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年五十四岁。蜀汉结束了十一年的诸葛亮时代,进入刘禅时代。
刘禅时代,蜀汉历经
蒋琬、费祎、姜维
三代领政。公元263年,晋国大举伐蜀。姜维率军阻挡钟会于剑阁。哪曾想,邓艾偷越景谷道,突然出现在绵竹。
绵竹一战是蜀汉的生死存亡之战,蜀汉在此战中折损了许多军事将领,实力一落千丈。不得已,刘禅请降,蜀汉就此灭亡。
三国初期主要军事集团的武将势力
三国是一个将星璀璨的年代,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历朝历代名将,以三国数量为最。
曹魏的势力最强,手下的将官也最多。评书里动不动就“战将千员”或许有点儿夸张,但是说到
曹魏武将的数量和质量,确实是三个主要政权里最为雄厚的
。
曹氏,夏侯氏这两个家族本身就走出了很多有名气的战将。此外,还有张辽,徐晃,张颌,于禁,乐进这样的五子良将,这还没算上许褚,李典,文聘等。
数量众多的名将,为魏——晋一系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孙吴那边,碧目紫髯的孙权,积父兄两代之基业,占江东六郡八十一州。麾下将领
尽管在数量和名气上比不过曹操,却也是不遑多让
。
老一代的韩当,黄盖,程普;中生代的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还有总是结伴而出的蒋钦,周泰,徐盛,丁奉,也是个个如雷贯耳,声名赫赫。
三国时期的主要政权中,要数刘备集团的武将数量最少。原因在于
刘备长时间颠沛流离,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家底是最薄的
。
但是刘备集团初期的战将,单拿出来和曹魏,孙吴相比丝毫不逊色。
关羽,张飞,赵云都是武功高强,性格鲜明的人物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只不过,这一时期刘备的势力太过弱小,屡遭败绩。关张赵就显不出来了。
除了这三个名气最大的军事集团,全国范围内还有一些其他的军事集团,其麾下也有一些勇将值得一提。
北方的袁绍集团,手下的文丑,颜良,无论在《三国志》中,还是《三国群英传》中,武力值都比较靠前。
西北的马氏集团,出了马腾,马超,马岱等勇将,后来曹魏手下的庞德,也出自这一系统。
蜀地刘焉——刘璋集团,手下有张任、吴懿、黄权、严颜一班勇将,支撑了益州多年的稳定政局。
各个军事集团中,
还有一些民间名气不是那么大的,但是在战功上丝毫不逊色
。像郭淮,郝昭,杜预,羊祜等等,有的对抗诸葛亮多年,有的立下灭国之功,个个都不是善主儿。
一番梳理之后,我们发现,在三国初期的军事集团中,尽管拥有了关羽,张飞,赵云等不世名将,但是刘备集团的实力却是最弱的。能够凑齐几千军马,刘备就已经乐得不要不要的了。
所以,包括鄙人在内,很多人都非常佩服刘备,能
在长期的逆境中保持争夺天下的初心,还真的得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结果
。赤壁之战前后,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一生的好运瞬间落在了刘备的身上。
赤壁之战前后刘备集团势力的膨胀
公元201年,四十一岁的刘备被曹操击败,逃往荆州。刘表久闻刘备“枭雄”之名,暗中加以提防,将刘备派驻在新野,作为抗击曹操的前线防御力量。
刘备总算能够过上一段安稳的日子了。在
新野屯驻的这段日子里,刘备广积民望,收纳良才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诸葛亮,就是在这个时期投入他的麾下。
诸葛亮来了,好运也就来了。时间来到大名鼎鼎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荆州牧刘表离世。
刘表的后裔分成两派,继承人二公子刘琮投降了曹操;大公子江夏太守刘琦与刘备联盟。
刘备平添了一万荆州兵马,士卒数量突破五位数
。
赤壁大战,孙吴击败曹魏,刘备趁虚而入,
拿下荆州境内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又得庐江郡雷绪率部归附,实力大增
。
地盘还是次要的,刘备集团的班底也在这一时期获得极大的充实。庞统、黄忠、马氏五常、蒋琬等人,都是在这一时期归附于刘备,听其差遣。
这还没完,三年后的公元211年,同为宗室的西蜀刘璋,竟然
派使者拜见刘备,请求刘备入蜀帮助抵御曹操
。
刘备集团的实力尽管已经得到扩充,但是家底还是不够厚实,估计此时的总兵力应该不足三万之数。但是
在大好机会面前,刘备还是毅然分兵,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自带兵将入蜀
。
刘备入蜀的兵力不足一万,占领益州的过程也是艰辛无比,不得不命令诸葛亮、张飞、赵云前来增援,期间还损失了重要谋士庞统。
但是
比较损失和收益,刘备还是赚翻了
。占据了天府之国不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刘备集团收纳了马超、李严、法正、孟达、严颜、黄权的一众良臣勇将。
至此,
刘备坐拥益州,荆州两地,横跨长江上游、中游,兵锋直抵汉中,襄樊等战略要地
,向前一步就是关中,河洛等传统中原地区。《隆中对》战略构想的实现近在眼前。
此后几年,刘备主要在汉中方向用兵,败张郃,斩夏侯渊,占领汉中大部,获得汉中战役的胜利。关羽领衔的荆州方向,则是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
此时的刘备集团,军事实力达到了前所未有巅峰
。
可叹的是,巅峰过后常常是下坡路,刘备也未能免俗。
短短两三年中,不仅丢了荆州,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法正等也相继离世
。
刘备数年积累的实力在这一时期损耗极大,大好局面呈现断崖式下跌。
不久,刘备离世,托孤诸葛亮,诏李严同为辅政,结束了刘备时代。
诸葛亮主政十二年,期间送走了赵云,死后又带走了魏延
。
蜀汉将领中,民间数得上的只剩下马岱、廖化,以及三十出头的姜维。
绵竹失守后刘禅不得不降
刘禅摆脱了诸葛亮的光环笼罩,
先后任命蒋琬、费祎为大将军,管理蜀汉内政。姜维则秉承诸葛亮的遗志,相继北伐十一次
,尽管胜多负少,但仍旧寸步难进。连年征战,反而导致蜀汉国力停滞不前。
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
姜维受命总督内外军事,成为刘禅之下的第一人
。
但是,姜维的政治手腕显然不行,受到大臣诸葛瞻,将军廖化、张翼,以及内侍黄皓的排挤,不得不远离中央,在沓中屯田。
公元263年,已经篡了曹魏江山的晋国,
派邓艾,钟会,诸葛绪带兵伐蜀
。邓艾、诸葛绪两路包围了姜维,钟会的主力部队直逼廖化,张翼镇守的阳安关。
蜀军相继战败,赵云的二儿子赵广战死在沓中。
姜维率领残部退守剑阁,试图凭借天险迟滞晋军的攻击步伐
。姜维正面面对的,是拥有十余万兵力的晋军主将钟会。
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魏延曾经献计奇袭子午谷,谨慎的诸葛亮未采纳。到了钟会,邓艾这里,却也想出了一个偷渡景谷道的奇袭计划。
邓艾带领的奇袭部队,经历千辛万苦,滚山而下,在距离成都一百公里的绵竹城外突然出现
。蜀汉君臣为之大惊,朝堂震动。
此时,蜀汉的野战部队大多在剑阁前线,距离绵竹超过一百五十公里。就算调头回援,时间上能否赶上不说,还要受到晋军的追杀。因此,
绵竹已经不可能获得来自前线的援助了
。
无奈之下,诸葛亮的儿子,
卫将军诸葛瞻领着七拼八凑而来的,人数不到三万的部队,进抵绵竹,会战邓艾
。
诸葛瞻的麾下
包括自己的儿子,十九岁的诸葛尚,张飞的孙子尚书张遵,前镇北将军黄权的儿子,尚书郎黄崇,前建宁太守李恢的侄子,羽林右部督李球
。
邓艾的军队史称只有一万出头,兵力处于弱势,还没带太多的粮草。
黄崇劝诸葛瞻封闭绵阳平原的入口,将邓艾的军队阻隔在深山之中,诸葛瞻不纳其建议
,在平原与邓艾交战。
初战还算顺利,蜀汉的军队击败了邓艾的儿子邓忠,以及师纂的两路包抄。然而,之前
未经战阵的蜀军终究不敌邓艾的虎狼之师,连番击战后溃败
。
前文所述的
五位蜀汉开国功臣之后,均在绵竹一役中战死
。
结语
绵竹之战,
团灭了蜀汉军事将佐最后的家底,也消耗掉刘禅坚守成都的信心
。不久,刘禅即开城请降。刘备——诸葛亮开创的基业就此终结。
刘禅投降后,六十二岁的姜维率领残部受命归降钟会。转过年来,姜维和张翼死于钟会之乱,廖化随刘禅迁往洛阳,病死于途中。
刘禅倒是安安稳稳地又活了八年,离世于洛阳,年六十五岁。同辈份的曹丕、曹植、孙亮、孙休,没有一个熬过了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