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法国输掉普法战争之谜,国内矛盾重重,已无力迎战
迪丽瓦拉
2025-08-27 16:04:57
0

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到底应不应该输,或者说法国到了这一时期还保留了多少拿破仑时代的尚武精神?其实法国之所以输掉普法战争与其自身内部原因分不开,早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就曾希望建立共和国,改变国家体制,废除封建帝制,可是拿破仑篡夺权力后,积极对外扩张,转移了国内注意力,勉强还能够维系。不过

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除了巴黎公社以外,法国多地还爆发了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使得法国政府可谓是忙的焦头烂额。

除了国内反动势力的原因外,法国输掉普法战争的原因与丹麦和奥地利一样,那就是过于低估了普鲁士的作战能力,当时之所以认为普鲁士没有能力在迎战法国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丹麦入侵普鲁士北部后,在南方迎战奥地利的普鲁士军队有能力返回击败丹麦军队吗?因此奥地利几乎不需要战胜普鲁士,只要军队拖住普鲁士就可以了,不过这样的想法显然是太天真了,因为普鲁士根本不需要从南方再调集军队去北方支援,普鲁士早就在东普鲁士地区埋伏了一支精锐,等待迎战。

因此丹麦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迅速撤退了,而奥地利却直接被击溃,退出了巴伐利亚地区,这让普鲁士轻松的占领了慕尼黑,从而有能力继续追击干涉的法军,而普鲁士军队乘胜追击,穿过了比利时的森林,来到了法国境内,虽然法军激烈抵抗,可是没有料到普鲁士军队的军事技巧优异,很快就穿插到了法军后方,并一举拿下巴黎,这也是法国轻敌,让它轻易的输掉了一场关键之战。

一、法国轻视普鲁士源于其承受强大压力

法国为什么轻视普鲁士?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普鲁士位于东德意志,同时被丹麦,奥地利和波兰包围,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如果普鲁士想要向西方扩张就必须先突破这个包围圈,可是这个包围圈也注定了普鲁士是难以突破的,因为丹麦和奥地利全是强国。

想要同时与两个强国作战,就普鲁士的自身实力而言也是不允许的,一方面是经济实力达不到,另一方面是丹麦军队与奥地利军队的总和,就人数上也比普鲁士要多,所以硬碰硬,估计普鲁士会输得一败涂地。法国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边境上没有部署太多兵力,另外在奥地利与普鲁士交战同时,法国便已经出兵干涉,最终让法国错失了保卫比利时的大好时机,这一举让法国也让法国在防线上出现了漏洞,给予了普鲁士以机会,可是在丹麦与奥地利同普鲁士作战的同时,为何法国不直捣普鲁士的咽喉呢?

这也是法国当时干涉战争最大的败笔,指望着丹麦和奥地利瓜分普鲁士后,法国能从中分一杯羹,可是令法国当局没有想到的是普鲁士居然击溃了奥地利与丹麦的联军,最后直扑法国而来,这才慌忙进行了撤退,但这一次撤退也让法国一溃千里,很快成为了普鲁士军队的追击目标。

在军事上,可以说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屡屡犯错,导致了最终的败亡,同时法国寄希望与奥地利从南面反击也是滑稽之谈,因为奥地利以及失去了再出兵的意义,慕尼黑的堡垒早已被普鲁士军队占领,这让奥地利无从下手。

虽然可以派大军前往巴伐利亚,可是总这恐怕这能引来一场惨败,于是没有奥地利在巴伐利亚发动攻势,单靠法国在比利时一带发动对普鲁士的反攻就略显单薄了,最终使得普鲁士找到了机会,从比利时森林中实施穿插包围,最终使得法军主力被牵制在了比利时,同时在南部普鲁士依旧派出重兵防守慕尼黑,防止奥地利军队突击,这也让普鲁士成功的站稳了脚跟。

同时可以聚集兵力发动对比利时的进攻,这也让法国被迫放弃比利时,撤退到法国的洛林一带,不久洛林被普鲁士军队夺取,法军一再撤退,但普鲁士军队早已进行了一个迂回的态势,希望就此包围巴黎,同时也迫使法军从防线上撤退了来拱卫巴黎,于是法军上当的后果就是虽然有大军防守巴黎,可是早已陷入了普鲁士军队的炮火覆盖范围。

而很快,普鲁士军队突破了法军的防线,便直扑巴黎,最终使得巴黎被团团包围,也让普鲁士军队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机会,就这样,法国军队彻底被击溃,剩下一个无险可守的巴黎,虽然死守巴黎长达数月之久,可是不久之后普鲁士军队还是攻破了巴黎,俘虏了法国皇帝,就此法国也断送了帝国的名号。

二、法国国内矛盾重重

除了在军事上的原因以外,法国在政治上所表现的原因也非常堪忧,不仅在革命中显得摇摇欲坠,还在经济与政治上显得止步不前,所以法国在进入到19世纪中叶以后也是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这也导致法国进行了多次革命,例如巴黎公社等等。虽然被镇压,但是总体上表现还是赢得了法国底层人民的认可的,所以法国在封建制度改革中势必不会持续太久,所以到了19世纪中叶这个时期,已经是法国遇到的关键的十字路口,因此就算不经历普法战争,法国自身也会自发进行革命,由此来推翻封建制度并建立共和制度,因此这对于法国来说还是一种必然,但普法战争加速了法国革命的速度,很快法国就进入了新纪元。

就在普法战争之中,普鲁士为了筹集战争军费,可谓是进行了全国性的筹措资金,不光是王室变卖资产筹措军费,就连底层人民也捐款筹集军费,可是法国却大不一样,不仅王室贪图享乐,人民也不愿意捐款支持这场战争。在当时来看,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战争,又属于典型的对外侵略战争,能不能胜利,应该统治阶级要有绝对的把握才对,可是如今统治阶级不仅没有把握,还在正面作战中输掉了这场战争,这便令法国一下入坠入到了深渊之中,不仅财政上遇到了巨大困难,在军事上法国也显得极为被动。

在法国革命再次酝酿的时候,普法战争的开始,为这场革命找到了绝佳的机会,因为革命在对外紧张时最容易发生,这时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牵制住了大部分兵力,而再想分兵出来镇压国内革命就显得有些牵强了,所以革命在这一时期爆发就显得最合适不过了。

也是在这一时期,

法国革命爆发让法国在普法战争前线也是节节失利,法国当局非常希望与普鲁士和谈,将前线军队调回来镇压革命,可是普鲁士军队早已穿过比利时森林,直扑法国境内,所以法国当局也十分慌张,赶忙与普鲁士签订和约,可是这也让普鲁士军队占领巴黎后才同意了协定,同时也帮助法国镇压相应的革命,于是普鲁士军队在占领巴黎后,迅速又扶持了一个法国政府,这也是后来普鲁士对法国十分放心的原因,就连政府也是当年普鲁士扶持上的。

这就是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什么显得那么有把握快速夺取法国的原因,当然在这一时间里普鲁士军队刚刚占领巴黎,这也刺激了法国革命的升级,例如在巴黎和普鲁士占领的洛林地区,都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普鲁士侵略的运动,这也遭遇了普鲁士军队的残忍镇压,不过这也加速了法国的共和革命,很快新成立的法国政府有了内阁,这也是法国第一次向美国借鉴制度,改革成为总统制度,并开启了总统选举的历程,而第一任选出的总统就希望以最快速度与普鲁士和谈,以结束这场战争。

三、法国对外殖民没有及时调回兵力

在法国革命愈演愈烈的时候

,法国内阁就曾经提出希望调回在殖民地的部分兵力,以镇压革命运动,同时有更多筹码与普鲁士和谈,不过对于这一提议,法国内阁却是一再搁置,并没有放太多精力。

也正因为如此,法国在普法战争中也错失了好几次反败为胜的机会,这让法国坐拥在海外殖民地至少有十万人的兵力,却救不回一个普法战争中即将失败的法国,也是在普法战争失败后,邻国意大利也趁机出手占领了突尼斯和利比亚,在法国的背后捅了一刀,结果让法国在非洲的版图一下子进入了萎缩期。

而也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国内的革命情绪高涨,法国政府已经无力镇压革命,只好顺应了革命的潮流,改组内阁,废除法国皇帝,成立新一届政府。但新一届政府上任后就有计划地从海外调集了大量兵力返回本土,由此参与对法国防线的建设,但法国从殖民地调回兵力却没有引发普鲁士的太过重视,相反新兴的德国也不愿意成为法国的敌手,因此在巩固法国在比利时到到色当的防线后,并又与德国和谈。

如此一来,法国革命后似乎就得到了百年和平,至少当时的民众都是这么想的,于是在德国的牵头下,与法国签订了和平贸易条约,这使得法国可以放心大胆的与德国进行贸易,而德国也暂时不会入侵法国,这一条约瞬间成为了新政府的动力,另外新调回的兵力也巩固了防线,迫使了德国承认了法国要签订和约的要求,其实这一段时间中,德国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所以无力对付法国,眼见法国增兵,于是就希望签订和约来迷惑法国,可没有想到法国新一届政府也果真上了当。

结语:

法国输掉了普法战争的原因虽然很多,可是最主要的原因却无非就如此几点,主要还是因为法国国内矛盾与自身军事原因造成的。可是相比与法国在19世纪中叶的革命,德意志的统一其实也是在18世纪就埋下了伏笔,可见普鲁士早有统一德意志的准备,而这一次统一德意志的战争也是抱着赌国运的方式去的。

虽然普鲁士赢得了普法战争,也获得了赔款与土地,可是法国新一届政府依旧在从世界殖民地上调兵,让普鲁士感到压力倍增,这也是普鲁士后来为何要与法国签署和平贸易条约的原因。当然在法国发生革命之前,法国国内矛盾一直非常严重,同时打破封建帝制的越来越高,不得不让法国当局花更多兵力去镇压这些所谓的革命分子,因此这也造成了革命引发了法国在战前出现了空前危机,并且法国经济在当时受到战争影响也是举步维艰,这也加速了革命。

最终

在普法战争结束以后,法国建立了共和国政府,目的也是彻底摆脱封建帝制,从这场革命的效果来看,法国成为了欧洲国家中较早出现了共和制的国家,这一制度很快便扩散到了整个欧洲,于是这也引发了大量欧洲国家进行革命,以推翻落后的封建帝制,并迎接崭新的共和制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之前的文章《刘邦分封了十(九)位同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究竟如何》中,我提到过西汉初年有十(九)位同...
原创 封... 在封神世界中,姜子牙受命于元始天尊,封神三百六十五位,每位正神都各自守护一方。 随着历史的演变,...
原创 朱... 在中国古代,殉葬制度是一种极具历史背景的仪式,既令人毛骨悚然,又长久地在社会中流传。尽管它的残忍性受...
原创 日...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崛起之路可谓一目了然。从一个长期封闭的岛国,到逐步扩展自己的势力,日本在近代史...
原创 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太监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从,他们承担了许多重要职责,深得皇帝信任。虽然在生理上经历...
原创 4...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1946年4月,沙岭战斗结束后,第四纵队的司令吴克华被调往其他岗位,上级决定将...
泛舟赏菊 沪上今昔 (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行书上海二日游诗二首(书法) 陆深(明代) 上海博物馆藏 【藏...
原创 他... 1963年,杜平从沈阳军区副政委升任南京军区政委,并排在了第七位。当时南京军区设有七位政委,这让人不...
原创 朱... 1955年初,拟定的授衔名单提交给朱德审阅。细心的朱德在中将名单中发现少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询问才得知...
原创 正... 提到三国名将,99%的人会脱口而出:关羽、张飞!但今天我要告诉你一个颠覆认知的真相,翻开正史《三国志...
原创 亚... 目前与我国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一共有13个,其中12个与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另外1个是不丹...
原创 他... 1954年,郭林祥担任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时,接到了一个重要的调职通知。他需要在军政委和四川军区副...
原创 三... 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国联合废除了晋国的晋静公,并将晋国最后一部分土地瓜分。晋静公被迫迁往普通...
原创 赵... 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国君之一,他主导了赵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胡服骑射,使得原本较弱...
郑浩胜:「宝安」地名的千年变迁 很多人知道,宝安县是深圳市的前身,而宝安,也是深圳这块土地最古老的名字。但是,在1913年前的一些诗...
原创 周... 周瑜与诸葛亮,经常被拿来对比,尤其是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似乎表明了诸葛亮在三国中的至高地位。然而...
原创 如... 中国的古代历史中,有着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学习和仰慕。...
原创 陈... 在中国历史上,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一个真实写照,许多朝代的建立,都是以无数功臣的牺牲为代价的。皇帝们为了...
原创 “... 他是日本帝国最后的“陆军大酱”,也是“玉碎战术”的代表人物。自杀式战机、自杀式鱼雷、自杀式导弹等各种...
原创 毛... 一位农民出身的教师,如何培养出一支能够横扫千军的将领团队?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毛泽东的军事智慧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