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93年,武则天对宰相娄师德说:“你弟弟是个可塑之才,朕准备封他为代州刺史。”这个消息应该是让娄师德兴奋不已,可是当娄师德的弟弟接到这份诏旨准备赴任时,却发现兄长愁眉不展,面色凝重。为何兄弟得到皇帝的器重,娄师德反而愁绪万千呢?这一切背后,实际上与娄师德的大格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娄师德二十岁考中进士,从江都县尉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在仪凤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而娄师德作为文臣,竟然第一时间亲自前去应募,头戴红色抹额,向征募勇士的使者表示自己的决心。这一举动让唐高宗大为喜悦,任命娄师德为朝散大夫,随军出征。然而,李敬玄在征战中失察,导致唐军遭遇失败,刘审礼被战败,娄师德却被唐高宗命令收拾溃散的散军,迅速组建起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此外,娄师德还被派往吐蕃进行外交使命,成功化解了一场潜在的冲突。
在682年,吐蕃入侵河源军,娄师德率领军队迎战,八战八捷,战功赫赫。这些屡次的战绩让他成为唐高宗心目中的文武全才,升任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最终担任河源军经略副使。在娄师德的管理下,河源军成为训练有素、战备充足的强大力量。
然而,宦海如逆旅,人生多风波。在696年,娄师德与夏官尚书王孝杰一同征讨吐蕃,却遭遇战败。王孝杰被贬为民,而娄师德也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697年,娄师德再次升官为凤阁侍郎,宰相的职位再度光耀在他身上。娄师德的政治经历丰富,但他对政局的敏感和谨慎让他始终保持清醒。
当武则天提出要封娄师德的弟弟为代州刺史时,娄师德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他看到的是娄家荣宠带来的巨大压力和危机。荣宠虽然是一种喜悦,但同样也容易招来小人的嫉妒。娄师德明白,家族的繁荣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谨慎的处事态度。
娄师德与弟弟进行了一番深刻的对话,指出在朝廷任职的官员,特别是宰相一族,必须保持清醒,做到置身事外,将灾祸挡在外面。他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弟弟,遇到困境时要学会淡定从容,不要轻易展露情感。娄师德的深刻教诲让弟弟领悟到了处理政治风波的高招。
这一段描写,不仅展现了娄师德在政治上的聪明才智,更反映了他对家族的责任心和对弟弟的关怀。娄师德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不仅关注个人荣耀,更关心家族安危。他的深刻见解和处事态度,成为了弟弟在官场上立足的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