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迪丽瓦拉
2024-11-05 03:39:45
0

原标题: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提到文成公主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曾听说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但是,除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之外,对于文成公主这个人,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嫁到吐蕃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又是怎样的一个结局?这些问题,恐怕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

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之后,虽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但其本人过得其实并不是特别幸福。而且,就在文成公主入藏几年之后,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此后,文成公主整整过了三十年的孀居生活。而且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回到过中原。

文成公主,姓名不详。因为唐朝那会儿,女子的姓名普遍是不会记载入史册的。哪怕强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她后来取的。至于武则天本名叫什么,坊间传闻叫武媚娘,但实际上没人知道是不是真的。

文成公主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文成公主出生于公元625年。这一年,正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一年之后,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另外,文成公主虽然是公主,但她其实并不是李世民或者李渊的女儿。据史学家分析,她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的女儿。至于公主的封号,其实是后来和亲的时候,李世民特意赐予的。

虽然是一个王爷的女儿,但文成公主出生之后,还是生活的衣食无忧,受到了百般宠爱。文成公主的父亲李道宗,在演义小说里是个被黑的体无完肤的奸臣,但在正史上,李道宗其实是个特别能打的唐初名将,一生为唐朝征战无数,立下了大功,而且也不是什么奸臣,更没陷害过薛仁贵。

文成公主出生的时候,李道宗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文成公主6岁那年,李道宗参与了唐灭突厥之战,亲自率兵深入草原,大破突厥主力。在文成公主10岁的时候,李道宗又参加了唐灭吐谷浑之战,亲自带兵穿过两千里苦寒之地,最后在青海省西部击溃了吐谷浑王帐。这一战之后,这个唐朝西北方向的大敌,被彻底打趴下了,李道宗无疑是居功至伟。

但是李道宗估计怎么都没想到,他的拼死征战,最后会间接导致了女儿后来远嫁高原的结局。

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虽然经常可以听说,自己的父王又打了什么大胜仗,但因为李道宗常年在外征战,所以父女二人也是聚少离多。而随着文成公主逐渐长大,前来王府提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谁都知道,以李道宗如今在朝中的地位,能娶到他的女儿,肯定是大有好处的事情。不过,李道宗对此却并不是太着急,打定主意要给自己的女儿挑一个最好的夫婿。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北方忽然再次传来急报,北方的游牧政权薛延陀,又来骚扰唐朝的北方边境。所以,李道宗就被火速调到了山西,镇守边境。如此一来,文成公主的婚事,也就暂时耽搁了下来。

这一耽搁,就决定了后来文成公主入藏的命运。

在这之后不久,吐蕃的求婚使者,就来到了长安,向李世民请求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李世民本人其实是个‘护女狂魔’,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高原。所以,李世民便只能从宗室当中,挑选一个合适的李家女子远嫁。略微找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发现,当时16岁的文成公主,最为合适。

说到这里,唐朝这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再来说说当时吐蕃这边的情况。

在隋唐以前,青藏高原上虽然有人生活,但因为条件太过恶劣,所以并没有形成什么独立的政权。直到隋朝的时候,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叫囊日松赞的人,也就是松赞干布他爸。这个人带着自己的部落,逐渐兼并了高原上的其他部落,第一次接近统一高原。但在这之后不久,因为动了旧贵族的蛋糕,所以就被刺杀了。

再之后,当时年仅12岁的松赞干布,正式上位,成为新一代吐蕃赞普。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松赞干布却才智过人,最后平定了叛乱。此后,松赞干布又在老爹的基础上,彻底统一了整个高原,而后又迁都拉萨,正式建立了高原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

吐蕃迁都拉萨(当时叫逻些),在高原历史上也是个重要时间。这一年,正是唐朝贞观七年,松赞干布刚刚17岁。一年之后,李道宗在青海地区,千里追击吐谷浑王帐,一战打垮了吐谷浑。

吐谷浑的衰落,对于吐蕃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随着高原地区的统一,吐蕃政权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原之外的地方。随着和外界接触得越来越多,松赞干布发现,原来外边的时间,远比高原这边精彩得多。

当时吐蕃这边,除了能接触到中原文明之外,其实也能接触到印度那边。当时的印度,恰好也正处在文化十分繁荣的一个时期。外部世界的精彩,让吐蕃开始有了向外探索和扩张的欲望。

在印度方向,吐蕃首先向尼泊尔地区的尼波罗国,提出和亲请求。尼泊尔这边也没有拒绝,国王很快就嫁了一位尺尊公主过去。尺尊公主嫁过去的同时,恰逢吐蕃迁都拉萨不久,松赞干布觉得,自己作为吐蕃的王,也应该建立一座巨大的宫殿。这座宫殿,就是今天拉萨的布达拉宫。

在向尼泊尔提出和亲请求的同时,松赞干布也派出了使臣,前往长安,希望也能向大唐求娶一位公主。然而,当松赞干布的使臣来到长安之后,李世民直接拒绝了。

李世民拒绝和亲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当时唐朝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大时期,远不是小国林立的印度那边能比的。随便来个小国,就想求娶我大唐公主?笑话!当时吐蕃虽然已经统一,但因为之前没有任何历史,此时也只是原始的奴隶制社会。所以,唐朝这边也没太注意,只是以为吐蕃和草原上的小型游牧部落一样,所以没太当回事。

贞观八年这一年,松赞干布同时向尼泊尔和大唐求亲,尼泊尔那边答应了,但唐朝这边,拒绝了。而且同一年,李道宗在青海击溃了吐谷浑。

虽然没能娶到大唐公主,但能娶到一位尼泊尔公主,对当时的松赞干布来说,也是挺不错的了。接下来,吐蕃得到了尼泊尔那边很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国力迅速突飞猛进。与此同时,随着吐谷浑被击败后衰落,吐蕃开始逐渐蚕食吐谷浑的地盘。四年之后,随着吐蕃的不断扩张,边境终于和唐朝接壤。

出于扩张和试探的目的,这一年,吐蕃袭击了唐朝边境的松州地区。收到消息后,李世民对这种事当然不能忍,直接派心腹大将侯君集,统领大军,前去抵御吐蕃。结果,还没等侯君集大军赶到,唐军先锋牛进达,便先行和吐蕃军队遭遇,而后大败吐蕃主力。

这一战,彻底打醒了吐蕃。松赞干布终于明白,大唐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庞然大物,远不是印度那边的王国可比。于是,在这次大战之后,松赞干布马上派宰相禄东赞,带着重礼前往长安。一边赔礼道歉,一边再次表达自己的诚意,希望能够娶一位公主过去。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之前,唐朝和吐蕃双方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在收到吐蕃第二次的和亲请求后,这一次,李世民没有直接拒绝。

之前的松州一战,唐军虽然仅仅以先锋军队,便大破吐蕃主力。但这一战,也让唐朝见识到了吐蕃的实力,意识到吐蕃其实是一个并不弱于突厥、吐谷浑的政权。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唐朝自然要慎重处理。以唐朝当时的强大军力,虽然可以无惧吐蕃,但想要大规模派遣军队,前往高原作战,压力也很大。另外,唐朝这边也发现,高原上的很多吐蕃人,其实也都是以往中原战乱时期,中原人逃到高原上躲避战争,而后留下的后代。从根上来说,大家其实是一家人。

既然这样,派一位公主过去和亲,加深一下双方的感情与合作,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经过权衡利弊之后,李世民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当然,在同意之前,为了表示大唐公主的尊贵,李世民还是要给吐蕃使者设置一些障碍。于是便有了所谓的六试婚使,这事后来还被画到了布达拉宫的壁画上,到今天还存在。另外,以李世民这种‘护女狂魔’的性格,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和亲,于是,便从宗室当中,挑选了自己堂哥李道宗的女儿,册封为文成公主,嫁往高原。

就这样,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李世民正式下诏,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同时还让李道宗亲自前去送亲。这一年,松赞干布25岁,文成公主17岁。

此后,李道宗作为唐朝使臣,一路护送女儿前往高原,一直走到了今天青海玛多县境内,遇上了前来迎亲的松赞干布。然后,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子婿之礼后,双方就此分别。

这次分别之后,文成公主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原,也再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这一别,既是永别。

虽然和家人就此分别,但是好在,到了拉萨之后,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倒是极好的。另外,当时的吐蕃和中原不同,不讲究什么一妻多妾制。虽然在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已经娶了尼泊尔的那位尺尊公主,但两人都算是正妻。而且,因为文成公主来自于大唐的原因,有时候地位其实反倒是要更高一些。

所以,女人有个强大的娘家,嫁人之后不吃亏,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嫁给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虽然远离家乡,但因为娘家比较强,再加上松赞干布确实对她很好,所以日子也过得不错。此后的几年里,应该也算是文成公主最幸福的几年。另外,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了好大一笔嫁妆,包括各种先进的生产资料。当时唐朝给这些嫁妆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吐蕃,提高生产力,早日和中原文明彻底融合起来。

几年之后,在文成公主25岁那年,长安传来消息,李世民病逝。李世民去世后,松赞干布还特意派人去长安表示哀悼。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还册封松赞干布为王,继续巩固双方的友谊。

不过,美好的时光似乎总是不会长久。公元650年,也就是李世民刚刚去世一年之后,松赞干布忽然因病暴毙。对于松赞干布的死因,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松赞干布是因为感染瘟疫去世,也有人说是被暗杀而死。不管怎么说,在文成公主26岁这一年,松赞干布确实去世了。

松赞干布死后,因为他的儿子早逝,所以只能让他的孙子芒松芒赞即位。但因为芒松芒赞当时十分年幼,所以,吐蕃的大权,自此落入了宰相禄东赞的手里。

另外多说一句,松赞干布虽然和文成公主一起生活了九年,但两人并没有生下孩子。如果文成公主有孩子,能够继承赞普之位的话,后来的历史或许会截然不同。但正因为文成公主没有孩子,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很多事情都变了。

在松赞干布去世后,有关文成公主的记载,就极少极少了。我们只知道,此后三十年里,文成公主一直孀居于拉萨,再也没有回到中原。另外,此后的三十年里,随着吐蕃越来越强,吐蕃和唐朝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变得微妙了起来。

后来掌权的禄东赞,继承了吐蕃对外扩张的政策,持续进攻之前已经被唐朝打趴下的吐谷浑。终于在公元663年,也就是文成公主39岁这一年,彻底灭掉了吐谷浑,占领了整个青藏高原。

因为吐谷浑已是唐朝的属国,吐蕃灭掉吐谷浑,等于是不给唐朝面子。再加上吐蕃日益强大,已经开始威胁唐朝的安全。所以,七年之后,在文成公主46岁的时候,李治派唐朝名将薛仁贵,统领唐军进入高原,正式和吐蕃展开交锋。

为了对付薛仁贵,吐蕃这边当时纠集了四十万大军,倾力与唐军一战。起初薛仁贵一路战无不胜,甚至已经打算一口气直接打到拉萨去。但后来,因为唐军内部矛盾,导致唐军补给被吐蕃切断,最终薛仁贵被围大非川,只能和吐蕃大军议和之后,就此退去。

这一战,往往也被视作吐蕃和唐朝关系,由友好逐渐开始转向敌对的转折点。

对于身在拉萨的文成公主,唐朝和吐蕃的交战,显然是让她痛心疾首,又感到无能为力的事情。虽然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但因为没有权力,所以也无法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病逝于拉萨,终年56岁。一代传奇公主,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顾文成公主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文成公主的一生,对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文成公主的角度来说,恐怕就牺牲很大了。十七岁远赴高原,终其一生再未见过家人。26岁丈夫去世,此后孀居三十年,都不曾回到过故土。远居高原,却要面对着唐朝和吐蕃的关系逐渐恶劣……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些,无疑是很沉重的负担。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女子身上,就成为压了她一生的大山。

文成公主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女孩子要结婚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嫁太远。就算要嫁得远,最好也得保证自己娘家有足够的实力。唯有这样,嫁人之后获得幸福的概率,才会更大一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东... 自古以来,许多权臣的荒唐行径都屡见不鲜,但其中不少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值得深思的原因。尤其是当权臣...
淮河以北,孤地一块,南朝为何死... 全文共1626字 | 阅读需5分钟 南北朝时北魏与南朝齐的边境线,明明沿秦岭淮河一线,但在淮河入海口...
原创 去... 这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云南丽江古城,距今已有近百年,看不到秀丽风景,一切都那么古朴自然。 丽...
原创 如... 《通鉴外纪》一书中,北宋的刘恕曾这样描述:姓氏象征着家族祖先的延续,而氏则是用来区分家族中各个分支子...
红色帝王蟹:前苏联的产业革新与... 通常来说,帝王蟹总被视为小资轻奢食材,总是和牛、三文鱼并列。 当然,正如bistro菜单里的黑松露,...
原创 这... 在世界历史上,许多国家曾经合并,形成了联邦,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并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南斯拉夫和捷...
原创 1...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年,1938年3月,115师的林师长不幸负伤,不得不暂时离开了前线。军队中不可缺少指...
原创 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底蕴深厚,堪称世界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凝结了无数古代劳动人民的...
原创 他...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前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
原创 东... 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写了东汉末年到晋朝初年近百年的历史,涉及董卓、袁绍、吕布、公孙瓒、刘表、孙...
原创 中... 在中国的封建历史中,女性的社会地位长期处于非常低下的位置。某些时期甚至流传着“稚草换女”这样的说法,...
原创 日... 哈啰大家好,我是小格!今天跟大家聊聊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日本对中国的情报渗透。其实,日本的间谍活...
原创 为... 权谋与仁政的博弈:李世民与朱元璋功臣政策的深层逻辑 中国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与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开国...
原创 郑... 台北马场町的秋风卷起落叶,郑丽文俯身献花的瞬间,历史仿佛在此刻重叠。这位新任国民党主席在吴石将军就义...
原创 霸... 关于项羽手下的五虎将,历代正史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根据蔡东藩在《历朝通俗演义》中的描述,项羽的五大将分...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大都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军事职位,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作为东吴政权的核...
原创 扫... 《——·前言·——》 在清朝历史上,乌雅兆惠曾经扫平准噶尔,收复新疆,但他的名声却远不如左宗棠。这到...
原创 齐... 在我国古代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当属春秋五霸,而在这五霸中,齐桓公无疑是最为传奇、最为卓越的一位...
原创 八... 开国将军里,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战功赫赫,又能在书桌前笔耕不辍、拿下茅盾文学奖的,怕是只有萧克一人了...
原创 他... 在秦昭王时期,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名叫白起,他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还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他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