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迪丽瓦拉
2024-11-05 03:39:45
0

原标题:文成公主:大家只知她入藏和亲,贡献巨大,却不知她最后的结局

提到文成公主这个名字,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曾听说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和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但是,除了文成公主入藏这件事之外,对于文成公主这个人,很多人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文成公主,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她嫁到吐蕃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又是怎样的一个结局?这些问题,恐怕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

实际上,文成公主入藏之后,虽然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但其本人过得其实并不是特别幸福。而且,就在文成公主入藏几年之后,松赞干布就去世了。此后,文成公主整整过了三十年的孀居生活。而且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回到过中原。

文成公主,姓名不详。因为唐朝那会儿,女子的姓名普遍是不会记载入史册的。哪怕强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这个名字其实也是她后来取的。至于武则天本名叫什么,坊间传闻叫武媚娘,但实际上没人知道是不是真的。

文成公主也是这种情况,我们唯一知道的是,文成公主出生于公元625年。这一年,正是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二人,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一年之后,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另外,文成公主虽然是公主,但她其实并不是李世民或者李渊的女儿。据史学家分析,她应该是李世民的堂弟李道宗的女儿。至于公主的封号,其实是后来和亲的时候,李世民特意赐予的。

虽然是一个王爷的女儿,但文成公主出生之后,还是生活的衣食无忧,受到了百般宠爱。文成公主的父亲李道宗,在演义小说里是个被黑的体无完肤的奸臣,但在正史上,李道宗其实是个特别能打的唐初名将,一生为唐朝征战无数,立下了大功,而且也不是什么奸臣,更没陷害过薛仁贵。

文成公主出生的时候,李道宗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在文成公主6岁那年,李道宗参与了唐灭突厥之战,亲自率兵深入草原,大破突厥主力。在文成公主10岁的时候,李道宗又参加了唐灭吐谷浑之战,亲自带兵穿过两千里苦寒之地,最后在青海省西部击溃了吐谷浑王帐。这一战之后,这个唐朝西北方向的大敌,被彻底打趴下了,李道宗无疑是居功至伟。

但是李道宗估计怎么都没想到,他的拼死征战,最后会间接导致了女儿后来远嫁高原的结局。

少女时代的文成公主,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虽然经常可以听说,自己的父王又打了什么大胜仗,但因为李道宗常年在外征战,所以父女二人也是聚少离多。而随着文成公主逐渐长大,前来王府提亲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谁都知道,以李道宗如今在朝中的地位,能娶到他的女儿,肯定是大有好处的事情。不过,李道宗对此却并不是太着急,打定主意要给自己的女儿挑一个最好的夫婿。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北方忽然再次传来急报,北方的游牧政权薛延陀,又来骚扰唐朝的北方边境。所以,李道宗就被火速调到了山西,镇守边境。如此一来,文成公主的婚事,也就暂时耽搁了下来。

这一耽搁,就决定了后来文成公主入藏的命运。

在这之后不久,吐蕃的求婚使者,就来到了长安,向李世民请求和亲。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雄才大略的皇帝,李世民本人其实是个‘护女狂魔’,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远嫁高原。所以,李世民便只能从宗室当中,挑选一个合适的李家女子远嫁。略微找了一下之后,很快就发现,当时16岁的文成公主,最为合适。

说到这里,唐朝这边,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再来说说当时吐蕃这边的情况。

在隋唐以前,青藏高原上虽然有人生活,但因为条件太过恶劣,所以并没有形成什么独立的政权。直到隋朝的时候,高原上出现了一个叫囊日松赞的人,也就是松赞干布他爸。这个人带着自己的部落,逐渐兼并了高原上的其他部落,第一次接近统一高原。但在这之后不久,因为动了旧贵族的蛋糕,所以就被刺杀了。

再之后,当时年仅12岁的松赞干布,正式上位,成为新一代吐蕃赞普。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松赞干布却才智过人,最后平定了叛乱。此后,松赞干布又在老爹的基础上,彻底统一了整个高原,而后又迁都拉萨,正式建立了高原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

吐蕃迁都拉萨(当时叫逻些),在高原历史上也是个重要时间。这一年,正是唐朝贞观七年,松赞干布刚刚17岁。一年之后,李道宗在青海地区,千里追击吐谷浑王帐,一战打垮了吐谷浑。

吐谷浑的衰落,对于吐蕃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随着高原地区的统一,吐蕃政权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高原之外的地方。随着和外界接触得越来越多,松赞干布发现,原来外边的时间,远比高原这边精彩得多。

当时吐蕃这边,除了能接触到中原文明之外,其实也能接触到印度那边。当时的印度,恰好也正处在文化十分繁荣的一个时期。外部世界的精彩,让吐蕃开始有了向外探索和扩张的欲望。

在印度方向,吐蕃首先向尼泊尔地区的尼波罗国,提出和亲请求。尼泊尔这边也没有拒绝,国王很快就嫁了一位尺尊公主过去。尺尊公主嫁过去的同时,恰逢吐蕃迁都拉萨不久,松赞干布觉得,自己作为吐蕃的王,也应该建立一座巨大的宫殿。这座宫殿,就是今天拉萨的布达拉宫。

在向尼泊尔提出和亲请求的同时,松赞干布也派出了使臣,前往长安,希望也能向大唐求娶一位公主。然而,当松赞干布的使臣来到长安之后,李世民直接拒绝了。

李世民拒绝和亲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当时唐朝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强大时期,远不是小国林立的印度那边能比的。随便来个小国,就想求娶我大唐公主?笑话!当时吐蕃虽然已经统一,但因为之前没有任何历史,此时也只是原始的奴隶制社会。所以,唐朝这边也没太注意,只是以为吐蕃和草原上的小型游牧部落一样,所以没太当回事。

贞观八年这一年,松赞干布同时向尼泊尔和大唐求亲,尼泊尔那边答应了,但唐朝这边,拒绝了。而且同一年,李道宗在青海击溃了吐谷浑。

虽然没能娶到大唐公主,但能娶到一位尼泊尔公主,对当时的松赞干布来说,也是挺不错的了。接下来,吐蕃得到了尼泊尔那边很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国力迅速突飞猛进。与此同时,随着吐谷浑被击败后衰落,吐蕃开始逐渐蚕食吐谷浑的地盘。四年之后,随着吐蕃的不断扩张,边境终于和唐朝接壤。

出于扩张和试探的目的,这一年,吐蕃袭击了唐朝边境的松州地区。收到消息后,李世民对这种事当然不能忍,直接派心腹大将侯君集,统领大军,前去抵御吐蕃。结果,还没等侯君集大军赶到,唐军先锋牛进达,便先行和吐蕃军队遭遇,而后大败吐蕃主力。

这一战,彻底打醒了吐蕃。松赞干布终于明白,大唐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庞然大物,远不是印度那边的王国可比。于是,在这次大战之后,松赞干布马上派宰相禄东赞,带着重礼前往长安。一边赔礼道歉,一边再次表达自己的诚意,希望能够娶一位公主过去。

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之前,唐朝和吐蕃双方的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了。

在收到吐蕃第二次的和亲请求后,这一次,李世民没有直接拒绝。

之前的松州一战,唐军虽然仅仅以先锋军队,便大破吐蕃主力。但这一战,也让唐朝见识到了吐蕃的实力,意识到吐蕃其实是一个并不弱于突厥、吐谷浑的政权。对于这样一个强大的邻居,唐朝自然要慎重处理。以唐朝当时的强大军力,虽然可以无惧吐蕃,但想要大规模派遣军队,前往高原作战,压力也很大。另外,唐朝这边也发现,高原上的很多吐蕃人,其实也都是以往中原战乱时期,中原人逃到高原上躲避战争,而后留下的后代。从根上来说,大家其实是一家人。

既然这样,派一位公主过去和亲,加深一下双方的感情与合作,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最终,经过权衡利弊之后,李世民同意了吐蕃的和亲请求。当然,在同意之前,为了表示大唐公主的尊贵,李世民还是要给吐蕃使者设置一些障碍。于是便有了所谓的六试婚使,这事后来还被画到了布达拉宫的壁画上,到今天还存在。另外,以李世民这种‘护女狂魔’的性格,自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和亲,于是,便从宗室当中,挑选了自己堂哥李道宗的女儿,册封为文成公主,嫁往高原。

就这样,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李世民正式下诏,将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同时还让李道宗亲自前去送亲。这一年,松赞干布25岁,文成公主17岁。

此后,李道宗作为唐朝使臣,一路护送女儿前往高原,一直走到了今天青海玛多县境内,遇上了前来迎亲的松赞干布。然后,松赞干布对李道宗行子婿之礼后,双方就此分别。

这次分别之后,文成公主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原,也再没有见过自己的家人。

这一别,既是永别。

虽然和家人就此分别,但是好在,到了拉萨之后,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倒是极好的。另外,当时的吐蕃和中原不同,不讲究什么一妻多妾制。虽然在文成公主之前,松赞干布已经娶了尼泊尔的那位尺尊公主,但两人都算是正妻。而且,因为文成公主来自于大唐的原因,有时候地位其实反倒是要更高一些。

所以,女人有个强大的娘家,嫁人之后不吃亏,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嫁给松赞干布后,文成公主虽然远离家乡,但因为娘家比较强,再加上松赞干布确实对她很好,所以日子也过得不错。此后的几年里,应该也算是文成公主最幸福的几年。另外,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带了好大一笔嫁妆,包括各种先进的生产资料。当时唐朝给这些嫁妆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吐蕃,提高生产力,早日和中原文明彻底融合起来。

几年之后,在文成公主25岁那年,长安传来消息,李世民病逝。李世民去世后,松赞干布还特意派人去长安表示哀悼。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还册封松赞干布为王,继续巩固双方的友谊。

不过,美好的时光似乎总是不会长久。公元650年,也就是李世民刚刚去世一年之后,松赞干布忽然因病暴毙。对于松赞干布的死因,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松赞干布是因为感染瘟疫去世,也有人说是被暗杀而死。不管怎么说,在文成公主26岁这一年,松赞干布确实去世了。

松赞干布死后,因为他的儿子早逝,所以只能让他的孙子芒松芒赞即位。但因为芒松芒赞当时十分年幼,所以,吐蕃的大权,自此落入了宰相禄东赞的手里。

另外多说一句,松赞干布虽然和文成公主一起生活了九年,但两人并没有生下孩子。如果文成公主有孩子,能够继承赞普之位的话,后来的历史或许会截然不同。但正因为文成公主没有孩子,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很多事情都变了。

在松赞干布去世后,有关文成公主的记载,就极少极少了。我们只知道,此后三十年里,文成公主一直孀居于拉萨,再也没有回到中原。另外,此后的三十年里,随着吐蕃越来越强,吐蕃和唐朝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变得微妙了起来。

后来掌权的禄东赞,继承了吐蕃对外扩张的政策,持续进攻之前已经被唐朝打趴下的吐谷浑。终于在公元663年,也就是文成公主39岁这一年,彻底灭掉了吐谷浑,占领了整个青藏高原。

因为吐谷浑已是唐朝的属国,吐蕃灭掉吐谷浑,等于是不给唐朝面子。再加上吐蕃日益强大,已经开始威胁唐朝的安全。所以,七年之后,在文成公主46岁的时候,李治派唐朝名将薛仁贵,统领唐军进入高原,正式和吐蕃展开交锋。

为了对付薛仁贵,吐蕃这边当时纠集了四十万大军,倾力与唐军一战。起初薛仁贵一路战无不胜,甚至已经打算一口气直接打到拉萨去。但后来,因为唐军内部矛盾,导致唐军补给被吐蕃切断,最终薛仁贵被围大非川,只能和吐蕃大军议和之后,就此退去。

这一战,往往也被视作吐蕃和唐朝关系,由友好逐渐开始转向敌对的转折点。

对于身在拉萨的文成公主,唐朝和吐蕃的交战,显然是让她痛心疾首,又感到无能为力的事情。虽然文成公主在吐蕃地位很高,但因为没有权力,所以也无法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因感染天花,病逝于拉萨,终年56岁。一代传奇公主,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回顾文成公主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文成公主的一生,对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从文成公主的角度来说,恐怕就牺牲很大了。十七岁远赴高原,终其一生再未见过家人。26岁丈夫去世,此后孀居三十年,都不曾回到过故土。远居高原,却要面对着唐朝和吐蕃的关系逐渐恶劣……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这些,无疑是很沉重的负担。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女子身上,就成为压了她一生的大山。

文成公主的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女孩子要结婚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嫁太远。就算要嫁得远,最好也得保证自己娘家有足够的实力。唯有这样,嫁人之后获得幸福的概率,才会更大一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各... 引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的名句告诫我们,时时刻刻不能停止学习和思考,否则就很...
原创 盘... 纵观历史,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能以一敌百的英雄人物,例如项羽、关公、刘裕、岳飞等等,然而不少人也会有这...
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民间外交纪实 青岛滨海学院国际民间外交纪实 青岛是1984年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为拥抱全球化第一...
原创 韩... 韩国在很多方面的名声都非常不好,在体育领域,韩国滑冰选手为了赢得比赛刻意伤害其他参赛选手。 在历史传...
原创 1... 口述历史人:李俊伯,男,1928年1月出生,1950年7月,在湖南省平江县参加税务工作,1990年3...
原创 晚... 历史风云诡异变幻莫测,阅尽千古风流人物。看世间王朝沉浮,读青史入册。图为一组晚清末代皇帝溥仪的后宫嫔...
原创 考...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位皇帝,在明朝思想家李贽的眼中,秦始皇就是千古一帝。由此千古一帝一词...
原创 秦... 秦昭襄王嬴稷,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孙子,秦惠文王嬴驷的儿子,秦武王嬴荡的异母弟,是使秦业帝的秦王。 在战...
原创 为... 19世纪中后期,是世界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一个阶段。 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在殖民地扩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
原创 满...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创建的朝代之一,满族的姓氏跟汉族是不一样的,当时满清有八大姓。这8...
原创 中...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搬运。 说起中国人的共同祖先,我们很自然会想到炎帝与黄帝,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
原创 纪... 在古代,有一位贫穷的年轻人名叫杨宇。他生活在一个贫瘠的乡村,朱门之外的酒和肉对他来说仿佛是遥不可及的...
原创 晚... 晚清时期,江山动乱,天平天国纷纷起义。曾国藩在这时组建了湘军,由此曾国藩是手握重兵的人,同时他也是晚...
原创 9...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
原创 王... 前言 秦始皇能够一合六国,称霸天下,成为千古一帝,不仅是他有着雄心壮志,还因为他手下有许多能征善战的...
原创 为... “胡须”是一个人身上很常见的东西,尤其是在男性身上。现代人普遍都是将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在古代,...
原创 希... 三国时期有“五虎上将”,他们指的是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他们都是...
原创 1... 1908年11月15日,73岁的慈禧在仪鸾殿病逝,由此结束了长达48年的统治。可当时她的陵墓还没有修...
聚落考古呈现“多面”莫高窟   新华社兰州9月22日电(记者张玉洁)洞窟连绵是人们熟悉的莫高窟“正面照”,但窟顶模样却鲜为人知。...
原创 原... 他人生的第一个30年,给了宗教,是一名神学博士;中间30年,致力于外交,从事洋务运动;后40年,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