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登基的康熙皇帝因为年龄尚小的原因,朝中的很多事务基本都被四位辅佐大臣把持着,索尼去世后,尤其以鳌拜为首。
但是鳌拜的种种行为已经激起了小康熙皇帝的不满,一度隐忍着的康熙皇帝终于放出了终极大招,在康熙8年的时候终于在皇宫之内擒拿了鳌拜。
擒拿鳌拜的康熙细数了鳌拜数十条的罪行,念及对大清有功以及辅佐自己稳住江山,加上鳌拜没有弑杀篡位的意思,康熙没有将其斩杀,而是选择将其终身圈禁起来。
鳌拜倒下之后,康熙皇帝才得以毫无忌惮地亲政。但是等到康熙帝的孙子乾隆皇帝登基之后,竟然给鳌拜平反,追封鳌拜为一等男世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鳌拜的姓氏为瓜尔佳氏,父亲费英东哥哥卓布泰都是朝廷的大臣,拥有很多战功,可以说鳌拜从小生活的环境属于官宦之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渲染影响下,鳌拜也展现出了超凡的军政方面的才能。
金朝后期的时候鳌拜追随皇太极,成为皇太极身边一个战无不胜的勇士,立下了诸多的军事战绩。
鳌拜凭借皮岛战役一度成为当时最有功劳的大臣,不仅被追封了诸多的赫赫战功封号,还得到了皇太极以及顺治皇帝的青睐,一路追随皇太极,辅佐顺治皇帝,甚至之后还成为一名托孤的辅佐大臣。
康熙帝的父亲顺治皇帝之所以能顺利登基,不仅得益于多尔衮的谦让,更得益于鳌拜的极力支持,顺治皇帝登基之后没有亏待当初扶持自己登上皇位的鳌拜。
在顺治帝继位之后,多尔衮依然把持着朝中重权,但是一心向着皇太极的鳌拜没有屈服于多尔衮,而是选择效忠顺治皇帝,成为顺治皇帝旗下一名得力的干将,因西南战时破了大西军营,成功晋升为议政大臣和领侍卫内大臣,权力一度与多尔衮抗衡。
顺治皇帝去世之后,为了能让年纪尚小的康熙能坐稳皇帝这把交椅,临终托孤给了四位大臣为康熙帝的辅佐大臣,这其中就包括鳌拜,另外还有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
按理说,这么忠于顺治皇帝的鳌拜应该会誓死效忠辅佐好康熙帝,但是为何最终的下场是被康熙帝嫌弃,甚至被铲除?
先看看顺治帝给康熙帝钦点的四位大臣,索尼当时已经处于风烛残年之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辅佐康熙帝,所以辅佐康熙的重任更多是在其他三位依然精力旺盛的大臣。
但是遏必隆胆子小,不愿意参与到这权力的争斗之中,所以遇到事情经常就跟那缩头乌龟一样躲着,这点也正好保护好他自己。
苏克萨哈虽然与鳌拜是亲家,但是因为顺治皇帝时期属于多尔衮的部下,一时间也就被孤立了起来,甚至最后因为触犯了鳌拜的利益被鳌拜陷害处死。
鳌拜可以说是这四位大臣中资历最浅的一个,但是却是拥有权力最大野心最大的一个,不仅把持着朝堂,甚至还铲除一切阻碍自己的势力和人,压根就没有把当时还是一国之君,只是年纪有点小的康熙放在眼里。
千古一帝的康熙怎么能容忍鳌拜在自己眼皮底下杀害忠良,甚至还一度干出诸多嚣张的事情,自己的权力以及抱负施展不出来,但是康熙帝没有直接挑战鳌拜,而是选择隐忍,然后得到时机。
康熙皇帝经常会一群少年意气摔跤去乐,表现地很贪玩无心顾及朝堂事务,这样一个爱玩的皇帝对于热衷于权力的鳌拜而言简直再好不过了,自己就可以在整个朝廷中为所欲为了。但是极度隐忍的康熙皇帝正在布好一盘棋,等着鳌拜进入其中。
康熙将鳌拜身边的亲信都支开去忙活其他的公事,找到时期的康熙便将鳌拜召见进宫,当时的鳌拜已经对年轻贪玩的康熙放松了警惕,哪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康熙帝的计谋,进入宫殿内的鳌拜很快便被康熙帝拿下。
等时机成熟之后,康熙帝便一举拿下鳌拜,虽然鳌拜没有谋权篡位的心思,但是鳌拜一日不除掉,康熙是无法展现自己的皇帝才华。
所以鳌拜除掉之后,康熙帝不仅平定了三藩、收台湾,甚至还驱逐沙俄,三征噶尔丹,在南征北战之时,也在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经济,清朝百姓才得以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鳌拜被拿下的时候,康熙皇帝当时还处于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当时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也有自己的意识,加上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至高无上的皇帝,所以面对权力看上去大过自己的鳌拜难免不会起除掉的意思,所以鳌拜被康熙拿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但是等到康熙皇帝老了之后,回顾自己以往,自己之所以能坐稳这个江山,最初登基的那几年的时光里面最应该感谢的人还得是辅佐大臣鳌拜,甚至没有他支持自己的父亲顺治皇帝自己也不可能成为皇帝。
鳌拜虽然是气焰嚣张,但是并没有对自己不敬,也没有任何想要谋权篡位,对顺治皇帝对康熙皇帝都是忠心耿耿,也为了大清的江山做出了很多贡献。
想到这些的康熙皇帝便为鳌拜平反,追封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并且还很肯定鳌拜对大清是有功之臣。
等到雍正皇帝继位之后,也认同自己老爸的观点,甚至还还原了鳌拜当初的一等公爵位,加封“超武”的号,但是等到乾隆皇帝时期,下令停止了鳌拜家族世袭公爵,改成了一等男世爵,这地位不升,反而还降下去了,所以乾隆皇帝不是在给鳌拜平反,真正给鳌拜平反的还得是康熙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