腐朽”的统帅之才,让建文帝的五十万大军,近乎打了水漂。

也许有人会奇怪,在李景隆率五十万军士奔向燕京的时候,朱棣为什么还要率精锐力量奔赴他处,而留下这样巨大的隐患。明史中的“

王袭大宁

”究竟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这也正说明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确实有底气,也证明了朱棣不愧

“天子守国门”

的美誉,他的将帅之才不亏是中国古代

五大“封狼居胥”的战神级人物

西汉霍去病、东汉的窦宪、唐朝李靖、明朝蓝玉、明成祖朱棣

)中唯一的皇帝。

狼居胥山

在朱棣获知建文将五十万倾国之兵交给李景隆北伐燕京时,朱棣大喜过望,认定李景隆是明朝的赵括。有李景隆在,靖难之役就胜了大半。

所以,朱棣决心兵行险着,他在明知李景隆率大军北上的同时,决心先进攻漠北,收编当时居于大宁(今天内蒙古宁城)的朱元璋第十七子

宁王朱权

的兵士,并收编其属地

朵颜三卫

以壮大将来南下进攻的势力,一切也果然不出朱棣的预料,等他收付宁王之后,率领更加强大的兵力紧急回援燕京,最终大破李景隆。其实到这里,这场靖难之役的结局就已经基本注定了。

李景隆像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李景隆虽然将帅之才可能不够,但却独得建文帝的信任。在围困燕京及之后的多次战役中,他一路从燕京退到德州,又退到济南,再退到扬州,直到朱棣直逼南京。他屡屡败给朱棣,将几十万的兵士和辎重全部留给对方,让建文帝身边的几个重臣如黄子澄、方孝孺多次请奏,要求将李景隆处死以谢天下,但建文帝都没有答应。

甚至到了朱棣登基,李景隆不仅没有获罪,反而被封为

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增岁禄千石

,每次上朝班列众臣之首主持议论。

直到后来,李景隆被众臣弹劾获罪,被软禁直到永乐末年去世。

三、著书立说的皇后

说回到,徐皇后的故事上。

朱棣登基后,徐皇后毫无疑问地被奉为皇后,而她却并没有任何的娇纵,通过著书立说以图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积极倡导修德劝善,努力为自己的丈夫赢取更多的民心。

永乐元年(1403年),徐皇后有感于自己的梦境,写成

《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

颁行天下,此后他又编写

《内训》

《劝善书》

等,也都颁行天下,教化民众。不仅如此,她也始终身体力行,母仪天下,她经常召见群臣的妻子入宫,并告诫她们:

妇之事夫,奚止馈食衣服而已,必有助焉。朋友之言,有从有违,夫妇之言,婉顺易入。吾旦夕侍上,惟以生民为念,汝曹勉之

意思就说:女子照顾丈夫,不能只是关心衣食起居,还要对他们的功业有所助益。对男人而言,朋友间的劝告,未必会愿意听,但同样的话如果妻子说,就会容易接受很多。皇后我与皇上相处,从不因为个人目的开口,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实际上,她是这么说的也确是这么做的。

直到临终前,她仍在劝谏朱棣,要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因为自己的缘故而骄惯自己的娘家人。

同时叮嘱太子朱高炽:要为记住和感念当初守卫京师的那些将士妻子和燕京百姓,感念她们的功劳和付出的伤亡,向她们以及她们的家人赠予嘉奖抚恤。

随后,徐皇后去世,时年四十六岁。《明史》记

“帝悲恸”

,朱棣为结发妻子上谥号

“仁孝”

,并决意不再立皇后,直到十五年后,朱棣与征途中病亡,最终与结发之妻合葬明长陵。

明十三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流士国王贝希斯顿碑文讲了什么... 和罗塞塔石碑齐名,在破译楔形文字过程中立功的,刻在悬崖峭壁上的贝希斯顿碑文用三种语言书写了相同的文字...
诸葛亮的三次重大失策:真的人性... 诸葛亮被神化,但真实历史中他犯下识人不清、用人不当、执着北伐等错误致蜀汉衰败。其完美形象背后隐藏矛盾...
原创 《... 予方聊生活 1901年,意大利人迪马克来到中国,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用运河专家的身份做掩护,实则...
原创 黄... 最能够见证过去那些辉煌文明和历史的,莫过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了,而在山西省永济市附近,就有一处著名的名...
原创 为... 读史使人明智,如今我们熟识的故事大多来源于古籍或者出版作品。 但是我们忘记了,在君主集权的社会,官方...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丨学习《云浮市... 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原创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现在国际局势的格局。现在的联合国五常基本都是在二战中做出了极大牺牲和贡献的国家。...
原创 《... 在《琅琊榜》中,出现了很多权倾朝野的名门望族。其中大多数家族都是一时的兴旺,如黄粱一梦、转瞬即逝。 ...
历史的悲剧重演!杜特尔特还能活... 李光满冰点时评1334 3月8日,国际刑事法院发出对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的逮捕令,杜特尔特明知有被逮...
原创 为...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汉高帝刘邦建立西...
【一说春秋】齐国十五世家之晏氏... 二十八年,齐环去世,他的儿子齐光即位。 二年,晋国大夫栾盈政争失败,流亡楚国。晋国随即组织商任之会,...
原创 为... 权谋?为什么看不懂?因为以普通人的情商和智商还玩不了政治游戏!政治游戏我们想象中最的复杂,可以说超越...
原创 不... 打败他的不是敌人而是命运,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不妨看看他的故事。 他的爷爷是秦国大将,和王翦一起揍...
原创 人... 一六一八年四月十三。明朝与后金爆发了第一场交锋——抚顺战役。 这一天开始,后金彻底“不鸟”明朝,正式...
原创 两... 一、邓遐 邓遐河南淮阳人,勇力绝人,气盖当世,时人譬之西汉樊哙,号东晋第一猛将。为桓温参军,历冠军将...
原创 三... 三国时期蜀汉起步最晚,但也成长得最快,先从赤壁之战后拿下荆州,随后继续结盟并麻痹东吴,等东吴战略中心...
原创 明... 只有中国崛起变得更强大,小国才能更安全,世界才能更安全。 这不是小编我胡编乱造的话,来哄爱国人士的欢...
巫鸿丨青铜与权力 毛公鼎 青铜 西周晚期 高53.8厘米 传出土于陕西岐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 l 上海书画出版...
AI幻觉:为什么你的智能助手会... “你家的AI助手撒过谎吗?” 最近,一位网友用某AI工具查询“鲁迅和莫言谁先得诺贝尔奖”,结果AI一...
原创 毁... 在西汉的历史长河中,汉景帝刘启占据着极为关键的位置。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与变革性,在位期间经历了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