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这几年在电视荧幕上我们能够发现流行的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清宫剧。在剧中,各个角色穿着优雅华贵。所住的宫殿也都气势蓬勃。这无疑给我们留下了对清宫以及清王朝最为深刻的记忆。《鞑靼见闻》:“女真习俗都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除上唇胡须只留左右十余根外,其余都镊去。”纵观清王朝最大的特点之一,并非是华丽的服装和巨大的紫禁城,而是处处可见的奇怪发型。
01
现代的女性都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引以为傲,各种靓丽有型的编发也令人目不暇接。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女生在长达数十天甚至数月内都不洗头,这个后果不仅是周围的人无法忍受,就算是女生本人也无法接受。可在人人留着长发的清王朝,这却属于普遍存在的现象。
▲晚晴男人辫子的老旧照片
由于清王朝的政令规定,以及人民实际的生活条件和习惯,大多数的清朝百姓半年甚至是一年都不会洗一次头。每当进入夏天,这种恶臭令人难以接近,而且还会伴有很多寄生虫和皮肤疾病产生。《思文大纪》:“时剃头令下,闾左无一免者。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
▲影视剧中的清朝人形象
可见最初的汉民族男性绝无结辫的习惯。在清王朝入主中原并且推行剃发令时,还遭受到了汉民族的一致抵制。毕竟受传统儒教思想影响。古人一直认为身体发肤源自父母,不可以轻易去掉和毁坏。但当时明王朝大势已去,反抗最终的结果也只是被杀戮殆尽,于是百姓只能按照清王朝的要求重新修剪发式。
02
为什么清朝的百姓不愿意经常清洗头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清王朝时中国仍旧处于农业社会,绝大多数的人口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脑袋后面拖着长长的辫子非常不利于劳动,于是大家开始把长长的辫子束缚在脖子上加以约束。由于这种做法流行成了一种习惯,也就更少有人愿意经常去打理和清洗了。
▲鸦片战争时海战实拍
公元1840年,英国列强以贸易作为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将封闭已久的清王朝国门轻松打开。当大量的英国人第一次踏上西方传说中美丽富饶的中国大地时,他们失望了。英国人从未见过如此奇怪的发型,也无法把落后畸形的社会与马可波罗书中所说的遍地黄金联系在一起。而中国男人粗大且肮脏的发型更是无法被英国人接受。
▲马可波罗本人实画像
在很多英国学者的回忆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中国人的评价。英国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为荒谬和奇特的民族,他们有剃发的习惯,而且蓄着长长的辫子,经常斜着眼睛看人,穿着十分奇怪。另外,女人也有着非常毁坏形象的小脚。这些描述后来都成为了西方讽刺文学中的重要参考元素。
03
老百姓长期不洗头但还要从事消耗巨大体力的劳动,头发上的油污长期混杂在一起,在夏天会发出堪比尸腐的味道。当时有英国人采访中国贵族,了解中国百姓为何不洗头的原因。贵族表示,除了百姓没有时间和精力之外,这种编发的方法很难,一般都是由专业的手艺人来做,可是请手艺人就必须花钱。
▲专业手艺人正在打理辫子
百姓都较为贫苦,根本无力承担这部分费用,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拆发和清洗。的确,清王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和积弱的时代,当时的老百姓内忧外患,只是想要个温饱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去梳理头发呢?
▲清朝有钱人家的园林老旧照
从民间的记载中来看,除了有钱的地主和贵族以外,作为普通人一般都只有在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头等大事时才会洗发一次。其余时间都是放任不管的态度。通过清王朝流行的一根肮脏的辫子,我们看到的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结语
清王朝闭关锁国,国内一片贪腐黑暗的景象。对于统治者来说梳理头发、清理头发自然不算什么难事,可是对于百姓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如何不会反抗呢?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丑恶的清王朝统治最终被推翻,剪断辫子的百姓从此也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参考资料:
《思文大纪》
《鞑靼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