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唐朝大诗人李白,想必中国无人不知。他的千余首诗歌成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被誉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人更将其尊称为“诗仙”。然而,与其丰富的诗歌创作相比,存世的李白书法作品却仅有一件,但这一件名为《上阳台帖》的作品却具有价值连城的地位。
《上阳台帖》创作于大唐天宝三年,那时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赏风景,却接到了令他痛苦的消息——司马承祯已仙逝。这一刻的感慨和无尽的遗憾促使了李白写下这首《上阳台帖》。全文仅16个字,却在清壮沉雄、自然放达中表达了他在官场绝望后的情感。
在书法方面,李白的字体苍劲雄浑,气势飘逸,意态万千。这份短小的作品由于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书法真迹,被评为“一级甲”国宝。更为珍贵的是,帖前还有宋徽宗亲自题写的“唐李太白上阳台”七个字,以及乾隆皇帝的“青莲逸翰”四个大字。这些附加的字迹,使得《上阳台帖》不仅是李白的杰作,更是历代帝王传世的文化瑰宝。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件书法作品的命运曲折。在宋徽宗手中得到了崇高的荣耀,而在乾隆时期则成为了盖章狂魔的战利品。然而,最让人感动的是近现代的一段故事。
20世纪初,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发现了《上阳台帖》的真迹。这可是李白唯一的书法真迹,对于热爱收藏的张伯驹来说,如何能错过这个机会?他以20万大洋的天价,试图从郭葆昌手中将其买下。这对当时的大收藏家张伯驹来说,可谓一次豪赌。在战乱时期,张伯驹未能如期付清剩余款项,相当于用6万大洋赎回了《上阳台帖》。
然而,这令人艳羡的珍宝并未逃脱日本人的目光。得知张伯驹手中藏有李白的真迹后,日本人找上门来,试图将其强行夺走。面对日本人的勒索和绑架,张伯驹坚决拒绝,尽管其他收藏品被掠夺,但《上阳台帖》始终未落入对方手中。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驹为了支持祖国的文化事业,将许多珍贵藏品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就包括了《上阳台帖》。现如今,这件书法杰作被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成为国宝中的国宝,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传承。