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南下干部高有元——渡黄河、翻秦岭、建巴蜀,顶风逆水一路歌
迪丽瓦拉
2025-08-27 06:03:53
0

杜建英/文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干部南下”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行动。1949年党中央、毛主席发出解放全中国的号令,晋绥解放区抽调干部及各类干部学校16000余人,编为五个梯队,加上三个警卫团、医院、临汾留守处等共4万余人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南下工作团(后改称西北入川工作团),在贺龙、李井泉等领导下随解放军18兵团、7军19师进军大西南。

高有元近照

三月的成都,气候温和宜人,街头巷尾披上了绿装,各种花卉如樱花、海棠、桃花竞相开放,为蓉城增添了无限生机。

在成都武侯区龙安街5号大院,高有元老革命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不起,今天特意来道歉!”。原来这位16岁参军就给首长当警卫员,南下后又分别在四川省盐务管理局、成都市建筑工程局、成都科学仪器厂、成都市轻工业研究所当领导,还是出国支援非洲建设的专家级老革命,因警惕性很高,曾拒绝了我们的采访。虽说是拒绝了,但他一直在观察。半年过去了,他得出“南下干部史料研究会为抢救南下史料,几年来克服重重困难,足迹踏遍川渝内外,采访、挖掘、整理、编辑出版了《父辈的南下》图文集,为弘扬传承父辈南下精神作出的不懈努力,是令人感动的,是值得信赖的。”于是他主动联系研究会范文会长,表示愿意接受采访,才有了开始道歉的一幕。

高有元老革命从拒绝采访到主动接受采访的转变,说明南下史料研究会的工作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越来越多的人从怀疑、犹豫、观望到相信、坚定、参与,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高有元的家

环顾高有元老革命的家,窗明几净,室雅人和。屋内布局,井然有序,桌椅摆件,相映成趣。字画书籍,别致精巧,处处体现出室主人的生活情趣和风格。书牍案几的资料,分门别类,收纳整齐,一应俱全。履历点滴不漏,照片岁月留痕,总结印证进步,荣誉彰显优秀,件件凸显出高老革命的思考周密,计划有序,善于总结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采访高有元老革命,可以让你感受到,他把警惕性高作为行为准则,把严谨自律作为工作作风,这些优秀品质的背后是他精彩的人生。

高有元是山西临县前庄村林家坪人,那里是黄土高坡,很穷的地方。因为家里太穷,父亲得了肺痨病,没钱治疗,还没等到他的出生,就离开了人世。家里有20多亩坡地,靠哥哥种地来维持生活,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

高有元说,虽然老家很穷,但是老解放区,穷苦人民的觉悟很高。“七.七事变”抗战开始时,八路军东渡陕西黄河走到山西碛口,在临县成立了革命根据地。临县的老百姓憨厚勤劳,欢迎八路军的到来,八路军给老百姓讲革命的道理,村里有了变化,很多有志气的年轻人,都去报名参军。

高有元记得很清楚,他是1948年8月20日参军的。按老家虚岁算刚满16岁。当时解放军西北兵工部正驻扎在林家坪村,他到乡里开了证明,就近到村里参军,分在兵工部警卫连当战士,从此成为高有元人生的转折点。

高有元讲到,在部队能吃饱饭,成为他和战有友们刻苦军训的动力。同时,部队开展的思想教育,让战士们开始有了革命意识,知道闹革命的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觉悟提高了,革命劲头更高。战士们穿上了军装,拿起武器,站岗放哨,作为革命军人,自觉地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1949年部队动员南下,这时高有元已调到兵工部,给陈林处长当警卫员。陈林是一位老红军,红军路过四川潼南时,参加了红军。到陕西打仗时他受了重伤,不能到前线去作战,就留在兵工部当处长。高有元十分敬重陈林,背着盒子枪每天跟着他,形影不离。陈林南下任兵工支队队长,带领支队30多人南下,高有元自然跟着他。临走时高有元的妈妈和姑姑,都到部队来看望他们,支持高有元南下,让儿子放心去。

高有元当兵前没有离开过村子,在警卫连当兵,他就到了碛口,柳林,走出了临县城,打开了眼界。到了黄河风陵渡,第一次看到黄河水,第一次坐上小木船,穿过湍急的浪头,到了陕西黄河边。第一次坐上汽车到了西安,在西安第一次看到了电灯,唤醒了他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他看到了一批一批的大部队,成千上万的南下战友,还有很多很多集训的学生,波澜壮阔、浩浩荡荡的南下场面,使他在震憾之余更坚定了革命的决心。这许多的第一次,让他感到选择这条路没有错。于是他会自觉地学习,了解进军大西南的意义和四川的风土人情,为入川做好准备。

1949年10月1日,高有元和战友们在西安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广播,兴奋地跳起来,激动不已。11月底,他第一次坐火车到宝鸡。部队编为南下第二梯队三中队,跟在18军后翻秦岭。冰天雪地的十二月,天冷路滑,狭窄的川陕公路上国民党埋了很多地雷,排雷充满危险,时有战友牺牲。部队小心翼翼地沿着前面的脚印走,他更是一步也不离开陈林处长,每天提前侦查好线路,行军中不离左右,到了目的地先巡视,晚上首长休息了他还要巡视一遍才能入睡。心里默默念叨,我是首长的警卫员,我要用生命保护首长。从那时,他养成了工作很认真和警惕性很高的特点,这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部队到了广元,接到通知,成都和平解放,火速赶到成都。于是他们坐上苏联援助的嘎斯车,上面有篷布,一路直驱成都,住在将军衙门,现在的金河宾馆。虽然他们进了成都,但没有参加阅兵式。为了很快熟悉成都驻地周边环境,他们到成都的东大街、盐市口等繁华地段巡视,感受天府之国的名副其实。虽然当时的成都的马路不平,路灯不明,河上没桥。老百姓穷,冬天没鞋穿,河里洗衣服,过河要涉水。街上的三轮车很多,架子车拉东西,黄包车拉人。但他知道,这些都会随着解放的步伐而改变。

成都军管会成立了,陈林处长分在川西行署军管会企业处接收国民党企业,不久调到川西盐务局任企业处处长,这期间,高有元随首长工作。1950年初征粮剿匪全面展开,部队与土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但在党和人民的配合下,7月份剿匪基本结束,城区治安一天比一天好。治安好了就不需要警卫员,组织上安排高有元到刚组建的盐业公司工作。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首长。

当时盐巴是国家的控制的专卖产品,是民生之本,是非常重要的行业。高有元被分配到眉山盐业公司搞出纳工作。高有元虽读过书,认识几个字,算得几个数,但是基础仍然很差。会计是接收的国民党留守人员,高有元开始跟着他学习,到银行取钱存钱,边学边干,干中学,学中干, 很快可以独立工作。

1952年3月,川西盐务局点明要高有元到“西南盐校”(重庆)学习统计专业,高有元很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认真刻苦,取得优良成绩。学习结业,就分到四川省盐务管理局任计划员。1952年 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他到四川省委党校学习,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国防建设干部统一分配,高有元就分配到了成都市建筑工程管理局计划处工作,后调成都市建筑二程局、市级机关工作。这期间,高有元用业余时间到文化学校补习初中、高中的课程,文化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六十年代在成都市建筑工程局二工区、企业处、三公司、一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团委书记、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监委书记、公司党委书记。

1972年,高有元被选到出国援外人员。当时出国很不容易,首要条件政治可靠,为此组织上还到了山西老家去调查祖宗三代家庭情况。其次要有工作协调能力,还要懂专业技术,经过多次审查,最后批准高有元作为援外干部去援助索马里。

索马里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国家,毗邻红海,地理位置重要。索马里总统与周总理签订了协议,要修1000多公里的“贝布”公路,任务就交给了四川建工局。高有元到索马里以后,主要任务测量线路。高有元所在的第一测量组有几十个人,他任教导员,带领测量人员不分昼夜工作,仅八个多月就完成了测量任务,接着高有元进入了桥梁工程队。

索马里大部分是沙漠和荒地,不能耕种,没有庄稼,很荒凉。索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旱,很少有雨。每天汗流浃背的工作。生活条件差,饮用水很少,洗脸洗澡更少。施工队员住在帐篷,修一段搬一次家,搬了五次。大家都非常想念祖国,想念成都的家。高有元给大家讲南下的故事,用南下精神鼓励大家,明确我们是代表祖国在援助索马里,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援外的人员素质很好,工作认真能吃苦,精明强干有干劲,党团员带头冲在前,圆满完成了任务。

1977年,高有元在索马里工作了五年后回到成都,他说,很侥幸自己躲过了文革,没受到大的冲击和影响。回国后组织上委以高有元重任,调到成都市科学仪器厂(麻石桥新鸿路)的电子仪表局任党委书记,这是一个从上海内迁到成都的大三线建设的项目。厂不大,人不多,基础薄,条件差,一切从零开始。高有元又拿出南下不服输的精神带领工人和技术人员干了几年,制造出了“高精度天平”“应变仪”等高科技仪器,这些产品都供科研单位和大学教学使用,成了四川省第一批100个改革企业。

后调到成都市轻工研究所任党支部书记等职。1993年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离休后,曾在某公司当顾问。

面对镜头,高有元语重心长地对采访的大学生说,你们年轻人有知识,有文化,是能干的人才,国家需要你们,人民也需要你们。希望你们为国家,为人民干出一番伟大的事业。

来源:综合《南下四川》公众号 、《南下入川干部史料研究会》信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康熙晚年为什么要给鳌拜平反? 8岁登基的康熙皇帝因为年龄尚小的原因,朝中的很多事务基本都被四位辅佐大臣把持着,索尼去世后,尤其以鳌...
原创 披... 凤冠 在我们 之前的文章 “难道我一生的功绩,洗不清我的罪名?”——朱棣的生前事与身后名 中,我们介...
历史上那些名叫相如和无忌的,在... 网上有副挺有名的对联,说的是:司马相如和蔺相如,名字都带相如,可实际上他们并不相如;长孙无忌和魏无忌...
原创 盘... 因为一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三国时期逐渐成为人们在讨论古代时绕不开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军阀...
原创 抽... 抽水机抽了15天,打开墓门后冲出一“穿越物”,专家:太过分了 现在很多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世界上一...
原创 将... 一部三国历史,多少武将前仆后继,驱驰戎马之中,战胜攻取,临阵捐躯,杀身成仁者不计其数。虽各为其主,皆...
苏共解体之后,瞬间消失的千万苏... 苏联解体那年,莫斯科的冬天格外冷。 不是天气的问题,而是气氛彻底变了味儿。 曾经红旗飘扬的克里姆林宫...
原创 王... 巨鹿之战中,项羽以5万楚军,击溃了20万秦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那么这20万秦军到底是打哪儿...
原创 黄...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是关押国民党战犯的地方。1959年,国家特赦第一批战犯时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共有十人被...
原创 这... 在新中国177位将领被授予中将后,他们的职务先后都有不同层度调整,绝大部分人都担任大军区副职,也有少...
原创 二... 德国是美国在欧洲扶植起来的,在一战之后用来制衡英国和苏联影响力的国家。美国之所以扶植德国,主要的原因...
原创 十...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3339期。1955年9月,我军评出了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在元帅之中,除了参加...
原创 羊...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伟大进程中,白起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甚至巅峰的存在。 秦昭王时期,白起是秦国的重要...
原创 张... “恕不远送!”。 那么如果张三丰动怒,和六大派高手动起手来,结果会如何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张翠山...
酒可温、食可蒸:商代青铜器也有... 三千余年前,在南方地区的寒冷冬日,原始先民们如何喝上一口热乎的“恒温酒”?正在江西省博物馆展出的一件...
清军屠城湘潭惨案:血染湘江的5... 那是个连乌鸦都不敢落脚的日子。1649年农历四月十七,湘潭城头最后一杆"反清复明"的大旗轰然倒下。当...
原创 如...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果项羽得了天下,那么“汉族”可能就要改姓为“楚族”了。 因...
原创 黑... 黑人作为当今 世界上的第三大人种,种族人数大约占到世界总人口的8%左右, 由于黑人的生育能力以及非洲...
原创 平... 韩安国是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又一位重要将领。与周亚夫不同的是,韩安国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朝堂之上,都表...
原创 战...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或者说“准国家”,其人口比梵蒂冈更少,最奇葩的是连一寸领土都没有,只是租住在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